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哈里狮学名Panthera leo vernayi,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狮亚种之一。卡拉哈里狮通常群居生活,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一般为15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二至四头成年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狮子主要在夜间捕猎。夜色的掩护会带来更高的成功率。同时还可避开白昼灼热的阳光。卡拉哈里狮的猎物有黑斑羚疣猪,...
刚果狮(学名:Panthera leo azandicus)外文名Northeastern Congo Lion,是狮子的一个亚种。刚果狮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平均为17头。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雌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包含2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成...
巽他云豹(学名:Neofelis diardi)英文名 Sunda Clouded Leopard, Enkuli Clouded Leopard, Sunda Clouded Leopard, Sunda Islands Clouded Leopard, Sundaland Clouded Leopard,是一种分布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地区的猫科动物,有2个亚种。巽他云豹早前一度被视为云豹(Neofelis nebulosa)的亚种,直到2006年,遗传学研究才...
短尾猫(学名:Lynx rufus)外文名Bobcat,是分布在北美洲的一种猫科动物,共有12个亚种。短尾猫对环境的适应力非常强,是拂晓活动的动物,主要在黎明及黄昏时出没。它们在日落前三小时开始活动,直至约午夜时分,接着会再次在天光前至日出后三小时活动。每晚它们会沿其栖息路径移动3-11千米。这种行为会按季节而变更,因为...
西班牙猞猁(学名:Lynx pardinus)外文名Spanish Lynx,是欧洲本土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被生物学家认为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猫科动物之一,无亚种。西班牙猞猁,特别是育幼中的雌兽,四处流浪,可远至100公里。视猎物的多寡,它们需要10-20平方公里的领地。它们以尿液、粪便或树皮上的爪痕标记它们领地的边界。雄性的领地划分...
加拿大猞猁(学名:Lynx canadensis)外文名Canada Lynx,共有3个亚种。加拿大猞猁是独居动物,行踪十分隐秘,通常在夜晚活动,活动区域很大。是无固定窝巢的夜间猎手。白天,它可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或者为了避风雨,静静地躲在大树下。它既可以在数公顷的地域里孤身蛰居几天不动,也可以连续跑出十几千米而不停歇。擅于攀爬...
安第斯山虎猫(学名:Leopardus jacobita)外文名Andean Cat,无亚种。安第斯山虎猫栖视力、听力敏锐,擅长在陡峭的岩壁间跳跃和奔跑,以啮齿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为食。以啮齿类动物、蜥蜴、昆虫、鸟类等为食。和其他猫科动物相比,它们或许更信奉机会主义,即能捉到什么就吃什么。安第斯山虎猫繁殖季节在7月和8月的月之间...
长尾虎猫(学名:Leopardus wiedii)外文名Margay,是体型较大的虎猫,共有11个亚种。长尾虎猫独居,夜间活动。是攀树的能手,可以一生都在树上生活,穿越树间追捕鸟类及猴子。它们是猫科中两种拥有灵活的脚跟来攀树的物种之一,另一种则是云豹。长尾虎猫主要吃小型的哺乳动物、鸟类、蛋、蜥蜴及树蛙。也吃草及其他植物,来...
虎猫(学名:Leopardus pardalis)外文名Ocelot,共有10个亚种。虎猫大多在夜晚活动,具有领地性。其狩猎方式与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同样善于游泳爬树,不过攀爬的本领比起灵巧的长尾虎猫还是要差一些,因此它们多数时候在地面活动,而在森林地带居住的虎猫也时常选择低矮的树枝作为休息场所。虎猫以独身为主,基本也是在夜...
树鼩适应性较强,从接近海平面的低海拔地区到海拔3000m左右高原都有分布。栖息于落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石灰岩等多种生境,也可以利用棕榈园等次生环境。广泛取食各种无脊椎动物,也可以取食花、果等植物性食物。树鼩是典型的树栖性物种。昼夜活动。具有有领域行为,对进入领域范围内的同性表现较强的敌意,但能够容...
