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蜂虎外文名Rainbow Bee-eater,中等体型的偏绿色蜂虎,无亚种。彩虹蜂虎主要捕食蜜蜂和黄蜂。其它捕食对象还包括蝴蝶、蛾类、豆娘、蜻蜓、甲虫以及大多数飞行昆虫。多在飞行中觅食,从停留的电线上或枯枝间快速飞扑猎物。一些研究发现,蜘蛛也可能纳入它们的食谱(Del Hoyo et al.,2001)。彩虹蜂虎叫声:尖锐的“啾啾...
小地鼠属于五趾跳鼠亚科(Allactaginae)。该属全世界有3种,中国只有1种。数量较稀少。是荒漠和半荒漠草原种。该种的种级地位没有争议,亚种较多,中国分布的属于哪个亚种还没有定论,初步放入 <P. pumilio aralensis>。...
小五趾跳鼠属于五趾跳鼠亚科(Allactaginae)。跳鼠类分布于北非、阿拉伯及亚洲北部的沙漠及荒漠地带,是这种极端环境中为数不多的哺乳动物。小五趾跳鼠种级分类地位稳定,没有争议,亚种较多,但中国仅1个亚种——准噶尔亚种(<A. elater dzungariae>)。小五趾跳鼠主要栖息于蒿草、针茅荒漠草原、芨芨草及梭梭植物丰...
五趾跳鼠属于五趾跳鼠亚科(Allactaginae)。五趾跳鼠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分化复杂,有10余个,在我国有5个,原来还包括现在的蒙古五趾跳鼠。但是否都是有效亚种有待深入研究。五趾跳鼠适应性强,活动范围广。不集群生活。五趾跳鼠为夜行性动物,黄昏活动频繁,白天偶尔出洞活动,活动距离常在1-2km,所经过的地方掘有多...
河狸在全世界仅有2种。另外一种是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的美洲河狸。河狸高度适应水生生活,可长时间在水下活动。有用树枝和树干构筑拦水坝,在水坝旁边筑巢的习性。毛皮珍贵,香腺发达,分泌的河狸香是贵重香料。在我国,河狸处于濒危状态,仅在新疆布尔根河自然保护区有500只左右。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
林睡鼠在全世界有9属28种。分属3个亚科。中国有2属2种,属于林睡鼠亚科(Leithiinae)。睡鼠科啮齿动物是一群非常特殊的动物。大多数像小松鼠,有柔软而密实的毛,尾毛蓬松,眼睛大而圆。善于爬树。有特殊的尾断后能再生能力。睡鼠科动物均非常珍贵,数量稀少。中国分布的林睡鼠和四川毛尾睡鼠(<Chaetocauda sichuanens...
沟牙鼯鼠喜在高大乔木的树洞中做巢,巢穴营造于枯树洞内,洞口离地面5~10m不等,洞口较小约10cm,洞深50cm左右。巢内以桦树皮及羽毛等做窝。沟牙鼯鼠具夜行性。以滑翔和攀爬结合交替活动。植食性,以各种嫩枝、芽叶、果实以及蘑菇等为食,也食少量昆虫。不冬眠。天敌主要是鼬类和猛禽类。其他沟牙鼯鼠生态资料所知甚少。每...
小飞鼠无冬眠习性。夜行性,多于黄昏后活动,白昼也偶尔可见。日间受到惊动后,即慢慢爬至洞口,有的即窜出往下滑翔,着地后急速爬上就近的树干,最后紧贴身子隐没于树杈或枝叶密集处;有的则往往在其洞口探视片刻,视其周围的动静而窜出洞滑翔或留守洞内。常在树上攀爬,或在树枝间滑翔。滑翔时,尾平展,伸直四肢,撑开皮...
灰鼯鼠夜行性,晨昏活动频繁,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亚高山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滑翔能力较强,一般筑巢于高大乔木的树洞或离地面较高的岩石洞中,也常在栎树上搭窝,在云南西北德钦巢居于20m高的黄背栎上,由栎枝和松枝做成,内铺有苔藓、地衣、羽毛和干草等。巢呈圆球形,离地约15m,巢口向上,巢的外径为300mm,壁厚13...
栗喉蜂虎外文名Blue-tailed Bee-eater,无亚种。栗喉蜂虎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和海南岛为留鸟,在其它地区为夏候鸟。4-5月迁来,9-10月离开。栗喉蜂虎多呈数只至数十只的群体活动,繁殖期间亦见有单独或成对活动的。动作灵敏,常在飞行时凌空捕捉猎物。结群聚于开阔地捕食。栖于裸露树枝或电线,以昆虫为食,喜欢开阔原野,在土...
