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黄鼠最初被列为达乌尔黄鼠的亚种,1975年独立为有效种。栖居于草原及半荒漠环境中。昼行性。以草本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类。对草场和农作物危害较大,同时也是一些传染病(如鼠疫病毒等)的宿主。阿拉善黄鼠主要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农田附近、坟地和沟谷堤岸。一般营昼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频...
花鼠属于松鼠科花鼠属,因体背有数条明暗相间的平行纵纹而得名。体型中等,尾长,尾毛长而蓬松,呈帚状,并伸向两侧。四肢略长,耳壳明显露出毛被外。生境较广泛,平原、丘陵、山地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灌木丛较密的地区都有。一般栖息于林区及林缘灌丛和多低山丘陵的农区,多在树木和灌丛的根际挖洞,或利用梯...
优雅角鸮外文名Ryukyu Scops-owl,是夜行猛禽,有4个亚种。优雅角鸮与领角鸮的区别在眼黄色且无领圈;与黄嘴角鸮的区别在嘴色深。优雅角鸮是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茂密的森林中,夜间才出来活动。主要以蚱蜢等大型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两栖类、爬行类,小鸟等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植物果...
红角鸮外文名Oriental Scops-owl,是小型猛禽,有9个亚种。红角鸮是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通常单独活动。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树上浓密的枝叶丛间,靠在树干上或洞里。单独栖息,有时成小群栖息,靠保护色取得安全。晚上才开始活动和鸣叫,夜间出来捕食。红角鸮的鸣叫声独特,每次鸣叫大约能持续五六秒,稍微停顿片刻又...
西红角鸮外文名Eurasian Scops-owl,有5个亚种。2015年,根据弗林特(Flint)等人的详细审查,根据显著的声音差异和轻微的羽毛特征,“Otus scops”被分为西红角鸮(Otus scops)和塞浦路斯角鸮(Otus cyprius)。西红角鸮是一种夜间活动的鸟类,从日落到午夜最活跃。白天栖息在树上,通常靠近树干,或在茂密的树叶、成熟树木或...
纵纹角鸮外文名Pallid Scops Owl,为小型鹗类,有4个亚种。纵纹角鸮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活动多在黄昏和夜晚。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啮齿类和鸟类等。叫声单调,为双音节的声音,经常长时间地反复鸣叫。雄鸟发出铿锵而嘹亮的低调“whoop”声,常常长时间地反复呜叫,每五秒钟约重复八次;也作较长声的“whaoo”叫...
岩松鼠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中国特有物种。体型中等,尾毛蓬松而较背毛稀疏,中间混有一定数量的全黑色针毛。岩松鼠是半树栖和半地栖的松鼠,多栖息于山地、丘陵多岩石或裸岩等地油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果树林(核桃、栗等干果)、灌木林等较开阔而不很郁闭的生境,在海拔较高和林木非常茂密之处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踪迹。...
巨松鼠为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季雨林的高树上,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巨松鼠喜欢独栖,很少集群,偶见2~3只在同一树上取食。巨松鼠白天活动,活动周径约2~3千米。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至黄昏,是一天中最活跃的时间。中午前后一般在高树上休息。其性机警,稍有惊动便疾速攀枝逃遁。跳跃力...
红颊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rufigenis),是松鼠科、长吻松鼠属的动物。营半树栖生活,善于高攀、跳跃,喜群居。晨昏较活跃,主要在灌丛和森林边缘活动,活动时有一定的路线,常在倒木及乱草堆寻食,在峭壁悬崖上也能穿行。红颊长吻松鼠多居树洞或石隙,利用树干腐洞和鸟类弃巢改建为鼠窝的,少在树上筑巢,在山崖石糙和...
红腿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pyrrhomerus)为我国特有的保护品种,属于松鼠科。主要是栖居在密林中,生活习性与灰鼠有些相似,多喜晨、昏活动,食性主要以摄食各种坚果,如松果、栗及浆果为主,亦食各种树叶、嫩枝、花芽及鸟卵、雏鸟和昆虫等。每年可繁殖2次,每次产3~4仔,以2仔居多。红/赤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
北领角鸮外文名Japanese Scops-owl,有3个亚种。北领角鸮曾经是“O. bakkamoena”的亚种“Otus bakkamoena semitorques”(领角鸮日本亚种),2014年划为独立物种。北领角鸮是留鸟,但由于冬季落鸟和观察的情况较多,在日本有些县将其视为冬鸟。该物种为夜行性,繁殖季节的雄性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但不会像红角鸮那样发出...
