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鹞外文名Eastern Marsh Harrier,中型猛禽,有4个亚种。近来,根据分子遗传学证据的研究都支持将白头鹞和白腹鹞分立,但对其各自的近缘种仍存有分歧。现在认为白头鹞与非洲泽鹞(C. ranivor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白腹鹞则可能与同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鹞(C. macrosceles)或留尼汪鹞(C. maillardi)最近。由此可见,过...
白头鹞外文名Western Marsh-Harrier,是中等体型的深色鹞,有4个亚种。白头鹞是徙鸟。八月底至十月初它们通过法国、西班牙、直布罗陀然后沿非洲大西洋海岸飞往它们的越冬地,有些甚至飞到塞内加尔,有些也在西班牙和法国过冬。三月中至四月初它们返回孵育地。白头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水边草地或沼泽地上面低空飞行,两...
日本松雀鹰外文名Japanese Sparrowhawk,是小型猛禽,有3个亚种,雌鸟比雄鸟体形大。从前都将它列为松雀鹰的北方亚种,但它不仅在形态上与松雀鹰有所不同,而且在生物学上也有很多显著的区别,因此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日本松雀鹰除了少部分为留鸟外,一般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在南方为冬候鸟,春季于...
白腹隼雕外文名Bonelli's Hawk Eagle,是大型猛禽,有2个亚种,分别是:1、Hieraaetus fasciatus fasciatus分布于非洲西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亚洲,阿拉伯半岛,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印度支那和中国南部。2、Hieraaetus fasciatus renschi分布于松巴西部,东帝汶,韦塔,琅勃拉邦和小巽他群岛。白腹隼雕飞翔...
尾斑瘰螈为蝾螈科、瘰螈属有尾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800~1800米的回水凼、小流溪及大河边,有时亦见于溪边静水域内。产于贵州江口县月亮坝的尾斑瘰螈,所栖息的流溪坡大流急,底部全为较平滑的石板及大小石块,两岸杂生乔木与灌木,周围数十里无住户,植被较密,环境阴湿。成体多分散匍匐于不同深度的水下较光滑之石滩上或水...
琉球棘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生活于100~200米的山区林中,靠近耕作区一带较集中。一般栖于山区森林的阴湿地带的石块下。 在非繁殖期成年琉球棘螈喜陆地生活。白天隐藏于落叶、木或石块下休息。夜间或阴雨天外出捕食。通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每年的1月下旬~6月下旬为其产卵期,将卵产于静水岸边...
镇海棘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无亚种。生活于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常年在溪流边栖息。所在环境植被茂密,永久性水塘较多,附近有石穴和土洞。镇海棘螈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览食,尤其是刚下过小雨或雷阵雨,地面十分潮湿,镇海棘螈就开始蠢蠢欲动了。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
大别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698-767m的环境阴湿、水源丰富、植被茂盛山区。成螈以陆栖为主,4-5月到水塘边陆地上产卵。卵群单粒状,约99粒;刚出膜的幼体有3对外鳃,无平衡肢,全长16.5-18.0mm。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宽脊瑶螈是蝾螈科、瑶螈属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000-1600m林木较为繁茂的山区,成螟以陆栖为主。5月初繁殖,卵群产在静水塘边枯叶下。一般雄螈先进入繁殖场,雌性略后。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细痣瑶螈是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1320-1400m的山间四地及其附近。成螈营陆栖生活,非繁殖期多栖息于静水塘附近潮湿的腐叶中或树根下的土洞内,捕食昆虫、蚯蚓、蛞蝓等小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安徽瑶螈是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栖息于海拔1000–1200m的亚热带山地森林山区,常见于竹林或者干枯的枝条和叶子下。非繁殖季节成螈陆栖生活较多,繁殖季节时常见于小水塘或者小水塘边,或石头下面潮湿的地上,或潮湿腐烂的玉米稻草堆。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滇南疣螈是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1200m左右植被茂密的丘陵地区,栖息地多在农耕地附近。成螈白天隐蔽于静水坑或土壁、灌丛下的泥洞中;多夜间出外活动。捕食小型昆虫和软体动物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棕黑疣螈是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与红瘰疣螈相近,但该种体尾背面为一致的棕黑色或仅头部、体侧瘰粒、尾部、四肢上或多或少为暗橘红或暗橘黄色。该螈在中国生活于云南西部陇川县户撒(Hotha valleys)的亚热带山谷,海拔为1524米左右。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潮湿草地或陆地上,常钻入淤泥或水下石缝内休息,不时浮到水面呼吸...
黑冠鳽俗称黑冠麻鹭,生活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栖息环境和活动习性基本上与海南鳽相似。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多单个活动于稻田或池塘旁,以鱼、虾及水生昆虫为食。多活动于山区林间的河川、溪涧水库边及竹林等处。在台湾地区喜好在密林的山泉溪涧中及竹林地上活动。曾在1800米的溪流中发现。夜出性。常在清晨、...
白肩雕外文名Asian Imperial Eagle,是大型猛禽,无亚种。白肩雕在中国是候鸟,在新疆为夏候鸟,在其他地区系冬候鸟和旅鸟。迁来和离开中国的时间因地区而不同,在北京见于9月初和11月,辽宁见于10月、11月和5月。白肩雕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
草原雕外文名Steppe Eagle,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是一种全深褐色雕类,有2个亚种。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曾经和茶色雕(Aquila rapax)在分类上划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但根据形态,生态和行为上的差异,这两个物种各自独立。草原雕白天活动,或长时间地栖息于电线杆上、孤立的树上和地面上,或翱翔于...
靴隼雕外文名Booted Eagle,中型鹰类,无亚种。靴隼雕的巢区很宽,从西班牙和北非到中国东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 它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过冬,避开中西部茂密的森林以及印度次大陆。 因此,他是一个伟大的移民。 迁移记录在三月至四月和九月至十月。靴隼雕在中国新疆为夏候鸟,东北旅顺和河北为偶见冬候鸟。遇见时间在10月...
棕腹隼雕外文名Rufous-bellied Hawk Eagle,为中型猛禽,有2个亚种。棕腹隼雕大多单独活动,不善鸣叫,经常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地面上的草丛之间,有时也在空中飞翔。飞翔时两翅煽动频繁,速度极快而且灵活。主要以鸡类、翠鸟、鸠鸽类、鼠类等动物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埋伏在树丛或草丛中,等待动物到来时才突然袭击,有时...
红瘰疣螈是蝾螈科、疣螈属有尾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000米~2400米林木繁茂、杂草丛生及其水稻田附近的山区。成螈营陆栖生活。非繁殖期多栖息在林间草丛下或阴湿环境中,觅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红瘰疣螈是卵生动物,常栖息在阴湿环境中,5~6月为繁殖季节,多在静水凼、水内配对产卵。雌螈产卵75粒左右,卵单粒或连成单行,...
丽色疣螈是蝾螈科、疣螈属有尾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1450~1550m的山间沟谷雨林中,生态环境中植被茂密,成螈白天隐蔽在林中静水坑(塘)或灌丛下的小沟中。栖息地环境湿润,年最高温36℃,最低温1℃。该螈多在夜间和下雨时活动频繁,捕食小昆虫、软体动物等。5~6月成螈聚集在林间沼泽缓流、静水坑(塘)中交配或产卵。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