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兀鹫外文名White-rumped Vulture,是中型兀鹫的一种,为亚洲仅有,无亚种。白背兀鹫是群居动物,在地上或岩坡上进食,时常成小群。白天活动,晚上在树上休息。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飞行的高度能达2700多米。 叫声似沙哑的抱怨声,见到尸体时发出尖厉叫声。常单独在开阔的低地上...
长嘴兀鹫外文名Indian Vulture,是兀鹫属体型最小的物种,无亚种。长嘴兀鹫组成松散的群落。是一种食腐动物。其主要食物为死去动物的尸体,透过热带的稀树大草原上空或人类居所上空游戈巡视以寻找食物。当发现食物后便成群出动。大部分成员均为留鸟。兀鹫需要高耸的悬崖,并且需要上升的气流与中午的热量或从斜坡或悬崖向上...
黑冠鹃隼外文名Black Baza,是中小型猛禽,有4个人亚种。黑冠鹃隼常单独活动,有时也有3-5左右的小群活动。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和盘旋,间或作一些鼓翼飞翔,活动极为悠闲,有时也在林内和地上活动和捕食。性警觉而胆小,但有时也显得迟钝而懒散,头上的羽冠经常忽而高高地耸立,忽而又低低地落下,好象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都非...
褐冠鹃隼外文名Jerdon's Baza,为中型猛禽,有5个亚种。褐冠鹃隼是留鸟,不迁徙。通常单独活动,主要在白天,尤以早晨和黄昏较为频繁,叫声低沉,在天空中翱翔,飞速缓慢。主要以蜥蜴、蛙、蝙蝠、昆虫和昆虫的幼虫等小型动物为食,但不攻击鸟类。每年4-6月是褐冠鹃隼的繁殖期,通常营巢于高山森林中的树上。巢由枯枝和树...
山溪鲵为小鲵科山溪鲵属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500~3950米的山区流溪内,水流较急;溪两岸多为杉树和灌丛,枯枝落叶甚多,溪内石块较多,常因雨水冲刷及倒木而阻塞溪面。成鲵多栖息于碎石或腐木下,被翻出后,常弯曲不动,体色与溪底相似,不易发现;捕捉时,因体表有大量黏液而非常滑腻,不易捕捉,脱逃后即迅速潜入混水...
龙洞山溪鲵是小鲵科、山溪鲵属有尾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泉水洞以及下游河内,该河上段水深,下段水面开阔,流速快,水底多石块。龙洞山溪鲵常卷曲于石下,轻轻翻开石块,多静匍不动,捕捉时水稍有振动,则迅速游到另外的石下。成鲵主要营水栖生活,在水中捕食虾类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龙洞山溪鲵于4月左右产卵...
无斑山溪鲵,小鲵科山溪鲵属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无斑山溪鲵常栖息于较平整的石头下面;主要以水中的对虾、石蝇幼虫等为食。...
弱唇褶山溪鲵是小鲵科、山溪鲵属有尾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3500~3900米的高山区,常栖息于植被繁茂,地面极为阴湿的环境中,多见于药用植物——羌活的根部潮湿的环境中。该鲵有药用价值,过度利用和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种群数量减少。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水城拟小鲵是小鲵科、拟小鲵属有尾两栖动物。该种与黄斑拟小鲵相近似,但该种体尾及四肢背面紫褐色,无黄色斑块;四肢长,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掌、蹠部前半重叠。水城拟小鲵生活于海拔1910~1970米的石灰岩山区,山上长有常绿乔木和灌丛以及杂草丛生,植被繁茂,地表枯枝落叶层较厚,溪流水质清澈,终年不断,环境内湿度较大。...
宽阔水拟小鲵是小鲵科、拟小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与黄斑拟小鲵相近似,但本种背面斑块近圆形,头长约为头宽的1.55倍。该鲵生活于海拔1350~1500米的较高山区,主要植被有灌木、乔木林、茶树丛和草丛。成鲵在非繁殖季节期间远离水域营陆栖生活,多栖息于植被繁茂、杂草丛生,地表枯枝落叶层厚、阴凉潮湿的地方。曾于4月和8月在...
