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岗穗鹛外文名Nonggang Babbler,无亚种。2004年,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周放教授在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多次到广西的不同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2005年2月、7月及10月到2006年1月,多次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到一种未有纪录的画眉科鸟种。2006年1月21日,他们首次捕捉到两头(一雌一雄)这种鸟,在与多...
红胁绣眼鸟外文名Chestnut-flanked White-eye,无亚种。红胁绣眼鸟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红胁绣眼鸟以昆虫为食,所...
小竹鼠属于竹鼠亚科(Rhizomyinae)。小竹鼠属在全世界只有一个种。分类上没有争议。在我国分布区狭窄,数量很少,标本非常少,研究很不深入。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区竹林中,几乎终生营地下生活,很少出现在地表上。主要以竹笋和竹鞭为食。小竹鼠是我国云南热带三叶橡胶林的主要鼠之一,是较典型的洞穴动物。 洞系由土丘...
大猪尾鼠属于刺山鼠科(Platacanthomyidae),是一个很独特而古老的科。只有2属6种,中国4种。中国的4种原来只有一种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模式产地福建,其中有2个亚种,一个在越南和我国云南交界区域,一个在重庆和贵州之间的大娄山。我国科学家程峰等将这2个亚种提升为种(Cheng et al.,2017),同时还...
天山蹶鼠属于蹶鼠亚科(Sicistinae),只有一个属——蹶鼠属(<Sicista>),共有13种,中国4种。该种属于稀有种类,标本数量很少,野外上夹率很低。分布于天山山脉海拔1200-3200m之间的山地草原、山地森林林缘、亚高山草甸。分类上没有争议,亦无亚种分化。蹶鼠是我国特有种,国内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四川、青海等省...
四川林跳鼠属于林跳鼠亚科(Zapodidae),该亚科仅有1种:四川林跳鼠。该种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发现于四川康定,腹部正中有一个“ Y”字形的暗棕色条纹;甘肃亚种发现于临潭,腹部纯白色。2个亚种的分界线大概在阿坝、马尔康、松潘、若尔盖一线的草原和森林交界区域,该区域的四川林跳鼠腹部条纹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在分...
长耳跳鼠属于长耳跳鼠亚科(Euchoreutinae),单属单种。分类地位没有争议,亚种3个,中国有2个亚种。栖息于沙漠和沙质荒漠草原。分布较广,在稀疏胡杨林沙地和旱生芦苇沙丘种群数量较大,5-6月是繁殖高峰期,一胎2-6仔。长耳跳鼠大多喜欢在夜间活动,感知渠道有视觉,触觉 ,听觉和化学物质感知。该物种是食虫性的,经常通...
三趾跳鼠属于跳鼠亚科(Dipodinae)。该种在中国分布较广,适应沙漠、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种群数量较大,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跳鼠。三趾跳鼠为喜沙种类。尽管其栖息地在高海拔高度、地形、植被方面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沙地。在沙质冲积扇、河滩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砾石荒漠中的风积沙丘地段,多选择具有梭梭、沙拐枣为主的...
三趾心颅跳鼠属于心颅跳鼠亚科(Cardiocraniinae)。该种虽然分布较广,但数量稀少。在全国标本都很少。分类上没有争议,有2个亚种。生态上信息非常少,研究很薄弱。三趾心颅跳鼠为亚洲中荒漠地带特有种类,分布范围较窄,栖息于覆盖度极低的红柳,盐爪爪流动与半流动沙丘及大风通道而有流沙的地方或戈壁、沙丘,数量较多。...
