2016年5月24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和临沂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研究的发现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哺乳动物新属种-罗氏晚萌齿兽(Anebodon luoi)。化石是对齿兽类的基干物种,臼齿数目比之前发现的同属对齿兽的张和兽和毛兽少,与现生兽类相同,表明现生兽类的齿式在早白垩世就已经...
现代的盘羊(Ovis)广泛分布于高加索、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东西伯利亚,以及北美的落基山等一系列山地范围内。在欧亚大陆,盘羊化石只是在华北、东西伯利亚和西欧的几个更新世地点发现了少量牙齿材料,而之前在青藏高原没有记录。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
在长鼻类的主干类群象型类中,发育有一对巨大的上门齿(象牙)成为这一类群的鲜明特征。这一结构通常作为个体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争夺交配权的武器。没有象牙的长鼻类通常只存在于渐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类群中,如恐象仅发育一对钩状的下门齿而上门齿完全缺失。在象型类演化的早期,出现了一类称为铲齿象科(...
胡兀鹫类与秃鹫类被统称为旧大陆鹫,尽管它们在鹰形目里并不构成姐妹类群。丰富的化石证据显示旧大陆鹫广布于北美中新世到晚更新世的地层中;相比之下,早期鹫类化石在旧大陆的发现却寥寥无几。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李志恒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者报道了一件发现自中国临夏地区的新的...
近日,古脊椎所徐光辉研究员及其研究生马昕莹和任艺在美国《PeerJ》杂志上发表了云南贵州三叠纪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详细描述与贵州龙共生的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并将它命名为王氏富源鱼。这是铰齿鱼类化石在我国中三叠世拉丁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早在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从云南到贵州进行野外...
鲱形超目(Clupeomorpha)鱼类分为鲱目(Clupeoformes)(如沙丁鱼和长江刀鱼等)和已灭绝的埃笠姆鲱目(Ellimmichthyiformes)两大类。埃笠姆鲱俗称双棱鲱(double armored herrings),其记录最早见于早白垩世,并延续至渐新世(渐新世材料尚在研究中)。它们曾广布于南美,西非,北美,地中海沿岸和东亚等地。目前已知...
据《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我国云南罗平发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一种新的铰齿鱼类,命名为优美玉带鱼,并将其归入拱鱼目腊山鱼科。优美玉带鱼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铰齿鱼类化石记录之一,它的发现为了解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和铰齿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nbs...
2019年《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徐星、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龙—鸟类演化历程中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适应飞行的尝试,与之对应演化出差异显著的骨骼—表皮衍生物组合。在脊椎动物漫长的演化史...
在解释和复原不完整或者形态奇异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时,有时会将其背腹甚至前后轴向弄颠倒,整个古生物学史上都不乏这样的案例,如薄板龙(Elasmosaurus platyurus),怪诞虫(Hallucigenia)等等。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朱幼安、卢静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局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在中国,白垩纪时期的...
英国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有关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过报道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最新研究发表的...
2019年12月5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学者关于早白垩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研究成果:在下孔类脊椎动物演化中,曾经是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受各自基因机制的调控,在兽类哺乳动物中分别适应自然选择以提高听觉和咀嚼的效率...
地球上的活化石,银鲛。...
动物界的“活化石”...
龟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远古的生物之一,目前所知最早的龟化石是距今两亿年前的晚三叠纪原颚龟化石,也就是说,原颚龟是龟鳖类动物的祖先,原颚龟原产德国,后在泰国北部也有发现,中国尚未有发现原颚龟类的报道。原颚龟类的牙齿已失,躯体已有甲壳保护,但它们的头部还不能缩入甲壳内。在动物演化树中,龟自成一支,是相当特...
出门遛个弯,竟然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事听起来很巧合,但放在“恐龙之乡”河源,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近日消息,据@九派新闻报道,在1月14日下午,广东省河源市博物馆副馆长蒋安春带孩子散步时,竟然在河义路附近意外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看到恐龙蛋化石后,他拍摄了照片发给了研究所,所内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后查看,最终确认了...
1、悟空翼龙1.6亿年前 中侏罗世悟空翼龙 (wukongopterus) 是翼龙的新物种,在辽宁道虎沟发现化石。2、朝阳龙1.56亿年前 晚侏罗世朝阳龙(学名Chaoyangsaurus)是角龙下目的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的中国。朝阳龙是属于角龙下目,这是一类草食性的恐龙,有着像鹦鹉般的喙嘴,主要分布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朝阳龙化石最早...
12月22日,央视春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官宣,“兔圆圆”标志性的四颗门齿,就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安徽模鼠兔”化石有何意义?和现代兔子一样,“安徽模鼠兔”有四颗上门齿“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生存时代大约为距今6200万年的早古新世。它由中科...
恐象是象形长鼻目中已经绝种的一类,体型又高又壮,雄性肩高接近五米,体长八米,体重超过15.6吨。生存于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依据其化石产地分布,恐象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西南亚等地。它们会用白齿切割杆物,用象牙来插土或者挖树皮,下颚有一对大獠牙,形状向后弯,是有脊椎的哺乳动物。虽然很多人认为恐象是森林...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舌形贝。舌形贝(Lingula),俗名海豆芽,是世界上已发现生物中生存历史最长的一个属,是著名的“活化石”,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无铰纲腕足类动物,外形呈壳舌形或长卵形。壳由壳多糖组成,壳壁脆薄,壳多糖和磷灰质交互成层。包括现存和古代绝灭类型的一类腕足动物。最初见于寒武系,很可能起源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