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趾跳鼠属于五趾跳鼠亚科(Allactaginae)。跳鼠类分布于北非、阿拉伯及亚洲北部的沙漠及荒漠地带,是这种极端环境中为数不多的哺乳动物。小五趾跳鼠种级分类地位稳定,没有争议,亚种较多,但中国仅1个亚种——准噶尔亚种(<A. elater dzungariae>)。小五趾跳鼠主要栖息于蒿草、针茅荒漠草原、芨芨草及梭梭植物丰...
五趾跳鼠属于五趾跳鼠亚科(Allactaginae)。五趾跳鼠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分化复杂,有10余个,在我国有5个,原来还包括现在的蒙古五趾跳鼠。但是否都是有效亚种有待深入研究。五趾跳鼠适应性强,活动范围广。不集群生活。五趾跳鼠为夜行性动物,黄昏活动频繁,白天偶尔出洞活动,活动距离常在1-2km,所经过的地方掘有多...
河狸在全世界仅有2种。另外一种是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的美洲河狸。河狸高度适应水生生活,可长时间在水下活动。有用树枝和树干构筑拦水坝,在水坝旁边筑巢的习性。毛皮珍贵,香腺发达,分泌的河狸香是贵重香料。在我国,河狸处于濒危状态,仅在新疆布尔根河自然保护区有500只左右。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
林睡鼠在全世界有9属28种。分属3个亚科。中国有2属2种,属于林睡鼠亚科(Leithiinae)。睡鼠科啮齿动物是一群非常特殊的动物。大多数像小松鼠,有柔软而密实的毛,尾毛蓬松,眼睛大而圆。善于爬树。有特殊的尾断后能再生能力。睡鼠科动物均非常珍贵,数量稀少。中国分布的林睡鼠和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 sichuanens...
沟牙鼯鼠喜在高大乔木的树洞中做巢,巢穴营造于枯树洞内,洞口离地面5~10m不等,洞口较小约10cm,洞深50cm左右。巢内以桦树皮及羽毛等做窝。沟牙鼯鼠具夜行性。以滑翔和攀爬结合交替活动。植食性,以各种嫩枝、芽叶、果实以及蘑菇等为食,也食少量昆虫。不冬眠。天敌主要是鼬类和猛禽类。其他沟牙鼯鼠生态资料所知甚少。每...
小飞鼠无冬眠习性。夜行性,多于黄昏后活动,白昼也偶尔可见。日间受到惊动后,即慢慢爬至洞口,有的即窜出往下滑翔,着地后急速爬上就近的树干,最后紧贴身子隐没于树杈或枝叶密集处;有的则往往在其洞口探视片刻,视其周围的动静而窜出洞滑翔或留守洞内。常在树上攀爬,或在树枝间滑翔。滑翔时,尾平展,伸直四肢,撑开皮...
灰鼯鼠夜行性,晨昏活动频繁,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亚高山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滑翔能力较强,一般筑巢于高大乔木的树洞或离地面较高的岩石洞中,也常在栎树上搭窝,在云南西北德钦巢居于20m高的黄背栎上,由栎枝和松枝做成,内铺有苔藓、地衣、羽毛和干草等。巢呈圆球形,离地约15m,巢口向上,巢的外径为300mm,壁厚13...
栗背大鼯鼠属于中华鼯鼠的一种。栗背大鼯鼠又称红背鼯鼠或棕足鼯鼠,是国家2000年公布的有重要经济与科研价值的珍稀野生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野生动物。栗背大鼯鼠眼睛和瞳孔特大,可以感受微弱光线,适宜于夜间生活。身躯两侧前后脚之间有一层薄膜,膜的两面长有细毛,它们利用这种独特的皮膜,能够从树上或岩壁上向...
栗褐鼯鼠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栲、柯、栎等树种组成;其栖居地的气候暖和,无霜期一般在200天以上;雨量丰沛,年降雨量达 2000mm左右,故具有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筑巢于大树的树洞。以阔叶树的嫩叶及各种野果为食。筑窝于枯树洞或岩洞内,也常在栎树上搭窝,在云南西北德钦巢居于20米高的黄...
