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苇莺属小型鸟类,俗称大苇扎、苇串儿及芦蝈蝈。性活跃,常单独或成对地在草茎、芦苇丛和灌丛之间跳跃、攀缘,极为警觉,不时地变换位置,突然地出现在另一个地方。繁殖期间常站在巢附近的芦苇或小树枝顶端鸣叫,有时长时间地站在枝头上鸣叫不息,有时变换着位置鸣叫,或活动一会儿,鸣叫一会儿,或边鸣边活动。鸣叫响亮刺...
麝牛(学名:Ovibos moschatus)外文名Muskox、Musk Ox,有2个亚种。麝牛栖息于多岩荒芜地方,群居性,主要吃草和灌木的枝条,冬季亦挖雪取食苔藓类。性勇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退却逃跑。当狼和熊等敌害出现时,一群麝牛立即形成防御阵形,耳朵很小,覆盖有浓密的毛;成年公牛站在最前沿,而把幼牛围在中间。公牛会出其不意...
巨大拟滨蟹也是通常所说的皇帝蟹,不能和帝王蟹混淆。巨大拟滨蟹是多种生物的掠食者,尤其是双壳纲、多毛类及细小的甲壳类。它们主要是夜间活动的,但随潮汐也会在日间活动。在加利福尼亚州,它们掠食当地的蛤蜊令其数量下降,并令入侵的蛤蜊(如宝石文蛤)增加。它们也导致了美国东岸及加拿大砂海螂渔业的催毁,并令一些具...
白玉蜗牛学名Achatina fulica,也称褐云玛瑙螺,是非洲大蜗牛的亚种。白玉蜗牛生活于田野农作物上,森林树和阴湿的环境中,对光刺激敏感,它在微弱的光线下的能见度是6至7公分,而在强光下它的能见度却只有不到1公分。喜阴湿环境生长,喜钻入疏松土中,主要目的一是吸取养份、有机物、钙质,二是调节体内水份和温、湿度,三...
河豚(学名Tetraodontidae)外文名pufferfish、puffers,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少数河豚种类生殖季节溯河进入江河产卵,如暗纹东方可沿长江上溯至洞庭湖产卵,也可在长江及通江湖泊中定居,是我国重要的鱼类资源,主要生活...
非洲野水牛(学名:Syncerus caffer)英文 African Buffalo,法文 Buffle d'Afrique,有5个亚种。非洲野水牛是群居动物,只有年老或受了伤的个体才会落单。牛群中最强壮的公牛会成为族群的领袖,统领牛群,并享有吃最好草粮的权利。非洲水牛可说是无水不欢,每天至少喝水一次,从不远离水源。它们是夜行动物,日间会避开...
湾鳄(学名:Crocodylus porosus)外文名Estuarine Crocodile、Salt-water Crocodile,无亚种。湾鳄是性格凶猛的大型鳄鱼。具地盘意识。耐力也很出众,能从澳大利亚穿越一千多千米的海洋一直游到孟加拉湾。拥有适应高盐度水质的生理结构。湾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有些地区甚至比老虎更为可怕。幼体以捕食昆虫、两栖类...
箭毒蛙学名poisondartfrog,是世界上外表最美丽的青蛙,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一般来说,箭毒蛙靠吃果蝇、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会吃蜘蛛。箭毒蛙有特殊的育幼行为。雌雄的交配常发生在栖生于倒木上的凤梨科植物附近,这不是箭毒蛙欣赏花的美丽,而是因为这些植物轮生的叶片构造出一个小“池塘”,为蛙卵提供了发...
印度眼镜蛇(拉丁学名:Naja naja)是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一种蛇,亦是眼镜蛇属中的重要代表种。此蛇种及整个眼镜蛇属的学名关键词“Naja”,语源来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在印度,眼镜蛇有着神圣而可怕的形象,在印度神话中它甚至具备了无上权威的神格。印度主神湿婆颈上总缠着一条守护的眼镜蛇;掌管宇宙的大神毗湿奴就...
鳕鱼学名Eleginus gracilis,是深海鱼的一种,为食用经济鱼类之一,共有9种,分别是:银鳕、太平洋鳕、大西洋鳕、黑线鳕、蓝鳕、绿青鳕、牙鳕、挪威长臂鳕、狭鳕等品种。鳕鱼是冷水性中下层鱼类,为群居鱼类,大部分生活在水温为0~16℃的寒冷海里,成鱼主要栖息在175-225米水层,幼鱼在80-100米。成、幼鱼均有昼夜垂直移动的...
