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学名Araneida;Araneae,外文名Spider)别名网虫、扁蛛、园蛛、八脚螅、喜子、波丝。是螯肢亚门节肢动物,有两个体段,八只脚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由细长的腹柄相连;头前部长有一对螯肢,螯肢末端是有毒腺导管的毒牙;在胸部两侧还有四对足,足尖处长有坚硬的爪;蜘蛛的眼睛是单眼,也有八只眼睛,六只和...
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丝胞动物中的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无论是热带的水域、温带的水域、浅水区、约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区都有它们的影踪。水母早在六亿五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恐龙还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过250余种的水母,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水域里。全部生活在...
犰狳(学名Priodontes maximus或P.giganteus)外文名Armadillo,中文名(犰狳拼音qiú yú)别名铠鼠。是贫齿目 犰狳科哺乳动物。犰狳科共有9属21种(有1属1种已灭绝):裸尾犰狳属、圆头倭犰狳属、披毛犰狳属、倭犰狳属、犰狳属、六带犰狳属、大犰狳属、三带犰狳属、小犰狳属。身上的铠甲由许多小骨片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
海狗是食肉目海狮科海狗亚科海狗属哺乳动物,体型和海豹差不多大,身长接近2米,但它的体重相对小得多,只有20多千克重,它的四肢也退化成了鳍状肢,因此在陆地上行动很缓慢。海狗是肉食动物,既捕食鳕鱼和蛙鱼,也吃海蟹、贝类等。 群居动物,喜欢晒太阳,白天经常一大群聚集在岩碼、冰雪上享受日光浴,或是在近海游戈猎食...
澳洲牧牛犬(英文:Australian Cattle Dog),亦简称为牧牛犬,别名又叫做昆士蓝赫勒犬(Australian Queensland Heeler)、蓝色赫勒犬 (Blue Heeler)、澳大利亚牧牛犬、昆士兰脚跟犬、中文学名澳洲牧牛犬。原产地澳大利亚,专为长距离驱赶牛群而培育的牧羊犬品种。澳大利亚牧牛犬是犬类29 年长寿纪录的创造者。澳洲牧牛犬精力...
巨齿鲨(学名:Carcharocles megalodon,Otodus megalodon),又名巨齿耳齿鲨,巨牙鲨,学名源自希腊语,意指巨大的牙齿,是一个已灭绝的史前最巨大鲨鱼及鱼类,有史以来在地球海洋中潜行的最可怕的水生食肉动物之一,成熟的成年巨齿鲨平均体长至少达到50英尺(15米)最长或可达82英尺(25米),平均体型为16-18米(公鲨平均体型为...
波士顿㹴(学名:Boston Terrier,别名:Boston Bull、Boston Bull Terrier、Boxwood, American Gentlemen),属于㹴犬的一种,寿命:11-13年。源于美国波士顿,属于非运动犬。是一种活泼的、智商非常高的,其犬类智商排名约 54 位、被毛平滑、头部短、结构紧凑、短尾巴、非常匀称的狗,颜色上是虎斑色、海豹色或黑色带有均...
负鼠(学名Didelphinae,英文名:Opossum)是有袋目负鼠科哺乳动物的统称,是一种中小型兽类。因母负鼠可随身携带幼鼠到处奔跑,得名“负鼠”。 拥有非凡的生育本领。常被形容为“带娃高手”的生物。寿命3~7年。体长范围是38到51厘米,尺寸包括了负鼠的头身长,不包括尾巴的长度。体形小到中形;跖行性,四肢短,均具5趾,后...
南美栗鼠,也称栗鼠、毛丝鼠、南美洲栗鼠、绒毛鼠、龙猫等,是对南美栗鼠属(学名:Chinchilla,外文名chinchilla)的一支小型啮齿动物的通称,属于南美栗鼠科下的南美栗鼠亚科,现存短尾南美栗鼠和长尾南美栗鼠2种,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的安第斯山区,而目前仅能确认在智利尚有原生种群分布。长尾南美栗鼠作...
黑腹蛇鹈(学名:Anhinga melanogaster,外文名:Darter)是鹈形目蛇鹈科鸟类。别名:蛇鸟体型较大,大约长850~900毫米;其腹部羽毛呈黑褐色,因此得名;颈部细长;头部小而且窄。头部和颈部的颜色为褐色,从颏部有白色线延伸到颈侧;其他部位的羽毛颜色偏黑,肩胛处的白色丝状羽具有黑色羽缘;虹膜为褐色,嘴为黄褐...
