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象海豹学名Mirounga angustirostris,外文名Northern elephant-seal,是大型海豹类动物。北象海豹黑色的眼睛大又圆。眼睛的阔度显示它们主要是以视觉来猎食。就像其他的海豹般,北象海豹有萎缩的后肢,成为尾巴及尾鳍的一部份。每一只脚都有五只有蹼的脚趾。这对灵活的脚可以用来推水。胸鳍则很少用来游泳。后肢并不适合在...
锯齿海豹学名Lobodon carcinophagus外文名Crabeater seal,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海豹。锯齿海豹以磷虾为食,把它称为食蟹海豹是一错觉,因为南极的蟹类极少,不足供其食用。雌性锯齿海豹2年性成熟,怀孕期9个月,在海冰上生殖,每年一胎,每胎产一仔。暖季,锯齿海豹组成繁衍的家庭:一头雌海豹领着几个儿女,有时也有一头雄海...
豹形海豹(学名:Hydrurga leptonyx)外文名leopard seal,无亚种。豹形海豹是独栖性动物,交配和抚育幼兽时结群。与其他鳍足类相比,它们更偏食恒温动物。由于陆地上行动笨缓,所以捕食一般发生在水中,企鹅以及其他海豹都会成为它偷袭的对象。但别被其捕食恒温动物的行为所迷惑,实际上,磷虾才是它的主食,占据饮食比例的...
灰海豹(学名:Halichoerus grypus)外文名Grey seal,是海豹科中的一种大型海豹,亦是灰海豹属(Halichoerus)中的唯一成员。它们亦有另一个名称——大西洋灰海豹。灰海豹以鲑、鳕、鲱、鲽等鱼类和头足类、节肢动物为食。日摄食率占其体重的4%(雌)和4.5%(雄)。灰海豹是“一夫多妻制”。雄性对雌性积极的竞争,包括威胁手势...
冠海豹(学名:Cystophora cristata)外文名Hooded seal,无亚种。在19种海豹里,冠海豹是一种最鲜为人知的鳍足目动物。过去人们一直误认为它是一种鲸(鲸类与鳍足类是明显不同的两类动物),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确认它是一种海豹。因为这种动物的雄性头上有一个黑色的皮囊,乍一单去宛如戴了一顶黑色的帽子,又似鸡鸡冠的形...
港海豹学名Phoca vitulina(Linnaeus, 1758年)外文名Common seal,是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及极地海域的海豹。港海豹是群居的,但其群落数量并不如其他海豹。若不觅食时,它们会离开水面到自己的巢穴。港海豹对自己栖息的地方有很高的忠诚度。它们会花几天在海中及游达50公里觅食,也会经河流游到淡水的地方。它们的巢穴会...
贝加尔海豹(Phoca sibirica)外文名Baikal Seal,生活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区域内,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豹种类。贝加尔海豹的爪子长而强壮,可以击破冰层,在湖面冰封的时候打开口子透气。他们独特的循环系统能储存大量的氧,可以将近一个小时不用换气,从而能使下潜深度达到水下300米。他们喜欢成群结...
环斑海豹学名Phoca hispida,外文名Ringed seal,有5个亚种。是海豹科中最小的物种之一,也是北极体型最小的海豹。世界上大多数海豹生活在海水中,唯一完全生活在淡水的种是贝加尔海豹。但是,环斑海豹有两个亚种能够生活在淡水湖中。基于分子证据的研究表明,环斑海豹和贝加尔海豹来自同一个祖先,拥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环斑...
竖琴海豹(学名:Pagophilus groenlandicus)外文名Harp Seal、Greenland Seal,无亚种。竖琴海豹一年可游5,000公里。迁徙方式取决于它们繁殖和脱毛的位置。冬天在分布区的最南端繁殖,春天于附近褪毛。褪毛后返回分布区的最北端度夏。九月重回繁殖地。竖琴海豹只在繁殖季和脱毛期成群聚集,其他时间偏好独处。所构成的海豹...
