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班猪(kubanochoeres)是曾经生活在旧大陆的一类体型巨大、具丘型齿的猪,主要分布于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在非洲和欧亚大陆都有发现。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库班猪是否应建立亚科一级的分类单元始终存在争论,不同地点库班猪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关系也存在许多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素宽和...
围场皇家螈(Regalerpeton weichangensis)是一类产自河北围场早白垩世的有尾两栖类。近期古脊椎所王原研究员课题组对新发现的8件化石材料进行研究,修订并补充了围场皇家螈的鉴定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Vertebrata PalAsiatica)。新的研究指出成对平行骨化的下鳃骨 I 和 II 仅出现在幼体和幼...
中国的新近纪陆相地层出露广泛,如甘肃的临夏盆地发育从渐新世至更新世的连续地层,涵盖了完整的新近纪时段并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演化迅速的哺乳动物是划分对比新近纪陆相地层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建立起统一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地层框架,命名了哺乳动物分期。由于地质年代“期”与年代地层单位“阶”...
5月26日,古脊椎所周忠和课题组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一件骨骼保存近乎完整的新雉类化石材料。该标本发现于青藏高原毗邻区域——临夏盆地的和政地区,距今700-1100万年,保存了迄今为止最早的鸟类特化卷曲加长的气管化石,以及进而对于叫声(鸣唱或者鸣叫)改变的最古老证据。鲜有化石可...
大唇犀(Chilotherium)两性均无角,其下颌骨吻部强烈地向侧面扩展,具有两枚带锋利刃部的巨大獠牙,上门齿完全退化消失,晚中新世时期繁盛于欧亚大陆。自从林斯顿(1924)建立大唇犀新属,该属共有13个新种曾被描述,有19个其他的属种被修订归入该属,但是经过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属内有效种被确定为10个。最近,中...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于7月24号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他们有关蜥脚类恐龙演化的最新成果,报告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Lingwulong shenqi),这一发现挑战了关于梁龙类恐龙和其它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 蜥...
龟是人们熟悉的动物,但其演化历史却是古生物学中最大的谜题之一:它们究竟是独立起源于无孔类(眼孔后面的头骨上没有其他开孔),还是与蜥蜴、鳄鱼和恐龙(包括鸟类)等一起,从双孔类(眼孔后面的头骨上还有两对颞孔)祖先演化而来?龟的身体结构与其他四足动物截然不同。它的躯干部分很短,并且被封闭的甲壳(背甲和...
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赖旭龙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了此前未知且现已灭绝的老虎遗传支系。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发表。此前,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吉林通化大安镇的一处溶洞中,发掘出大量古生物化石,并将其中部分斑鬣狗化石提供给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