侏鸬鹚(学名:Microcarbo pygmeus,英文名:Pygmy Cormorant)是鸬鹚科小鸬鹚属的海鸟,是所有鸬鹚中体型最小的。本物种属于一种部分迁徙的鸟类,本物种在西欧也属于罕见的物种。侏鸬鹚鸟嘴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喜欢在沿海...
暗绿背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Temminck et Schlegal)外文名Japanese Cormorant,又名特明氏鸬鹚、斑头鸬鹚、绿背鸬鹚、丹氏鸬鹚、绿鸬鹚、绿背鸬鹚。大型水鸟。体长80-84厘米,体重2500克。暗绿背鸬鹚为候鸟,形似普通鸬鹚而稍小,栖息于温带海洋沿岸和附近岛屿及海面上,迁徙和越冬时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
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carbo),别名鹭鹚、川鹈、水老鸦、鱼鹰、鷧(音意)、乌鬼,黑鱼郎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鸬鹚属海鸟。属于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鸟类。体长720—900毫米,翼展1210~1490毫米,雌雄同型。羽色为黑色,带有紫色金属光泽,虹膜为绿色。繁殖羽时头侧和颈部具大片白色。非繁殖羽头部及颈部的白色消失...
红脸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urile)又称红面鸬鹚,为鸬鹚科鸬鹚属的鸟类,俗名水老鸦。是一种属于鸬鹚科的鸟类。分布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亚洲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南端、千岛群岛及北海道的海域、朝鲜半岛北部,越冬在繁殖地南部到日本和中国辽东半岛沿海,偶尔到台湾。该物种是海鸟,繁殖从堪察加半岛...
印度池鹭(学名:Ardeola grayii),是中型涉禽,是鹈形目鹭科的一种小型的鹭。它起源于旧大陆,在南伊朗繁殖,向东延伸至印度次大陆、缅甸和斯里兰卡。它们分布广泛且常见,但当它们在小池塘边缘悄悄猎食或在靠近人类居住区的地方栖息时,却很容易被忽视。当它们起飞时,非常显眼,明亮的白色翅膀与身体隐蔽的橄榄色和棕色...
白脸鹭(学名:Egretta novaehollandiae),又称白面鹭,是澳大利亚跟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常见的鸟类,包括新几内亚、托雷斯海峡的岛屿、印度尼西亚、新西兰,以及除最干旱地区外的整个澳大利亚。它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鹭,颜色淡淡的、略带蓝灰色,有黄色的腿和白色的面部标记。几乎可以在靠近浅水的任何地方找到它,不论是淡水还...
斑鹭(台湾作白颈黑鹭)(学名:Egretta picata)分布于印尼苏拉威西、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的沿海和次沿海地区以及华莱士区。中国仅偶见于台湾屏东、高雄、江苏南通部分地区的鸟类。斑鹭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43-55厘米,体重247-280克。头顶、体型大小与白鹭相似,但头顶蓝黑色,具羽冠;颊至颈部白...
中白鹭(学名:Ardea intermedia)为鹭科苍鹭属的鸟类,俗名春锄。白鹭属大型涉禽。体型中等,体长560~720毫米,雌雄同型;虹膜黄色,嘴裂不超过眼睛,为本种区别于大白鹭的显著识别特征之一;脚黑色,通体白色,颈呈“S”形;夏羽背及胸部有松软的长丝状羽,喙黑色,短期呈粉红色,脸部裸露皮肤灰色;冬羽喙黄色,尖端黑色...
大白鹭(学名:Ardea alba)是鹳形目鹭科白鹭属鸟类, 又名白庄、公子、白洼。全身羽毛洁白;眼黄色;喙橙黄色(繁殖期黑色);颈部具“S”形结,大白鹭嘴裂过眼,面部及周眼皮肤呈绿色;跗蹠和脚黑色。背上、肩上披有蓑羽,长超过尾部,生殖期后蓑羽消失。大白鹭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在中国见于东北、河北、江苏、云南、广...
草鹭(学名:Ardea purpurea,英文名:Purple heron)为鹭科鹭属的鸟类,又名紫鹭,俗称花窖马、柴鹭或长脖佬。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鹭。它们在非洲、欧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古北界南部和东部繁殖。西古北界的族群会在繁殖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而非洲和热带亚洲的族群主要是留鸟,除了偶尔的散布移动。它们是一种大型涉禽,具有“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