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叶猴外文名White-headed langur,因以树叶为食而得名,是我国珍稀猴类。白头叶猴性情机警,十分活泼、好动,极善跳跃。那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发达的臀部胼胝恰与树栖和岩栖的生活相适应,在树林中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白头叶猴喜欢集群生活,群也不大,一群的话也就...
白脸僧面猴外文名Pithecia pithecia,油光锃亮的大尾巴长约34~45厘米,因此又叫“狐尾猴”,有两个亚种。白脸僧面猴雌雄成对,终生为伴,过着传统一夫一妻的小群生活,每胎只产一子。白脸僧面猴作为食草动物就必须得面对其它动物所无法应付的种种毒素。为了抵抗植物的毒素,白脸僧面猴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一条超长的肠道...
白鼻僧面猴外文名Chiropotes albinasus,是巴西亚马孙雨林东南部特有的一种濒危丛尾猴。白鼻僧面猴的鼻子其实是粉红色,并非白色。在1848年,一个动物学家叫戴威奥,当时他得到了一具僧面猴的标本,当时他手里拿到这个标本的时候一看,就是鼻子发白,鼻子是裸的,没有毛,发白,所以就起名叫白鼻僧面猴。但是后来当他见到活...
黑须僧面猴外文名Black-beared Saki,是一种卷尾猴科,僧面猴属动物。僧面猴最早被发现是在1930年代左右,距今80多年前,来自厄瓜多的自然学家在在埃鲁河附近发现了这个新物种把它称之为僧面猴,此后就因为各种原因销声匿迹,不再为人们所见,于是科学家们就确认了僧面猴已经消亡这件事。一些不甘心的僧面猴研究专家们...
戴帽乌叶猴外文名Capped Langur,共有4个亚种,毛色有差别,孟加拉亚种腹部,胡须和喉咙为橙色;不丹亚种灰领,腹部淡红色,面部是黑色并具深灰色冠;婆罗门亚种相对其他亚种的毛色都要淡许多。戴帽乌叶猴族群通常由一个成年雄性和几只雌性及它们未成年的幼仔组成。这个单一的系统确保一个优势雄性能够与家族中的所有雌性交...
菲氏叶猴外文名Phayre’s langur,是比较典型的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树栖叶猴,有两个亚种:菲氏叶猴指名亚种和菲氏叶猴滇西亚种。菲氏叶猴的活动、觅食和戏耍等大多在树上进行,但也常到地面水塘饮水。种群大小约50-60余只,为多雄多雌配偶制。每天活动的开始时间大多在黎明前后,上午9-12时是菲氏叶猴进食和活劝频繁高峰...
喜马拉雅灰叶猴外文名Nepal Gray Langur,曾经是印度灰叶猴的亚种之一,现属于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喜马拉雅灰叶猴是地栖性较强的种类,每天80%的时间都是在地面上活动,由于冬天的积雪很厚,因此当地人还叫它雪猴。喜马拉雅灰叶猴的种群集小到大群,可多达25只,由单雄或多雄单元形成,成年雄性则有一个妻妾群。群体表现...
乌龟广义上指龟鳖目动物的统称,狭义上指龟科下的物种。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一般将龟另称为乌龟,龟是以甲壳为中心演化而来的爬行动物。龟最早见于三叠纪初期,当时即有发展完全的甲壳。早期龟可能还不能够将头部与四肢缩入壳中。龟已经在地球生存了几千万年,和恐龙系同时期的动物。简单的说,龟有三类:水龟,陆龟,半...
花高头龙睛因其红白两色斑纹相嵌美妙而著称,作为观赏鱼之一,因其好看的外形而深受玩家喜爱,顶部肉瘤虽不厚实,如色泽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则更受喜爱,身价也倍增。...
藏酋猴外文名Milne-edwards’ Macaque,是中国特有物种,也中国猕猴属中最大的一种。“藏酋猴”这一中文名字最早出现于1922年出版的《动物学大辞典》,是因为它的拉丁学名中用了一个“西藏”的地名,但事实上,藏酋猴并不产于西藏。藏酋猴有四个亚种,其中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在四川峨眉山的亚种,被称为“峨眉猴”。这种猴不...
