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鼯猴学名 Cynocephalus volans,以植物叶、嫩芽、花和果实等为食。它平时昼伏夜出。白天休息时,不是四肢抱住一根粗树干休息,就是头朝下、脚向上倒挂在树枝上睡觉,仿佛是一张吊床。如果是雌兽,怀里还经常躺着自己的幼仔。菲律宾鼯猴没有巢穴,也没有固定的隐藏场所,只是在树林的上层来回游荡。菲律宾鼯猴经常从一...
斑鼯猴(学名:Cynocephalus variegatus)外文名Malayan flying lemur,是鼯猴科、鼯猴属动物。斑鼯猴白天在树洞或树枝上倒挂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善于攀爬滑翔。主要食粮,花,芽,竹笋,嫩叶,水果,花蜜,树液。斑鼯猴经过约60天的怀孕期,会生下一个单一的后代。6个月大的时候到达断奶。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
豚尾叶猴(学名:Simias concolor)外文名Pig-tailed langur,有2个亚种。豚尾叶猴同其他叶猴和长鼻猴有亲缘关系;均属于即猴科〔Cercopithecidae的灵长类动物。豚尾叶猴的学名Simias concolor,由美国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格里特·史密斯·米勒(Gerrit Smith Miller)于1903年命名。豚尾叶猴与大多数叶猴相比,豚尾叶猴...
越南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外文名Tonkin Snub-nosed Monkey,无亚种。越南金丝猴分小群体活动,通常由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组成,也有多只雄性的群体,多个小群体共同分享一片栖息地。白天活跃,通过四肢爬行,爬坡和跳跃,甚至悬挂在树枝上。虽然有些活动也发生在地面上,但通常穿过森林冠层,在树上活动的...
白臀叶猴(学名:Pygathrix)外文名Douc Langur,属下共有三个物种:灰腿白臀叶猴、红腿白臀叶猴、黑腿白臀叶猴。是体色最绚丽多彩的灵长目动物之一。白臀叶猴为昼行性完全树栖的猴子,并常在树林冠层活动,几乎不下地。它们善于跳跃,且动作优雅,跳跃中前臂伸过头顶,后肢先着地,一纵可达6米远。白臀叶猴是群居而生,既有...
栗红叶猴学名Presbytis rubicunda,特别喜欢在高大的树上活动,很少到地面,晚上也睡在大树上。几乎只吃叶子,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婆罗洲的藤蔓植物和一些稀有树木的幼叶和一些不甜的水果。我们常常提到猴子就会想到猴子喜欢吃香蕉,奇怪的是香蕉对于栗红叶猴来说是致命的。因为香蕉会破坏胃酸平衡,带来严重的消化不良,甚至...
何氏叶猴学名Presbytis hosei结群活动,白天活跃。主食较坚韧的树叶,也吃水果、花和昆虫。下分四个亚种,其中一个亚种,Presbytis hosei canicrus 于2005年在其原分布地、婆罗洲东北部被宣布绝种。2011年6月在印尼东加里曼丹省重新被发现。每次只产1个猴崽。一夫多妻制,一般4--5岁达到性成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生存于新加坡热带雨林的印尼叶猴一般认为在新加坡现存不超过20只。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印尼叶猴数量已增至40只以上,比预计数目翻了一番。印尼叶猴数量增加是新加坡在物种保护方面的一大进步,也显示了其森林植被管理所取得的成效。不过,叶猴生存现状仍然十分严峻,它们所食用的16种植物中,有半数濒临灭绝。它们在马来西亚...
紫脸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vetulus)外文名Purple-faced Langur,有4个亚种。紫脸乌叶猴组成大小范围从3到16只的小群。平均群体大小是8.4只,普遍为8-9只。这是一种昼行性的生活在林区的物种,很少在地面上活动,只会短暂停留在地面上。所有雄性群体的活动范围与不同群体的家族活动范围重叠,但不同的家族群体活动区...
