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Procyon lotor (Linnaeus 1758),是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浣熊科浣熊属的一种动物,原产自北美洲,现为无危物种。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慢速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
加氏犬浣熊(Bassaricyon gabbii) ,是第一种发现的犬浣熊。加氏犬浣熊取食各种果、菜、鱼、蛙、鼠、小鸟和昆虫等。白天蜷伏窝内,夜间出来觅食。喜在溪边、河谷的近水处捕食鱼、虾和昆虫。亦喜上树,以树洞为窝。妊娠期65~70日,春季产仔每胎4~5只。在北方寒冷地区,有冬眠习惯。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
蜜熊(拉丁学名:Potos flavus,英文名:Kinkajou),是生活在雨林中的一种浣熊科,蜜熊属下的唯一种,有7个亚种。蜜熊是夜间活动的树栖动物,最活跃于晚上七时至午夜及破晓前的一小时。它们于日间睡在树孔或树荫下。它们的尾巴可以抓住东西,可以帮助攀树。它们不会用尾巴来抓食物。在口附近、喉咙及腹部的嗅腺可以用来划定...
中美蓬尾浣熊(学名:Bassariscus sumichrasti)外文名Cacomistle,和同属的蓬尾浣熊外形近似,常引起混淆,两者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中美蓬尾浣熊爪不能伸缩,尾部色彩逐渐淡化,耳朵轮廓更尖锐。中美蓬尾浣熊是夜间活动的树栖动物,几乎从不踏足地面。尽管已发现5-9只小群聚集于果树林,但除过交配季以外习惯独居。个体间的...
蓬尾浣熊(学名:Bassariscus astutus)外文名Ring-tailed cat,也称环尾猫,因其尾部有14~16条黑白相间的环纹而得名。特别能捕老鼠,因此为人类所喜爱,不少人把它当作宠物饲养。蓬尾浣熊一般深夜活动,偶尔在黄昏现身。大部分时间用来寻觅食物,饱餐后用一种类似猫的姿势半蹲着梳理毛发。习惯舔舐前掌和绒毛,再用舔过的前...
长鼻浣熊(学名:Nasuella olivacea)外文名Mountain Coati、Western Mountain Coati,有3个亚种。长鼻浣熊主要食物是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成虫和幼虫,特别是甲虫、蚱蜢、蝗虫、蜈蚣、马陆和蚂蚁。蛙类是最滓见的小型脊椎动物食物(依据不多的数据)。还取食果实、树叶、草根和苔藓。据称捕杀家禽和盗食土豆, 但是都没有确凿证...
白鼻浣熊(学名:Nasua narica)外文名White-nosed coati,有4个亚种。白鼻浣熊日行性,夜间通常栖息在树梢,黎明时下树觅食;成年雄性偶尔在夜间活动。寻找食物时先用它们灵活的长鼻子嗅探,然后弯曲爪子挖掘地下的昆虫、幼虫和小型脊椎动物。成年雄性一般独自生活,以喷洒尿液或腹部蹭地释放分泌物的方式标识领地,雄性间...
南美浣熊亦作coatimundi或coatimondi,多白天活动,5~6只乃至40只一群。尾细长,有深色环带,行动时竖立。善爬树,在树上和地面觅食果、种子、卵和各种小动物。南美浣熊纹妊娠期约77天,每产2~6仔。与之有亲缘关系的小南美浣熊(Nasuella olivacea, 或称山地南美浣熊)产于安地斯森林,身躯更小、更细长、尾较短。保护野生动...
科苏梅尔浣熊(学名:Procyon pygmaeus)外文名Cozumel Raccoon、Pygmy Raccoon,是浣熊科、浣熊属动物,无亚种。科苏梅尔浣熊大部分是夜间活动,尽管有时在白天也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建造巢穴作为庇护所,但是与大多数其他浣熊物种不同,它们由于具有亚热带栖息地而不会冬眠。科苏梅尔浣熊有能力爬树。后脚可以旋转180度,这...
食蟹浣熊(学名:Procyon cancrivorus)外文名Crab-eating Raccoon,是浣熊科、浣熊属动物,有4个亚种。食蟹浣熊小于北美浣熊(Procyon lotor),这有助于区分这两个物种。北美浣熊的雄性重7-8.3千克,雌性的重5.1-7.1千克。由于皮毛较少,食蟹浣熊看上去比北美浣熊瘦。食蟹浣熊的感觉发达,非常聪明。它们是夜间活动的,并...
北美浣熊(学名:Procyon lotor)外文名Northern Raccoon,为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有23个亚种。北美浣熊在夜间活动,白天很少活动。在极冷、多雪的时候,观察到北美浣熊有一次长时间睡眠,但没有冬眠。在这段时间内,它们的新陈代谢率和温度保持恒定,并且依靠脂肪储备为生,可能损失多达50%的体重。北美浣熊主要是一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