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种分类地位稳定,争议少。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下的热带常绿阔叶林、林缘和灌丛。...
卡氏小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模式产地为日本琉球群岛,所以又叫琉球小家鼠。我国也是该鼠的自然分布区,不像小家鼠,是外来种。卡氏小鼠在东南亚岛屿为引入种。小鼠属全世界有38种,中国加上引入的小家鼠有5种。卡氏小鼠分类地位稳定。栖息于农田、草丛和灌丛中。...
针毛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种级分类地位稳定。分布海拔跨度比社鼠窄,一般不超过1000m,栖息地植被类型也相对单一,主要分布于阔叶林,偶尔分布于农田。有些个体和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在外形上分不开。其颜色都是黄棕色,针毛也较多,但腹面颜色仍然可以将它们分开。针毛鼠腹部纯白色,北社鼠多少...
灰腹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分类地位稳定,没有争议。但亚种分化有待深入研究。属于中高海拔的森林动物,适宜生境中种群数量大。主要用途和价值:观赏,放生。环保与生态用途。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
川西白腹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以前,川西白腹鼠曾经被认为是北社鼠的同物异名,20世纪80年代后,其独立地位才逐步被接受。川西白腹鼠是白腹鼠属个体较大者。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有时和北社鼠容易混淆,但北社鼠腹面或多或少带硫磺色,而川西白腹鼠为纯白色;北社鼠的后足很少超过30mm的,而川西白腹鼠后足长通常在...
北社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种级分类地位稳定,亚种多,有一定争议。外形上和川西白腹鼠(<Niviventer excelsior>)、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均有一定混淆。但川西白腹鼠个体更大,腹部纯白色,背部毛色棕色不显;针毛鼠腹部纯白色,背部毛色往往是棕红色,且针毛很多。分布生境多样,海拔跨度也...
白腹巨鼠属于鼠亚科(Murinae),长尾大鼠属。该属全世界有4种,中国仅有白腹巨鼠,又叫小泡巨鼠。分布海拔低,一般不超过1000m,在云南和西藏略高。是灌丛、常绿阔叶林常见种,农田和居民区偶有发现。冬季在洞穴中较多。白腹巨鼠多在晚间活动,黄昏后,开始外出,活动范围很大。善攀登,常爬到果树上,偷吃果子。冬季多在山...
拟刺毛鼠种级地位争议较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针毛鼠的同物异名。针毛鼠模式产地为尼泊尔,拟刺毛鼠模式产地为福建挂墩,两者距离较远。通过分子系统学证实拟刺毛鼠为独立种。针毛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北部。两者分布区的界限目前不完全清楚,有待深入研究。...
该种的种级地位有较大争议,长期以来作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同物异名,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才确认其独立种地位。该种主要分布于台湾海拔2000m以上的区域。栖息地面积小,IUCN列为近危种。社鼠善于攀爬,行动敏捷,多夜间活动,食性杂,喜食各种坚果、嫩叶或少量昆虫,每年可繁殖3-4胎,每胎产仔鼠...
安氏白腹鼠的种级地位稳定,有3个亚种分化,分子系统学上,形成3个明显的支系,但支系的界限不清楚,和3个亚种不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