郁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obscurus)外文名Dusky Leaf-monkey,有7个亚种。郁乌叶猴是群居动物,每个族群2-12只,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成熟的雄猴与多个雌猴及其后代组成。 白天活动,清晨与傍晚更活跃,在中午天气炎热时休息。这些猴子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树上,在跳跃时以尾巴来平衡身体,只有很少的时间下到地面。行动敏...
老挝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laotum)外文名Laotian Langur,分布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乌叶猴栖息在陡峭的山坡上的森林地区,生活在岩溶石灰岩陡峭的,通常具有近垂直的悬崖,这样的山丘可以为灵长类动物提供安全的避风港,免受狩猎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迫害。老挝乌叶猴这种濒危物种生存在海拔高达1500米,活动于树...
印度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johnii)外文名Nilgiri Langur,无亚种。印度乌叶猴的生物学信息知之甚少。 幼仔主要在5月和11月间出生,这个期间正是季风带来新鲜的树叶生长之后。 该物种的族群一般是由一个雄性和多达23个雌性及未成年的小猴形成群体,在森林中活动,植食性,吃102种植物物种的叶子,以及一些水果,花和...
越南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hatinhensis)外文名Hatinh Langur,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一些灵长目动物学家认为越南乌叶猴是老挝乌叶猴的亚种。然而,在2001年越南乌叶猴被定为一个独立的物种。越南乌叶猴习惯于在石灰岩的洞穴、裂缝和悬崖岩石上栖息过夜,而同属的他种类一般在树上栖息。大多数越南乌叶猴单独睡觉,虽...
印支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germaini)外文名Indochinese Lutung,无亚种。印支乌叶猴喜爱群居,成小群生活,每群一般为3-10只。主要树栖,通常在树木的上层活动、采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较为固定的住所。由一雄猴率领,早晨和午后觅食,中午休息。晚上在树上或岩洞中睡觉。是草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主要食...
金色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geei)外文名Gee’s Golden Langur,有2个亚种。金色乌叶猴群居,每个族群2-12只,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成熟的雄猴与多个雌猴及其后代组成。 白天活动,清晨与傍晚更活跃,在中午天气炎热时休息。这些猴子大部份时间都是在树上,在跳跃时以尾巴来平衡身体,只有很少的时间下到地面。主要是草食...
德拉库尔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delacouri)外文名Delacour’s langur,因以树叶为食而得名。德拉库尔乌叶猴是社会性动物,有很严格的种群等级制度,在家庭群组中由一个雄性、多个雌性和它们的后代组成,一般共只有3到6只猴。其余的单身雄性形成了雄性的团队,适当的时候就会有单身群组中发育良好的雄猴入侵家庭群,...
缅甸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barbei)外文名Tenasserim Lutung。缅甸乌叶猴主要树栖。喜爱群居,成小群生活,每群一般为3-10只,较大的群体约有20只左右。通常在树木的上层活动、采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较为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大约为3-5平方公里。由一雄猴率领,早晨和午后觅食,中午休息。晚上在树上或...
爪哇乌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auratus)外文名Javan Lutung,有两个亚种。爪哇乌叶猴主要树栖。喜爱群居,成小群生活,每群一般为3-10只,较大的群体约有20只左右。通常在树木的上层活动、采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较为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大约为3-5平方公里。由一雄猴率领,早晨和午后觅食,中午休息。晚上...
缨冠灰叶猴(学名:Semnopithecus priam)外文名Tufted Gray Langur,有2个亚种。具体习性不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保护野生...
赫克托尔灰叶猴(学名:Semnopithecus hector)外文名Tarai Gray Langur,原是印度灰叶猴的亚种之一。赫克托尔灰叶猴平时喜欢结成十余只的小群在一起活动,每天要花上5个小时来互相理毛。叫声比较低沉,经常发出“呜波”的声音,既是成员之间联络的信号,又对相邻的其他种群起到占有领地的警告作用。无论是在地面上奔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