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疣猴(学名:Procolobus verus)外文名Olive Colobus,是绿疣猴属中唯一的疣猴。橄榄绿疣猴是昼行性物种。树栖性较强,在树丛间行动迅速。生活在5-20只组成的小群族中,有一只成年雄性、一些雌性和一半未成年的幼仔。多个雄性也会组成未达到繁殖年龄的猴群。群族成员非常安静,很少用大声鸣叫沟通。这是一种胆小和安静...
沃尔德伦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waldronae)外文名Miss Waldron’s Red Colobus,自1978以来一直是西方红疣猴一个亚种。原产西非。在2000被认为是灭绝。然而,新的证据表明,这些猴子有一个非常小的数量,生活在科特迪瓦东南角。沃尔德伦红疣猴是在1933年12月由Willoughby P. Lowe发现的,大英博物馆的一位收藏家用博物...
楚阿帕河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tholloni)外文名Tshuapa Red Colobus,曾经是塔那河红疣猴的亚种,2013年划为独立物种。主要食树叶等植物性食物,拇指退化,而拇趾粗大,后肢通常比前直长。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
乌干达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tephrosceles,外文名Uganda Red Colobus,以树叶、水果、花为食。具体习性不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2008年灵长类红色名录——濒危(EN)。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塔那河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rufomitratus)外文名Eastern Red Colobus,无亚种。塔那河红疣猴比其他红疣猴的家族领地更小。平均每个家庭占地范围接近9公顷,而对应的平均每公顷34-114公顷。平均长度为603米。居住在森林的上层和中层,很少到地面上来。家庭由平均8-15 只成员组成,通常包括一只成年雄性、几只雌性和它...
普氏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preussi)外文名Preuss’s Red Colobus,曾经是西非红疣猴的亚种。普氏红疣猴是昼行性动物。树栖性较强,在属从间行动迅速。它们胃的复杂结构已适应于消化树叶。完全素食,每天会进食大量的树叶,偶尔吃水果、苔藓和种子,每天的进食量可达2-3千克。还会吃土和木炭,以帮助消化叶子上的毒素...
北极燕鸥是属于燕鸥属的一种海鸟。体型中等,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是候鸟,每年经历两个夏季,从其北部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北极燕鸥是一种轻盈的海鸟,它们能进行长距离的飞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极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
彭南特红疣猴(学名:Procolobus pennantii)外文名Bioko Red Colobus,无亚种。彭南特红疣猴的家族领地可以延伸100公顷或更多,通常与其他族群的领地重叠。 昼行性。树栖性较强,通常生活在数十只或上百只的群体中,和其他红疣猴物种一样,群族多雄和多雌,通常雌性比例很高,甚至是雄性的二倍。它们在树丛间行动迅速,以四...
地球上头最大的鸟是鲸头鹳,它是鲸头鹳科鲸头鹳属唯一的物种。鲸头鹳的名称来自于它强大的喙,是一种与鹳科非常相近的大鸟,体型高大,平均有1.2米高,体重4000-7000克,翼展达到2.6米。大小似白鹳,头尤其巨大,也是现存头最大的鸟。鲸头鹳长有一张非常有趣、可爱的面部。它那巨大、斑驳的喙部使其显得更具魅力。巨大鸟喙看...
厚嘴苇莺是苇莺科、苇莺属鸟类。和其它苇莺一样,常单独或成对地在茂密的灌丛、草丛中活动和觅食,行为隐蔽,行动迅速敏捷。在繁殖季节,常站在巢附近的高树枝上鸣唱,鸣声清脆婉转,悦耳动听。有时也模仿其它鸟的叫声。鸣声响亮而饱满,以清脆的"tschok tschok”开始,展开成悦耳的哨声短句加模仿其它鸟的叫声;叫声为...
芦苇莺体型较小,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喜欢栖于苇茎和小柳树枝上。性活跃,行动敏捷、谨慎、常藏匿在灌丛或草丛中。鸣声为单调沉闷的2-4声阵发性低鸣,有时模仿其它鸟鸣唱声。叫声为平静的"churr"声。食物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食物87.5%是昆虫,主要是蝗虫,占50%,其次是鳞翅目昆虫、蚂蚁、蝽象等害虫。此外,...
