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树蛙常见于海拔1390m左右的次生阔叶树和竹类混生的林区内,地面灌丛和杂草茂密,分布于我国广西田林岑王老山。老山树蛙通常抱对繁殖,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该蛙多活动在树林内。雄蛙在1~3m高的灌丛枝叶上鸣叫,常常几只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罗默刘树蛙,树蛙科刘树蛙属物种,生活于近海边的浸水坑边及其附近的灌木丛或草地上。成蛙捕食蚂蚁、蟋蟀、蜘蛛等。3月初至9月,该蛙在静水塘浅水区繁殖,雄蛙发出短而尖的鸣叫声。5月在水坑内产卵约120粒,浸没在水中的枝条或植物上。2月、5月和8月都曾在静水塘中发现小蝌蚪。饲养情况下蝌蚪4~6月可完成变态。列入《中国国...
洪佛树蛙为两栖类树蛙科动物,体较扁平,吻端略钝尖,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鼓膜明显,前肢短而粗壮,指端具吸盘,趾蹼缘缺刻深,背面绿色,散有稀疏的乳白色细点,体侧和隐蔽部位及指、趾吸盘为乳黄色,腹面淡黄色,卵粒小,呈象牙色。洪佛树蛙常见于海拔1100m左右的山区,栖息于与小溪相连的小水塘边的灌木枝叶上。洪佛树蛙...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1879),古代被称作鼍(tuó),民间俗称“土龙”或“猪婆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有时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
在古代,斑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古人称之为癞头鼋。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可确认的尚存活的个体仅有两只。苏州动物园有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已迁至苏州动物园实施人工繁殖(2019年4月13日13:20,这只雌性斑鳖在苏州动物园人工受精时死亡)。另...
山瑞鳖是变温动物,当温度下降到12℃时,便蛰伏在沙泥或石头底下进入冬眠状态,所以人们也叫它沙鳖。当翌春温度回升到18-20℃时,便苏醒过来开始觅食。山瑞鳖,的最适温度是25-32℃。在最适温度期间,山瑞鳖摄食最旺盛。水温高于37-38℃就有热死的危险。山瑞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自然界,它吃小鱼、小虾、昆...
在1989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前后,根据《中国动物志》,全中国的巨型淡水鳖类,都被称作“鼋”。因此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鼋(当时的学名为Pelochelys bibroni),后来被认定是“斑鳖(Rafetus swinhoei)”。鼋的代谢低,耐饥能力强,温度过高、过低进行休眠。只在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被迫迁移,并...
棱皮龟体大,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头大,颈、尾短,四肢桨状,无爪,前肢特别发达。棱皮龟属于变温的爬行动物,游泳迅速且能力极强,杂食性,每年5-6月之间产卵,一次产卵90-150枚,主要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棱皮龟杂食性,主要以鱼、虾、蟹、乌贼、螺、蛤、海星、海参、海蜇和海...
太平洋丽龟是海洋性动物,除了每年定期往返筑巢海滩外,人们对这种海龟的行为知之甚少。每天会在早上进食,下午在海面上晒太阳。大群海龟会聚集在下午一起晒太阳,以躲避它们下方海水的冰冷温度,并在阳光的帮助下保持体内温暖的温度。在海水浅而温暖的较温暖地区,通常不会观察到太平洋丽龟花时间晒太阳。该物种通常会游走...
玳瑁是一种常常洄游迁徙的动物。它们的活动能力较强,游泳速度较快。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一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玳瑁一般在海深18.3米以上的水域中活动,其一...
绿海龟亦称海龟,是各种海龟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因其体内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叶绿素而得名。成龟的性别很容易辨认,尾巴的长短是性别的特征。一般而言,公龟的尾巴要比母龟长得很多。绿海龟和其他海龟一样,除了上岸产卵外,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过。根据研究发现,海龟于海域中的分布主要是在靠近洋流边缘且接近岸边的...
红海龟是全球单一物种,该物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海和浅水海域。它们很少上岸,除了雌龟短暂的筑巢和产卵。刚孵化的红海龟居住在漂浮的马尾藻团。成龟和幼龟住在大陆棚以及浅海岸河口。在大西洋西北边,年龄是影响栖息地偏好的一个因素。与不是繁殖期的成龟相比,幼龟更常见于浅海口,较少住在入海口。在非繁殖期,红海龟...
大马哈鱼分布在太平洋的东、西两岸,我国以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最多,图门江、珲春河、密江、绥芬河、嫩江、牡丹江以及台湾的大甲溪也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有三种大马哈鱼:普通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是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体大肥壮,肉味鲜美,可鲜食,也可胶制、熏制、加工罐...
剑鱼(学名:Xiphias gladius),亦称“箭鱼”。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海洋中一种常见鱼类,因其上颌向前延伸呈剑状而得名。1967年苏联《自然》杂志刊载的一份“海中动物的速度比较表”显示剑鱼的游速最快,时速可达130公里。剑鱼拥有典型的流线型身体,体表光滑,上颌长而尖,背部的鳍较小,嘴较扁平,无腮和腹鳍。剑鱼颜色...
旗鱼在分类上常见的有东方旗鱼和灰旗鱼两种。又名扁帆、箭鱼、剑鱼。旗鱼属河游性的鱼类,是活跃于热带、亚热带的大洋性的上层鱼类。它生性凶猛,游泳快捷,攻击目标时,时速可达110英里,还可潜入800米深的水下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旗鱼被认为是短距离内速度最快的鱼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朗基渔村进行的一系列速度...
鲶鱼俗称塘鲺,也叫鲇鱼,属于鲇科、鲇属,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适应性强,栖息底层,游动迟缓,耐低氧,1毫克/升以下也能生存。白天在草丛间或石缝洞穴中,很少活动,黄昏或夜间出来觅食。在天然条件下鱼苗阶段可摄食轮虫、水蚤、水蚯蚓及其他鱼苗。鱼种阶段及成鱼阶段则以底层的杂鱼、虾及水生昆虫等为食,所捕食的多...
鳊鱼在静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长,一般在中、下层游动和摄食。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到珠江及海南省等平原区,图们江、鸭绿江及黄河龙门以上皆无。幼鱼多栖居在水较浅的湖汊或水流缓慢的河湾内。幼鱼主要摄食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的幼虫以及少量的水生植物碎片;成鱼一般在冬季和春初摄食藻类和浮游动物。生长的速度缓慢,最大...
河虾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的河虾,是优质的淡水虾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食品,颇得消费者青睐。河虾的营养价值1.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好的食物;2.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
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通常携带肺吸虫,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乏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至的...
龙虾(学名:Palinuridae)是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龙虾科下物种的通称。龙虾科包括11属:龙虾属Panulirus、岩龙虾属 Jasus、长须龙虾属 Justitia、脊龙虾属Linuparus、鳞龙虾属 Nupalirus、毛龙虾属Palinurellus、真龙虾属 Palinurus、钝龙虾属Palinustus、原龙虾属 Projasus、游龙虾属Puerulus、塔斯马尼亚龙虾属 Sag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