黑脉金斑蝶(学名:Danaus plexippus)是在北美很常见的一种大型蝴蝶。在澳大利亚,这种蝴蝶被叫做Wanderer Bufferfly,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蝴蝶。有2个亚种。黑脉金斑蝶可能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蝴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帝王蝴蝶非常漂亮,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看的蝴蝶。 二是因为帝王蝴蝶是唯一的一种迁徙性的蝴蝶。它们每年...
哥伦比亚斑点蛙学名Rana luteiventris(Thompson, 1913),外文名Columbia spotted frog,是北美蛙类的一种。哥伦比亚斑点蛙也由它的一些身体特征而闻名。它有一个长长的狭窄上翘的眼睛。被认为是一种高度水生的两栖动物,它的脚蹼面积一直延伸到它最长的脚趾末端。当把这种蛙与其他相同大小的青蛙比较时,它的后腿比例...
黑寡妇蜘蛛学名Latrodectus,外文名black widow,由于这种蜘蛛的雌性在交配后立即咬死雄性配偶,因此民间为之取名为“黑寡妇”。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它们一般以各种昆虫为食,不过偶尔它们也捕食虱子、马陆、蜈蚣和其他蜘蛛。当猎物缠在网上,黑寡妇蜘蛛就迅速从栖所出击,用坚韧的网将猎物稳妥地包...
伯劳鸟(学名Lanius)外文名Brown Shirk或Butcher Bird,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它们大多数为我国的候鸟。。最常见的种类有红尾伯劳,虎纹伯劳,棕背伯劳,灰伯劳。伯劳鸟比知更鸟要小些,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眼睛周围是一圈明显的黑色。欧洲的伯劳鸟多为红色和褐色;加拿大和美国的大伯...
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外文名Chimpanzee,有4个亚种。指名亚种又叫黑脸黑猩猩,面部颜色较淡,到老年时秃顶,雄兽的胡须很少,产于刚果、加蓬、喀麦隆、尼日利亚和中非共和国等地;东非亚种又叫长毛黑猩猩,面部颜色较深,身上的毛较为厚密,产于扎伊尔、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地;西非亚种又叫白脸黑猩猩,面色永远...
乌斯塔莱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oustaleti)外文名Oustalet’s Red Colobus,曾经是塔那河红疣猴的亚种之一,2013年划为独立物种。乌斯塔莱红疣猴比其他红疣猴的家族领地更小。平均每个家庭占地范围接近9公顷,而对应的平均每公顷34-114公顷。平均长度为603米。居住在森林的上层和中层,很少到地面上来。家庭由平均8-1...
桑给巴尔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kirkii)外文名Zanzibar Red Colobus,无亚种。桑给巴尔红疣猴是昼行性动物。树栖性较强,在属间行动迅速。群族中由多雄性和多雌性组成,每群5-50只。族群一般由一个成年雄性和几只成年雌性及年幼的猴子组成,雄性成年后会离开家族群。生活在高度退化的森林中,食物稀缺的群体被认为采用...
乌德宗瓦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gordonorum)外文名Udzungwa Red Colobus,无亚种。乌德宗瓦红疣猴昼行性。栖息在从低地河流到山地的初级和次级森林,半落叶林、成熟的常绿森林,从海拔200-1600米之间。树栖性较强,在属从间行动迅速。它们胃的复杂结构已适应于消化树叶。完全素食,每天会进食大量的树叶,偶尔吃水果、...
尼日尔三角洲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epieni)外文名Niger Delta Red Colobus,是科学家们在1993年第一次发现,当时科学家认为它是东方红疣猴的一个亚种,但在2007年基因研究中,该猴子升级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尼日尔三角洲红疣猴是昼行性动物。栖息在由低地到海拔3000多米以上高处的热带雨林中。树栖性较强,在树丛间行...
布维尔红疣猴(学名:Piliocolobus bouvieri)外文名Bouvier’s Red Colobus,曾经是西非红疣猴或普氏红疣猴的亚种,2013年确定为独立物种。布维尔红疣猴是昼行性动物。树栖性较强,在属从间行动迅速。它们胃的复杂结构已适应于消化树叶。完全素食,每天会进食大量的树叶,偶尔吃水果、苔藓和种子,每天的进食量可达2-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