灰头小鼯鼠体形中等,树栖性,通常单独活动。是夜行性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上,白天在树洞内睡觉,到了晚上才出来找东西吃,嫩叶、种子、果实及花芽是它的最爱。鼯鼠喜欢安静,所以一般独居生活。它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可以在林间滑翔。野生鼯鼠对生态环境要求高,会在适宜的环境里繁...
红白鼯鼠为大型鼯鼠,体形很像松鼠,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山坡森林地带或石灰岩隐蔽处,主要是小杨、核桃、桦树等高大乔木的密林中。白天,红白鼯鼠常常蜷伏在树洞或地洞里,用头枕着尾巴睡觉,夜里才是它们出来活动和觅食的时间。它们单独活动,以树木的果实、种子、嫩芽、嫩叶以及昆虫等为食。每次外出活动,最远到达1公里...
复齿鼯鼠是中国特有种为森林动物,体型略比红腹松鼠大,多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复齿鼯鼠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冬季穴口经...
毛耳飞鼠是一种热带型的小鼯鼠,一般成对夜间活动,无冬眠习性黄昏即出洞寻食。主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树叶、花芽和果食,如榕树果、芒果等。毛耳飞鼠多以树洞为穴,巢的结构颇精致,分为三层,外层及巢底用枯树枝编成,中层是用一种浅白色干枯枝的长纤维织就,内层是头发状的纤维絮系牢,不易折散,巢直径约20厘米,椭圆,巢...
蒙古旱獭是啮齿目、旱獭属动物。有两种色型,一种为褐色,另一种为黄褐色;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上的山区或600m以上的丘陵草原地带,避开荒漠,但在草原与荒漠相交的边缘地区偶能遇见。在其栖息地内洞群配置呈带状或片状。多选择山腰和坡地,山脊数量较少的环境作为栖息位点,其对阴、阳坡的选择性不太明显,但以阳坡稍多。蒙古...
喜马拉雅旱獭是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广泛栖息于青藏高原草甸草原上,1500-4500m的高山草原,它们的数量不因草甸草原上不同的植被群落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山麓平原和山地阳坡下缘是喜马拉雅旱獭数量集聚的高密度地区,阶地、山坡上和河谷沟壁为中等,其他地区均为少数或没有。在平地上,它...
长尾旱獭是松鼠科、旱獭属的大型地栖啮齿动物。体型略小于灰旱獭,该种之尾在旱獭属诸种最长,平均约为体长的38%或一半。被毛长而蓬松,粗糙而少光泽。整个体躯和四肢几乎是一色锈红或一色棕黄。栖息于海拔2800-4500米的高山裸石冰雪寒漠带边缘,栖息区十分狭窄。在中国新疆境内其垂直分布范围多在海拔3500-4500米的亚高山和...
灰旱獭(学名:Marmota baibacina)别名天山旱獭、阿尔泰旱獭,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灰旱獭为典型的草原啮齿动物,主要栖息于高山草甸、森林草原和山地草原中植被生长茂密的地方。垂直分布的上限为海拔3700m,下限为1200m。其洞道多挖掘在岩石坡或在较为潮湿的高山草原沟谷两岸的灌丛下...
天山黄鼠体型中等,尾较长,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草原中的山前丘陵缓坡、山间小盆地,以及河谷两侧较为干燥地段。在砾石裸露的山坡,多栖息于植被发育较好的土质疏松地段。栖息地的植被以羽茅-灰蒿群丛为主。偶可见于农田附近,但数量不多。天山黄鼠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7月初幼鼠分居,8月末9月初开始冬眠。...
达乌尔黄鼠为群体散居性动物,昼行性,北方草原的代表种之一,但夜间偶尔也出洞觅食。活动规律有季节性变化,随季节的不同,黄鼠每日到地面活动的时间也不同,通常4—5月中旬,日活动最频在12—15时,6—8月,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为两个活动高峰。同时,黄鼠日活动与气候有关,气温上升到20—25℃,地面温度在30℃是最...
长尾黄鼠是松鼠科、黄鼠属动物。主要栖息于1700-3000m的高山地带和较为湿润的山前丘陵、林缘及河谷地带。植被类型多为山地草原、森林草原和亚高山草甸。一般选择在植被生长较好的缓坡、小溪的河谷地段作为栖息位点,在河边石砾裸露的山坡林缘以下的农田虽有栖息,但数量较少。有时在低山丘陵地带亦可见到,但在戈壁滩中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