浣熊,Procyon lotor (Linnaeus 1758),是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属的一种动物,原产自北美洲,现为无危物种。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慢速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
小斑虎猫(学名:Leopardus tigrinus)外文名Oncilla,有3个亚种。是南美洲体形最小的野生猫之一,在虎猫属的动物中体形最小。其余各方面都和虎猫非常相似。全黑色的小斑虎猫黑色种约占总数量的1/5。小斑虎猫是敏捷的登山者,也是孤独的夜行客。尽管体形较小,但也非常凶猛,尤其是雄性。一般捕捉鸟类和啮齿动物为食物。在捕...
凤头䴙䴘为东北至青藏高原的夏侯鸟,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繁殖期具有复杂的求偶行为,雌雄个体在水面上演示具有仪式化的“舞蹈”:两只个体相互配合,和水面保持垂直,并且互相点头,有时还衔着水草。凤头䴙䴘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5~7月,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蒲草中营巢,以芦苇、...
南美林虎猫(学名:Oncifelis guigna)外文名Kodkod,是美洲最小的猫科动物,有2个亚种。南美虎林猫以独身为主,具有领地性。其狩猎方式与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擅长攀爬,是夜行动物,基本是在夜间出巡。也在白天活动,但白天大多数时间在植被密集的树枝间休息,通常隐藏在几乎不可穿透的竹丛中。食物主要是各种鸟类,包括家...
黑颈鸊鷉(pìtī)(学名:Podiceps nigricollis)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一种中型水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1984年在青海海南沙珠的更朵海,观察到黑颈鸊鷉结群活动,一群约有20-30只,在水中和地面上觅食。翅短不易飞起,即使飞起也离水面很近,翅膀在水面上打起水波,飞行约10多米即落下。繁殖期发出哀怨笛音“p...
乔氏虎猫(学名:Leopardus geoffroyi)外文名Geoffroy's Cat,有5个亚种。乔氏虎猫是孤独隐秘的夜行者,晨昏时分也会出来。是典型的树栖动物,也常在地面寻找食物。独居。它们是顶级掠食者,位于食物链的顶部,主要猎食啮齿目、小鸟及鸟卵、蜥蜴、昆虫,有时吃青蛙及鱼类。是游泳健将,能游过湍急的河流,所以也捕食鱼...
拉达克鼠兔分类地位相对稳定。但由于标本数量少,研究很不深入,生态学研究几乎是空白。所以是知之甚少的物种。从分布生境看,其栖息地为海拔4500m以上的丘状起伏的高原面,植被非常稀疏,分布区只有一种非常低矮的小灌丛——报春花,高度不到10cm,盖度不到5%。冬季几乎看不到植被覆盖。但分布区内的种群数量较大,冬季活动...
南美草原虎猫(学名:Leopardus colocolo)外文名Pampas Cat,共有8个亚种。南美草原虎猫主要在夜间活动,是一种擅长的攀岩者,非常凶猛,行动也很敏捷。以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为主,主要吃啮齿动物和豚鼠、也捕捉地栖鸟类,甚至家禽,也会捕食蜥蜴和比较大的昆虫。南美草原虎猫在二岁时性成熟,繁殖期从4-7月,妊娠期80-85天,...
细腰猫(学名:Herpailurus yaguarondi)外文名Jaguarundi、 Eyra Cat,该属仅1种,即细腰猫。。属中型野生猫科动物,在一些西班牙语的国家里,细腰猫也称做“Leoncillo”,意指“小狮”。细腰猫和南美洲其他小型猫科动物相比,可能与这块大陆上的大型猫科动物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因为它们和那些大猫(美洲狮和美洲豹)一样...
美洲狮(学名:Puma concolor)外文名Puma、Mountain Lion,是哺乳纲、猫科、美洲金猫属的动物。在经典遗传分析卡尔弗(Culver)等的基础上已经确定和描述有32个亚种。 2000年建议合并为6个亚种。美洲狮常相居在山谷丛林中,尤其喜欢在树上活动,它跳跃能力很强,轻轻一跃能达8、9多米远,在美洲,它们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