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学界认为恐龙灭绝于约660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新研究发现,这次撞击的烟尘虽然曾使地球短暂变冷,但撞击使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地球气候在短暂变冷之后又经历了约10万年的变暖。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与突尼斯同行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他们通过分析鱼类残骸化石中的氧同位素含量,推断出...
一、恐龙的种类:现在,人们发现的恐龙已经高于200多钟,可以分为两类:食肉类与食素类。食肉类中我们最熟悉的要数霸王龙了,因为它可以说是恐龙中最凶猛的一种恐龙了,所以得了“霸王龙”这个名字。食素类的恐龙非常多,这里不介绍了。二、恐龙的习性:恐龙喜欢群居生活,以一群为一个单位,而且它们都非常有“礼貌”。小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恐龙这种生物,但是相信大家对它们没有多少具体的了解吧。就让我们通过一些恐龙化石来具体的了解一下他们吧。1、黑龙江满洲龙中国第一龙黑龙江满洲龙于1902年在黑龙江嘉荫被发现,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后来化石被运到俄罗斯,1930年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黑龙江满洲龙正型化石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
在发现恐龙的数量上,中国超越了美国,目前中国已成为恐龙化石“宝库”,是恐龙探索领域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不如一起来场恐龙之旅。1、黑龙江满洲龙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是鸟脚亚目、鸭嘴龙科,满洲龙属的一个种。植食性,体长约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境内...
大部分体型庞大的恐龙都是植食性恐龙,它们的牙齿平而直,没有锯齿,只能用于咀嚼,并且牙齿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它们所吃的植物。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十大植食性恐龙到底有哪些吧。1、马门溪龙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马门溪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
从最近被科学家发现的巨型食肉恐龙的化石上来看,霸王龙的“恐龙之王”的位置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竟然有比暴龙更大、更可怕的食肉恐龙。下面我们就来根据最新考古探索给恐龙界的十位食肉恐龙老大们做个排名。1、棘龙最强食肉恐龙第一名棘龙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一类大型兽脚类肉食龙,其中的亚种埃及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
2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看过《侏罗纪世界》电影后,你了解了这种曾经称霸地球的生物吗?下面,本期主题团带你了解恐龙冷知识。1、恐龙之前谁称霸奇虾奇虾,又名:古怪的虾,是一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及澳大利亚的寒武纪沉积岩均有发现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庞大...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虽说,这些曾经统治地球的生物在现实生活里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博物馆里,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庞大与震撼……1、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腕龙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博物馆之一,自1889年创建至今已经有114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收藏着二千五...
鲨鱼可以说是当今海洋生物中的顶级霸主了,无论是速度、咬合力、撕咬能力还是攻击策略,都算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如果把时间推到4.05亿年前—3.65亿年前的泥盆纪,鲨鱼可就算不上出众了,甚至还不幸地沦为了弱势群体,被一种名为邓氏鱼的海洋巨兽各种欺压。邓氏鱼吞食鲨鱼那么,邓氏鱼究竟有多强呢?先不说它的体测数据,光...
生存在4.36亿年前的古鱼类,灵动地在古海洋中游动着,这是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一批鱼类化石标本复原出的景象。在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有颌类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过程。9月29日,《自然》...
1973年,甘肃省合水县农民挖掘沙土时,发现一段洁白的象牙。经过发掘组35天的发掘,化石终于全部露出:这是一头大象的骨架,它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黄河象化石复制品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3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
马与人类历史的联系可以追溯到350个世纪以前,最早的记录来自法国和西班牙旧石器时代中期约3.5万~10万年以前的洞穴壁画上的野马。人类驯养马的历史要比驯养狗更晚,家马大约在6 000年前才由西欧的泰班野马或东亚的普氏野马驯养而来。自那以后,马在人类的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祖马然而,马自身的历史却悠久得多...
剑齿虎曾广泛分布于新、旧大陆的新近纪及第四纪时期,它们是食肉动物中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类群,最早出现于中中新世,直到全新世早期还与人类共存,之后才绝灭。有证据显示,凶猛的剑齿虎的灭亡可能归因于人类逐渐强大的能力最终战胜了它们,甚至把它们当作猎物。与现生的大型猫科动物相似,大型的剑齿虎具有捕猎上的优...
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义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leading reptiles or ruling reptiles)”,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了,众多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错综复杂,历来是古生物学领域争论的热点...
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
2月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邹晶梅,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了一件发现于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反鸟类——多齿胫羽鸟(Cruralispennia multidonta),揭示了尾综骨与尾羽在鸟类早期演化中是相互独立的,还发现了一类形态特殊的羽毛。 ...
2017年2月16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蒋顺兴和程心等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王孝理和张军强等关于翼手龙亚目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研究报道的翼龙化石属于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标本产自辽宁建昌玲珑塔。这件标本的尾椎、翼掌骨和第五脚趾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3月8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报道了楚步澜博士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他们描述了一种4.2亿年前身披奇特鳞片的古鱼——丁氏甲鳞鱼,为探索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实证。作为志留纪潇湘脊椎动物群的新...
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关于隆起的时间,有观点认为高原在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早期就已经形成,并在渐新世(约3千万年前)或中...
5月2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加拿大等地多家研究机构的古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报道了一种生活在距今大约1.25亿年的恐龙——滕氏嘉年华龙(Jianianhualongs tengi)。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身长略超过1米,前后肢及尾部均有大型羽毛。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