里海海豹学名Phoca caspica,属海豹科海豹属的一种动物。里海海豹夏季在里海中部或南岸成小群生活,秋季往北洄游,在冰上形成繁殖群。1月中到2月下旬在固定冰上产仔,不筑窝,新生仔兽重1.2~2.8kg,哺乳期4~5周。2月末至3月初交尾。雌性4~6年、雄性6年性成熟。里海海豹主要吃鲤科、虾虎鱼科及甲壳类。它们会走到河口来吃...
大眼海豹(学名:Ommatophoca rossii),因眼睛比较大(眼径达7厘米),故名,又因英国南极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于1841年首次描述,故又称罗氏海豹、罗斯海豹。大眼海豹以头足类、磷虾和鱼为食。一般独栖,雄的3~4年,雌的2~7年性成熟。喜栖于冰丛上,能发鸟叫似的声音。大眼海豹是大眼海豹属下唯一的一种,其属名(...
加勒比僧海豹,Monachus tropicalis(Gray, 1850)外文名Caribbean monk seal,海豹科僧海豹属的一种海豹。僧海豹喜欢热带温暖的海水,体型比海狮、海象更适宜在水中生活,后肢不能曲向前方,而这在水中运动十分重要。僧海豹体表平滑,几乎成流线型,非常适合在水中快速游泳和潜水。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再加上水中的灵巧...
夏威夷僧海豹(学名:Monachus schauinslandi)外文名Hawaiian monk seal,是夏威夷唯一的本土海豹。除过繁殖季节,夏威夷僧海豹通常独来独往,偶尔会小群生活。它们夜间活动,用大量时间在海上觅食,饱餐一顿后返回岸上睡觉。通常,活动区域靠近出生岛屿,仅有10%的僧海豹移居他岛。像其他鳍足目动物一样,夏威夷僧海豹没有...
地球上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在生物学分类中,它是鸵鸟科的唯一物种。非洲鸵鸟体长约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体重130-150千克,雌鸟稍小。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非洲鸵鸟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舌形贝。舌形贝(Lingula),俗名海豆芽,是世界上已发现生物中生存历史最长的一个属,是著名的“活化石”,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无铰纲腕足类动物,外形呈壳舌形或长卵形。壳由壳多糖组成,壳壁脆薄,壳多糖和磷灰质交互成层。包括现存和古代绝灭类型的一类腕足动物。最初见于寒武系,很可能起源于寒...
地球上最大的蜥蜴是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1912 ),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动物。又名科莫多龙,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科莫多巨蜥是已知存在...
地球上长距离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是尖尾雨燕。尖尾雨燕(swift)是长途飞行的冠军,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速度可达352.5千米/小时,即100米/秒。尖尾雨燕有一对剪刀尾。这可以为它避开空气所带来的阻力,它的头圆圆的,活像一个乒乓球。身子长长的,在空中飞行时,像一支箭一样快。尖尾雨燕为小型攀禽,最大的特...
食蟹獴(拉丁学名:Herpestes urva)外文名Crab-eating Mongoose,也叫山獾、石獾、水獾、白猸、笋狸、竹筒狸等。食蟹獴是日间活动。早晨和黄昏是活动的两次高潮,中午较少外出觅食。每天早晨5~7时及黄昏17~19时獴在田间或溪边觅食。食蟹獴常常雌雄相伴或带幼仔外出活动,觅食时亦相距不远,有互相救助的习性。如果一方受...
赤獴(学名:Herpestes smithii)外文名Ruddy Mongoose,在斯里兰卡,赤獴被僧伽罗语称为“mugatiya”。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驯服的动物和害兽。这种动物是斯里兰卡特有的一种獴科动物,因其外观和颜色,也被称为“圆桶”(hotambuwa)。赤獴主要是在森林中活体的动物,更喜欢偏僻的地方。它们像其他獴属动物一样,白天和晚上都...
灰獴学名Herpestes edwardsii,是独行侠,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四处游荡寻觅爬行动物。它们移动步子的频率很快,很像是焦急地在寻找什么;它们很少爬树。灰獴善于攻击毒蛇,主要是利用它敏捷的身手攻击毒蛇的头部,它能够持续不断地进攻毒蛇长达一个小时以上。灰獴是天生的机会主义者,吃老鼠、蜥蜴、蛇、甲虫、鸟、蛋、水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