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盘羊外文名Pamir Sheep,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帕米尔盘羊亚种“Ovis ammon polii”于1841年首次由动物学家“Edward Blyth”进行科学描述。这些盘羊通常也被称为“马可波罗盘羊”或“帕米尔盘羊”。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在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
天山盘羊Tian Shan Argali,曾是盘羊的天山亚种。天山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天山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
西藏盘羊外文名Tibetan argali,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西藏盘羊的科学拉丁文名称其中一个同义学名“Ovis ammon dalai-lamae”(也曾经是“盘羊阿尔金山亚种”)的中文译名是“达赖喇嘛盘羊”。这是1888年命名的,用来纪念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这个尊号或封号(此达赖非彼“达赖”)。1876-1877年,俄国人普热...
戈壁盘羊拉丁学名Ovis darwini,曾是盘羊的一个亚种。戈壁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戈壁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采用此说法。但是截止2021年2月《世界...
哈萨克盘羊外文名Kasachstan Argali,曾是盘羊的一种。哈萨克盘羊曾经被视为盘羊(Ovis ammon)的一个亚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将其作为独立物种。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仍将其列入...
阿尔泰盘羊外文名Altai Argali wild sheep ,是典型的山地动物。2011年《世界哺乳动物手册》(THE MAMMALS OF THE WORLD)将盘羊的9个亚种确定为9个不同的物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25日版也采用了这个定位。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3月13日的版面上,阿尔泰盘羊仍然...
岩羊外文名Blue Sheep,有2个亚种。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外貌也确实兼有这两类羊的一些特征。就体形而言,岩羊很象绵羊,不过它的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但雄兽的下颌又没有胡须,也没有膻味。岩羊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因而有保护作用。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
北山羊外文名Siberian Ibex,有4个亚种,是典型的野生山羊。北山羊多在晨昏活动,喜欢成群活动。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象钳子一样的脚趾,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乱石之间纵情奔驰。白天多在裸岩上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到较低的高山草甸处去觅食和饮水。喜欢成群活动,一般为4-10只,也有数十只甚至...
喜马拉雅塔尔羊外文名Himalayan tahr,有3个亚种。中国于1974年上半年,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蔡桂全、王祖祥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曹俊和在西藏自治区波曲河谷的曲象地区首次发现了喜马拉雅塔尔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马拉雅塔尔羊多为几十只集群,活动范围较固定。雄性喜马拉雅塔尔羊平时都是独居或小团体活动,它们栖息在...
中华斑羚外文名Chinese Goral,有2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中华斑羚从名字上看,像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止在我国有分布,在印度、泰国、缅甸等国家也有,它们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等地。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及山间的裸岩乱石地带,是中华斑羚常出没的地方,它们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喜马拉雅斑羚外文名Grey Goral,有两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喜马拉雅斑羚雌性和未成年动物群占地40公顷。独居的雄性占地22-25公顷。它们依靠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周围的环境。敏锐的视觉使它们能够在休息或吃草的时候看到捕食者。这些动物使用一系列的鼻息,口哨声和打喷嚏来指示对其他成员的警觉。像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
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目前最常见的是2种鳟鱼(三文鳟、金鳟)和4种鲑鱼(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北极白点鲑、银鲑)。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黑龙江...
鲔鱼(澳门以葡萄牙语旧译为亚冬鱼),游泳速度快,瞬时时速可达160公里,平均时速约60-80公里。鲔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因为鲔鱼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鲔鱼有50多个品种,其中多数品种体积巨大,鲔鱼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条50公斤重雌鱼,每年可产卵500万粒之多。鲔鱼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海产食材,但因经济价值...
中国瘰螈栖息于水流较缓的山溪或溪旁潮湿的草丛和腐叶覆盖的石砾底。有时游到水面呼吸空气,阴雨天气常登陆在草丛中主要捕食水蚯蚓、叩头虫、叶甲虫、象鼻虫、蜗牛、螺等小型动物,对消灭农林害虫有一些作用。其中螺类为主要食物。冬眠期成体潜伏在深水石下。该螈为体内受精,室内记录的雄性求偶过程具有扇尾行为。卵单粒黏...
生境:该种栖息于低海拔山区及常绿林中的中小型溪流,也可见于小池塘及人工水池。冬季和早春的水温基本稳定在11摄氏度左右。习性:该物种主要为夜行性,以蜻蜓幼虫及小型腹足动物为食,一年四季均可在水中观测到其成体,尚无冬眠或夏眠记录。繁殖季节:11月底起;在繁殖季节,雄性泄殖腔肿胀,尾部呈现不规则的亮紫色条纹,...
生境:该螈生活于海拔400-500的阔叶林山区流溪内。习性:成螈多栖于水流平缓处,常见于溪低石块下,有时也可见于岸上。该螈在广西富川县的西林山,与尾斑瘰螈同域生活。舌和齿比广西瘰螈的略发达,雌性消化道远长雄性的,个体的两肺长度差异较后者大。中国特有种。与中国瘰螈极其相似,目前仅发现该种有3个分布点,所见种群...
广西瘰螈生活在海拔470~500米水流较平缓的山溪里,溪水清澈,水底多为石块和泥沙,两岸灌木和杂草茂密。白天常隐伏在溪底石下、腐叶堆或溪边草丛中,很少活动;水流湍急的溪段则少见。大雨之后,多在距山溪0.5~1米的大石缝或草丛中活动。游动时四肢贴体,借尾巴摆动而缓慢前进。室内饲养时,投喂蚯蚓、取食正常、生长良好...
该螈生活于海拔120-850m的山区流溪中,水流较缓。白天成螈多隐蔽在溪内深潭石下,常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暴雨过后经常上岸,行动缓慢;夜间外出活动,捕食螺类、昆虫、蚯蚓、蝌蚪、虾、卵和鱼等小动物,主要食物为螺类,雌雄繁殖季节的取食具有较大差异,雌性成体常吃同类的卵。7月到次年的3月,该螈主要生活于小溪中,易于发...
无斑瘰螈白天发现成螈隐蔽在水底石下,溪内石块间有小鱼、水生无脊椎动物等小型动物。在同一溪段内该螈与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共同生活。无斑瘰螈是一种有尾目、蝾螈科野生动物。该野生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