肥尾心颅跳鼠属于心颅跳鼠亚科(Cardiocraniinae)。三趾心颅跳鼠属共6种,中国2种,分布较广,但数量很少,栖息地包括梭梭荒漠和弃耕地,生态上研究很不深入。中国珍稀动物红皮书--稀有 (China Red Data Book- Rare)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
震旦鸦雀外文名Reed Parrotbill,是中国的珍稀鸟种,有2个亚种。震旦鸦雀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鸟类。被誉为“鸟中熊猫”,为全球性近危物种。实际上,震旦鸦雀真正为世人所知是在1872年,之前它们在中国东部沿海的芦苇丛里“默默无闻”,甚至连土名都没有。1872年,法国传教士、著名博物学家阿尔芒·大卫(Armand David)...
短尾鸦雀外文名Short-tail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有3个亚种。短尾鸦雀的相似种橙额鸦雀(Paradoxornis nipalensis)尾较长,头和背橙棕色,颏、喉纯黑色,下体几白色。区别明显,野外不难识别。短尾鸦雀是留鸟。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呈松散的群体活动。性活泼,行动敏捷,不停地在林下灌木枝叶...
灰冠鸦雀外文名Rusty-throat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无亚种。 灰冠鸦雀是别列佐夫斯基和毕安科1891年依据俄罗斯中亚考察队1886年在甘肃省南部采集的标本订名的,截至2007年已知仅有4个分布点,即甘肃岷县、卓尼、舟曲以及四川九寨沟;其中甘肃的记录均来自1886年,以后100多年来...
暗色鸦雀外文名Grey-hood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有2个亚种。暗色鸦雀的两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指名亚种头顶至后颈深灰色,背浓棕褐色,羽色均较深;而二郎山亚种头顶至后颈土灰色,背淡棕褐色,羽色较浅淡。暗色鸦雀是留鸟。除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常在灌丛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但不...
白眶鸦雀外文名Spectacl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有2个亚种。白眶鸦雀的两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指名亚种体色较暗,嘴形较细,嘴峰较平直;湖北亚种体色较淡,嘴形较粗,嘴峰较曲。白眶鸦雀性活泼,结小群藏隐于山区森林的竹林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与棕头鸦雀混群。通常生活在成群的15只或以上的群体...
三趾鸦雀外文名Three-to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有2个亚种。三趾鸦雀的2个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太白亚种眉纹黑褐色,上体多为灰橄榄色,后颈多为乌褐色带斑。飞羽和尾羽灰色,颏、喉乌褐色,其余下体灰褐色;指名亚种眉纹黑褐色,上体为灰褐色,飞羽和尾羽亦为灰褐色,颏、喉棕褐色,其余下体淡棕色。而其相似...
高山雀鹛外文名Mountain Tit Babbler,曾长期被归入画眉科雀鹛属。高山雀鹛喜欢结小群栖于多荆棘栎树林及森林,冬季下迁。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宝兴鹛雀外文名Rufous-tailed Babbler,是莺科、鹛雀属小型鸟类,无亚种。宝兴鹛雀的相似种金眼鹛雀(Chrysomma sinense)鼻孔裸露,头顶和上体棕褐色,眼先和下颊白色,脚橙黄色,体型亦较大,无论野外和室内都不难区别。宝兴鹛雀是留鸟。主要栖息于中国四川和云南西北部海拔1500-3700米的亚热带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
金胸雀鹛外文名Golden-breasted Tit Babbler,是莺科、雀鹛属小型鸟类,有6个亚种。金胸雀鹛的外形和大小很像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但黄腹山雀尾短、呈方形,不为凸状,头顶无白色中央冠纹,而后颈有一白色块斑,翅上有两道白色横带,野外不难识别。金胸雀鹛是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900米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
台湾鹎[bēi]外文名Styan's Bulbul,是一种中等体型鹎,无亚种台湾鹎是留鸟。是典型的林栖型鹎,属于中低海拔的鸟类。通常结成3-5只或聚十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亦结成二三十只的大群活动。喜栖止于灌木林或果树林,低木顶端或甘蔗、芦苇穗上。性格活泼,经常成群的在林间相互打闹,追逐鸣叫,颇为喧闹。一般情况下,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