布氏苇莺是小型鸟类。雌雄两性羽色相似。在中国新疆或许为夏候鸟,香港为迷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活泼而机敏,常在低矮的树上跳来跳去,或者在小树间飞蹿,整天忙不停地觅寻食物,并不时地扇开尾羽和摆动。繁殖季节雄鸟多在晚间鸣叫,在繁殖高峰期白天和晚上都在不停鸣叫,鸣声尖锐,快而急、富有变化,其声似不断重复的 &...
稻田苇莺是一种小型鸟类,雌雄羽色相似。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亦见成群活动。行动敏捷、快速地在灌木枝或草茎间来回跳跃,并不时地跳到灌丛或草丛顶部,然后很快地钻入灌丛、草丛中。繁殖期间常站在高的灌木和草茎顶端鸣唱,鸣声为尖锐的"chik-chik"声,也模仿周围其它鸟类的声音。鸣唱时常将尾垂直竖起和快速...
远东苇莺是中等体型的单调灰褐色苇莺。新冬羽甚多棕色,胸、两胁及尾下覆羽沾棕。甚似稻田苇莺但嘴较长,眉纹上具醒目的黑色条纹。嘴长尾也长,而第二道黑眉纹与顶纹的对比不强烈。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橙褐。 叫声:尖叫声chi chi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远东苇莺不常见。繁殖于内蒙古呼伦池地区及黑龙江...
水蒲苇莺是小型鸟类,雌雄两性羽色相似。常单独或成群活动。性机警,平时多躲藏在草丛和灌丛中活动或觅食,难得看见它们。但在繁殖期间,雄鸟和其它苇莺一样常站在灌丛、草丛的枝、茎顶端鸣叫,从早到晚从不停息,有时还进行求偶飞行炫耀:在突出的枝头上鸣唱一会儿后,突然斜飞向空中,急速地扇动翅膀再继续鸣唱一阵,然后...
钝翅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concinens)为鹟科苇莺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河北、陕西、湖北、江西、广西、山东、江苏、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钝翅苇莺是中等体型的单调棕褐色无纵纹苇莺。与稻田苇莺及远东苇莺的区别在眉纹较短,且无第二道上眉纹。叫声:鸣声刺耳,叫声为震...
细纹苇莺在我国为夏候鸟和旅鸟,或许部分冬候鸟。每年5月末6月初迁到河北、北京等地繁殖,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于夏季取食于芦苇地,但迁徙时见于黍米地。常栖匿于河边或湖畔的苇丛间,有时也飞至附近的树上。在繁殖时期,常高踞巢附近的芦苇顶端及树枝上,高声鸣叫。鸣声富于音韵,颇为动听。性十分机警,常突然飞向更动地...
黑眉苇莺常单独和成对活动,性机警,行动敏捷,能灵巧地在芦苇茎叶间跳跃穿梭,也能直立在芦苇或草茎上来回上下攀援,时而又在芦苇和草丛间飞来飞去,整天多数时候都是在不停的活动。繁殖期间常站在开阔草地上的小灌木顶端或蒿草梢上鸣叫,鸣声为不断重复而富有变化的短促而急的“唧、唧、唧...”声,较为嘈杂。主要以毛虫、...
噪大苇莺与大苇莺近似。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机敏、迅速、常躲躲闪闪、快速地穿梭于苇丛、灌丛或草丛中。繁殖期间常站在芦苇或其他水草与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不息,尤其是清晨和黄昏喜欢站在芦苇顶端鸣叫,见人接近后立即落入草丛,稍后又偷偷地沿芦苇茎跳到顶端,如人已远去,则继续鸣叫。告警时作沙哑的"chack"...
东方大苇莺在中国属于夏候鸟,部分留鸟。春季于5月初至5月中下旬迁来中国繁殖,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飞往越冬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活泼,常频繁的在草茎或灌丛枝间跳跃、攀缘,当人靠近观察时极为警觉,不断的变换位置或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在另一个地方出现。常大声鸣叫,声音如:"ga-ga-ji"。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