领角鸮外文名Collared Scops Owl,是一种小型鸟类,有5个亚种。领角鸮是一种夜行动物,白天很少见到。白天栖息在茂密的枝条上,伫立栖息,一动不动。领角鸮会发出单一的、柔和的叫声“buuo”,每隔大约12-20秒重复一次。鸣叫声可能会持续15分钟或更长时间。领角鸮主要以甲虫、蚱蜢和其他昆虫为食,但也会吃蜥蜴、老鼠和小鸟...
黄嘴角鸮外文名Mountain Scops-owl,小型鸟类,有8个亚种。黄嘴角鸮是留鸟。夜行性,主要在夜晚和黄昏活动,白天多躲藏在阴暗的树叶丛间或洞穴中。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鼠类、蜥蜴、大的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鸣声为连续上扬的双音节哨音,似‘嘘、嘘-嘘、嘘-’声。黄嘴角鸮的繁殖期在4-6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或啄木鸟...
喜山鵟外文名Himalayan Buzzard,为中型猛禽,无亚种。喜山鵟学名是(Buteo refectus),曾经包含在欧亚鵟(Buteo buteo)中,2014年从欧亚鵟中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物种。喜山鵟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多单独活动,有时亦见2-4只在天空盘旋。活动主要在白天。性机警,视觉敏...
泊氏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pernyi),是松鼠科、长吻松鼠属的动物。多栖息于亚热带森林,尤以选择热带雨林及河谷溪流附近的林木做位栖息位点。珀氏长吻松鼠主要营树栖生活,多在山谷、河溪旁的树上,晨昏活动,有时从树上跑到地面活动,穿行于草丛间,亦活动于林中倒木上,且边活动边寻取食物。珀氏长吻松鼠警觉性很高,...
橙腹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lokriah)为松鼠科,也叫喜马拉雅橙腹长吻松鼠、西藏长吻松鼠。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3400米的青冈林或2000~2600米的树林中,以坚果和植物等为食,偶食昆虫。该物种叫声尖锐。橙腹长吻松鼠于每年5-8月气温略高时繁殖,每胎2-5仔。别喜好在青冈林中活动。在树洞中筑巢。昼行性,善于在树丛中活动...
隐纹花松鼠也叫隐纹花鼠、黄腹花松鼠、豹鼠,通常在树洞、树杈或山崖峭壁缝隙中筑巢。晨昏活动频繁。食物以植物果实、嫩芽、种子为主,也吃昆虫等。分布较广泛,为较常见的类群。广泛栖息各种林型,以亚热带森林为主,常在林缘和灌丛,垂直分布以中海拔为主,一般在海拔400到1200米,最高有在2600米的栎林。隐纹花松鼠是一种...
纹腹松鼠,也叫五纹松鼠,易危种,身体背面橄榄褐灰色带有明显赤色,以背部为最深。颏和喉部灰色,略带赤色;体腹面中央和两外侧面各有1暗纹,在3条暗纹之问又由2条白色纵纹隔开,故有五纹松鼠之称。尾毛色与头、体背面相似。五纹松鼠分布于云南和缅甸。已知有2个亚种,中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身体腹面中央暗纹呈赤黑褐色,...
蓝腹松鼠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墨脱一带。蓝腹松鼠有8个亚种,中国仅有1个亚种,即云南亚种。蓝腹松鼠昼行性,通常单独活动。以植物的花、芽等为食,也吃昆虫。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
黄手松鼠也叫黄足松鼠、黄腹松鼠、黄松鼠、菲氏松鼠等,体形略大于赤腹松鼠。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为稀有种。栖息于海拔260—300米的热带雨林和竹、阔混交林内。树栖,晨昏活动较为频繁,大多在树上觅食,以各种植物的花、果、叶等为主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