蓝颊蜂虎外文名Blue-cheeked Bee-eater,有2个亚种。黄昏或雨后初晴时蓝颊蜂虎大群会飞于空中追捕飞虫,尤其在有繁殖白蚁纷飞时捕食最频繁,上、下颌拍击之声可密密听到;平时也栖于秃枝上、电线上,俟机袭捕飞虫。飞翔姿态优美,状若燕子。鸣声悦耳,似带颤动的口哨声,有若“triirp”,常边飞边鸣。蓝颊蜂虎主要以昆虫为食...
绿喉蜂虎外文名Green Bee-eater,小型鸟类,有9个亚种。绿喉蜂虎为留鸟,结小群活动,常见栖于见到飞虫飞过即敏捷地突然冲飞空中咬捕,捕获飞虫即绕一弧圈飞至一立足点吞食,吞食前习惯先将猎获物撞击(与栖息的物体)一回。日落时集大群于叶盛的乔木或竹树上过夜,初到过夜点时甚为吵闹,一时又发生爆炸性似的全群一哄而起...
蓝须蜂虎外文名Blue-bearded Bee-eater,是绿色林栖型蜂虎,有2个亚种。蓝须蜂虎成对生活,似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不活跃。它们栖息在树上很高的地方,在树叶的阴影下,或者在树冠附近的阳光下。站在花序旁,花蜜丰富时也会啄食花序。当它们栖息时,会像一只垂钓者一样不断地抬起尾巴。该物种是留鸟,但在尼泊尔和缅甸有一些...
赤须蜂虎外文名Red-bearded Bee-eater,无亚种。虽然赤须蜂虎属于夜蜂虎属 (Nyctyornis),但它们的食性与蜂虎属(Merops)的食蜂鸟非常相似。但是,它们的狩猎行为却完全不同。赤须蜂虎单独或成对捕猎。它们伫立在瞭望台上,部分隐藏在树梢的树叶中,有时会冲过去捕捉昆虫,然后又重新换一个隐藏的栖息处。狩猎时,它们会在树...
花冠皱盔犀鸟外文名wreathed hornbill,有2个亚种。花冠皱盔犀鸟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叫声单调、沙哑、像狗叫,有时也能发出低沉的双音节声音。飞翔时显得较笨重,很远即能听见振翅声响。有时也进到村寨附近和果园中活动和觅食。花冠皱盔犀鸟是留鸟。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也吃树蛙、蝙蝠、蜥蜴等动物性食物。花冠皱盔犀鸟的...
棕颈犀鸟外文名rufous-necked hornbill,大型鸟类,无亚种。棕颈犀鸟在树洞内营巢。常成对或10多只集结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果等肉质野果为食。棕颈犀鸟是留鸟。雄雌两性均发出轻声啸叫Kup,声不如双角犀鸟深沉。棕颈犀鸟的繁殖期是4~6月。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的天然树洞中。每窝产卵1或2枚,卵壳呈白色,大小为54~68毫米...
栗背大鼯鼠属于中华鼯鼠的一种。栗背大鼯鼠又称红背鼯鼠或棕足鼯鼠,是国家2000年公布的有重要经济与科研价值的珍稀野生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野生动物。栗背大鼯鼠眼睛和瞳孔特大,可以感受微弱光线,适宜于夜间生活。身躯两侧前后脚之间有一层薄膜,膜的两面长有细毛,它们利用这种独特的皮膜,能够从树上或岩壁上向...
栗褐鼯鼠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以栲、柯、栎等树种组成;其栖居地的气候暖和,无霜期一般在200天以上;雨量丰沛,年降雨量达 2000mm左右,故具有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筑巢于大树的树洞。以阔叶树的嫩叶及各种野果为食。筑窝于枯树洞或岩洞内,也常在栎树上搭窝,在云南西北德钦巢居于20米高的黄...
灰头小鼯鼠体形中等,树栖性,通常单独活动。是夜行性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上,白天在树洞内睡觉,到了晚上才出来找东西吃,嫩叶、种子、果实及花芽是它的最爱。鼯鼠喜欢安静,所以一般独居生活。它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可以在林间滑翔。野生鼯鼠对生态环境要求高,会在适宜的环境里繁...
红白鼯鼠为大型鼯鼠,体形很像松鼠,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山坡森林地带或石灰岩隐蔽处,主要是小杨、核桃、桦树等高大乔木的密林中。白天,红白鼯鼠常常蜷伏在树洞或地洞里,用头枕着尾巴睡觉,夜里才是它们出来活动和觅食的时间。它们单独活动,以树木的果实、种子、嫩芽、嫩叶以及昆虫等为食。每次外出活动,最远到达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