金佛拟小鲵生活于海拔1980~2150m的较高山区,该地区植被繁茂。白天成体隐蔽在溪边草丛,晚上在水内活动。非繁殖期成鲵远离水域,生活在灌木杂草茂密的地表枯枝落叶层潮湿的环境中。1956年5月和8~9月发现181尾幼体栖息在泉水形成的小溪水凼内,水凼宽5m,长7m,水质清澈,底部有沟虾。5月26日气温14~19℃,溪内水温11~12...
马来亚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蜷缩在树洞里或洞穴中休息,整夜出来觅食,它们利用自己可卷曲的尾巴爬树以追捕猎物。饮食主要由蚂蚁和白蚁组成。它们通过其敏锐的嗅觉很容易定位的蚁巢,并且可以使用其大的弯曲爪轻松拆除蚁堡。为了防止叮咬,该物种长有特别的肌肉,可以闭合鼻子和厚厚的眼睑来保护眼睛。偶尔也捕食其他柔...
虽然属于地栖动物,但善于利用其适于抓握的尾部攀爬。除交配季节外,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大部分时间都在洞穴或岩石中度过。受惊时则蜷缩成球形。通常每胎产1仔(有时2仔)。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印度穿山甲的数量正在迅速下降,在野外罕见。印度穿山甲与穿山甲非常相似,体形比穿山甲大,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是特化物种、视觉基本退化、尤以嗅觉灵敏。 穿山甲的肝脏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统弱,属于单室胃,胃中披着角质膜,胃腺部的黏膜处密布许多呈"S"型的皱襞,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穿山甲肠管表面平滑,小肠长。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直...
幼体栖息在小溪内回水处,溪沟宽2.0m左右,沟边箭竹和灌木茂密,将溪沟上空遮盖。成体非繁殖期远离水域,营陆栖生活,隐蔽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凤头蜂鹰外文名Oriental Honey-buzzard,为中型猛禽,有6个亚种。凤头蜂鹰有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但均较为罕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除了海南岛外均为夏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迁来,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迁走。平时常单独活动,冬季也偶尔集成小群。飞行灵敏具特色,多为鼓翅飞翔。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
白兀鹫外文名Egyptian vulture,体形非常大,有3个亚种。白兀鹫是群居的鸟类。在飞行时经常会随热流上升。它们吃多种食物,包括哺乳动物的粪便(尤其是人类)、昆虫、尸体、植物及细小的猎物。 研究显示它们吃哺乳动物的粪便可以帮助它们摄取类胡萝卜素色素,令其面部皮肤呈鲜黄及橙色。 它们一般较为寂静,但若受到骚扰则会...
胡兀鹫外文名Bearded Vulture,有3个亚种。胡兀鹫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与其他猛禽混群。常在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和翱翔,头向下低垂,并时常左右转动,眼睛紧盯地面,寻觅动物尸体。由于它嗜食腐肉和骨头,所以脚有所退化,但高而侧扁的喙变得格外强大,先端钩曲成90度,象钢钳一样。依靠强大的喙从动物尸体上去撕下...
黑翅鸢外文名Black-winged Kite,小型猛禽,有5个亚种。多数地区的黑翅鸢系留鸟不迁徙,中国在云南省为留鸟,在浙江、广西、河北为夏候鸟。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黑翅鸢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有时也在空中盘旋...
卷羽鹈鹕外文名Dalmatian Pelican,是一种大型的白色水鸟,无亚种。卷羽鹈鹕喜群居。鸣声低沉而沙哑。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也善於在陆地上行走。颈部常弯曲成“S”形,缩在肩部。卷羽鹈鹕会迁徙一段短距离。它们飞行时的姿态很优美,将颈昂起像鹭科,而且整群会一同飞行。卷羽鹈鹕以鱼为主食。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