宁夏鼠兔别名贺兰山鼠兔,兔科、兔种、兔属,是世界极危物种。是一种仅生活于中国西北地区贺兰山山脊地带的一种鼠兔。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砾石带,在乱石堆的缝隙中生活,洞道结构简单。昼日活动,晨昏活动频繁,会建典型的鼠兔干草堆。宁夏鼠兔主要以蒿草、荷草科及禾木科植物的叶、茎为食。冬季不冬眠。4月上旬...
粗毛兔和其他兔子相比,耳朵短一些,毛的为棕黑色。通常活动于高海拔草原和沼泽地区,黎明和黄昏最为活跃,草食性。是原住于喜玛拉雅山山脚的一种兔。它们曾经很普遍,但因伐林、农业及人类的开发而失去栖息地。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粗毛兔喜欢生活在高草草原地区的平坦、排水良好的区域。雨季来临时,粗毛兔头部...
海南兔是一个独居的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或黎明时活动最频繁。栖息在灌丛和草地中。既不冬眠,又不夏蛰。一年多次繁殖,怀孕期约30天,幼仔约1年性成熟,野生状态下可以活7-8年。由于终生在地面生活,遇到天敌时,海南海南兔首先利用臆蔽物尽量隐蔽,一动也不动,及至快被天敌发现时。则骤然蹿起,无定向急速奔跑,最...
伊犁鼠兔是一个十分濒危、稀有的物种。发现很晚,1986年由李维东、马勇发表为新种。由于稀有及憨态懵懂的外形,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科学界的强烈关注。被称为中国的泰迪鼠兔。据李维东研究,伊犁鼠兔分布区仅限于我国新疆的天山山区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北天山分布区,面积约1.35万平方;另一处位于南天山,面积约 0.58万平...
眼镜王蛇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
红腿小隼属于留鸟,喜成对活动,性较胆怯,叫声纤细而高亢。主要以小型鸟类、蛙、蜥蜴和昆虫为食。常快速地煽动两翅在树林间进行鼓翼飞翔,间或穿插着滑翔,或是静静地栖息在枯树的树梢之上。守候猎物时常静静地栖于突兀的树枝尖端,等待捕食出现的两栖爬行动物、昆虫等地面目标,或在快速飞行中捕食蜻蜓、蝴蝶等昆虫和小型...
白腿小隼是留鸟,通常营巢于啄木鸟废弃的洞中。停栖于高大乔木枝梢巡视猎物,守候猎物时常静静地栖于突兀的树枝尖端等待捕食出现的两栖爬行动物、昆虫等地面目标,或在快速飞行中捕食蜻蜓、蝴蝶等昆虫和小型鸟类等飞行目标。如果是昆虫,发现后就即刻捕食,如果是小鸟、蛙等较大的食物,则带到栖息地后再吃。繁殖期4-6月,通...
黄爪隼是较为罕见的鸟类,在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新疆等地为夏候鸟,在云南为冬候鸟。通常3月末至4月中旬迁到北方的繁殖地,10月末至11月初离开繁殖地,是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之一。黄爪隼多成对和成小群活动。常在空中飞行,并频繁地进行滑翔。叫声尖锐。主要以蝗虫、蚱蜢、甲虫、蟋蟀、叩头虫、金龟子等大型昆虫为...
西红脚隼在我国为夏候鸟。春季迁来时间多在4月初5月末,秋季离开时间多在10-11月。常成对和成小群活动。飞行较快,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在空中盘旋和滑翔,休息时多栖于电话线或电线杆上。西红脚隼经常吵闹,尤其是当它们成群结队地走动或在晚上聚集在一起进入睡眠之前。它们最常见的叫声是雄性的“kiou kiou kiou”的高声,雌...
猕猴Macaca mulana,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猴,有10个亚种。与美国总统选举一样,猴王也是每4年一“换届”,也可以连任。猴子的王位,是强者之间通过激烈的拼搏、打斗而产生的。当每届猴王任期快满时,那些觉得有竞争实力的雄猴便跃跃欲试,当着猴王的面翘尾巴,向猴王挑战,随之与猴王厮打,若打败猴王,再与其他挑战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