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芒管鼻蝠小型蝙蝠,国内分布于台湾,国外分布于越南。为典型的夜行性森林型蝙蝠,但主要栖所还不太明确,偶发现零星个体栖于洞穴。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常在林间空地捕食昆虫。金芒管鼻蝠体长45-47mm,前臂长30-36.5mm,尾长30-33mm,雌性较雄性大。头部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头部侧面...
水甫管鼻蝠为2011年Eger和Lim依据采集于贵州荔波水甫村(Shuipu Village, Yuping Town, Libo County, Guizhou, China,海拔650m)一雄性管鼻蝠标本描述的新种。王晓云等(2016)依据部分分子标记结果报道了该种在广东和江西的新分布,但近期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和江西标本与Chen et al.(2017) 描述的管鼻蝠相似,后者...
隐姬管鼻蝠仅分布于我国台湾,为较小型蝙蝠。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其主要栖息场所未明,偶发现零星个体利用洞穴。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隐姬管鼻蝠体长34-44mm,前臂长31-35mm,尾长27.5-38.5mm。头部毛为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金黄色并杂有金属光泽毛发,腹...
台湾管鼻蝠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发现利用香蕉枯叶栖息。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为中等偏小型蝙蝠。体长40-53mm,前臂长33-39mm,尾长32-46mm。头部毛为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浅褐色或灰褐色,腹毛颜色较浅,常呈灰白到灰褐色,被毛厚而柔软。耳廓较大,耳长大...
锦矗管鼻蝠体型较小,可与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亲缘关系较近的东北管鼻蝠、白腹管鼻蝠和梵净山管鼻蝠明显区分;水甫管鼻蝠和榕江管鼻蝠虽然与本种形态大小相近,但前两者背毛棕红色,腹毛金黄色,耳更小,前臂长更短(Yu et al., 2020)。锦矗管鼻蝠为Yu et al.(2020)发表的新种,现仅记录于模式产地——四川省汶川县卧龙黑桃...
姬管鼻蝠为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我国台湾。是典型的夜行性树栖型蝙蝠,但其栖息环境尚不十分不明。能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姬管鼻蝠体小型,体长33-45mm,前臂长27-33mm,尾长26-36mm。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夹杂金属光泽的毛发,其余毛发基部黑色,尖端为浅褐色...
菲氏管鼻蝠体型小,前臂长约29mm;鼻 孔前端突出延长成短管状,鼻吻部深灰褐色。耳圆无缺刻,耳屏尖长,长度约为耳朵之半。背毛基部黑色、中部浅灰色,毛尖深灰褐色,使背部整体毛色呈灰褐色。腹部呈灰白色,腹毛基部黑色或灰黑色、毛尖银白色。后足 背面及股间膜覆盖稀疏的灰褐色毛发。股间膜呈浅灰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浅...
梵净山管鼻蝠和白腹管鼻蝠、黄胸管鼻蝠较为相似,但体长、腹部毛色、上门齿、颅全长等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He et al.(2015)。湖南采集的梵净山管鼻蝠样本的体型较小,体长、尾长和颅全长等多项外形指标均小于白腹管鼻蝠而更接近于模式产地的梵净 山管鼻蝠和黄胸管鼻蝠,但黄胸管鼻蝠胸腹部毛色棕黄(Kuo et al., 2009)。该...
黄胸管鼻蝠为中型蝙蝠,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其主要栖息环境尚不十分明确,可见在林间空地捕食昆虫。冬天曾在高海拔坑道发现其冬眠。能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黄胸管鼻蝠体长47-50mm,前臂长36-42mm,尾长40-45mm。头部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部毛发为褐色或灰褐色,顶端夹杂红褐色的长毛...
金管鼻蝠体型小,前臂长28-32mm。鼻孔呈管状,较细而长,向上翘。耳壳卵圆形较宽,后缘无凹刻,耳屏狭窄,末端尖细。背毛毛基灰黑色,毛尖为金色;腹毛毛基灰黑色,毛尖灰白色。翼膜较宽,无毛。肋膜、股间膜、尾和后足上披稀疏的长毛。翼膜游离缘终止于后足第1趾的爪垫基部的外缘,而股间膜后缘始于后距,无距缘膜。尾端略...
罗蕾莱管鼻蝠是小型管鼻蝠。Eger & Lim(2011)利用广西底定的一个标本发表新种后, Tu et al.(2015)在越南王岭自然保护区捕获3只管鼻蝠,根据其体型大小和线粒体 COI基因的差异,描述为越南亚种(<Murina lorelieae ngoclinhensis>)。黎舫等(2017)报道了云南该种管鼻蝠新纪录,应属指名亚种(<M. l. lor...
白腹管鼻蝠社群结构复杂,是典型的群居性夜行动物,常与其他蝙蝠种类共同栖息在同一山洞。有时也栖息在树洞和建筑物中,冬季在山洞和岩缝中集群冬眠。白腹管鼻蝠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白腹管鼻蝠通讯叫声也十分复杂,常随着发声背景的改变而变化。白腹管鼻蝠冬眠时进入较大山洞...
中管鼻蝠夜行性。食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栖于中低海拔林地,但适应多种栖息地,在林区、农业区活动。拉丁学名有时拼写为 <Murina huttonii>,中文名也称大管鼻蝠。曾经有学者将 <M. tubinaris>归入本种的亚种,但 <M. tubinaris>应为独立种。2009年9月,对南岭自然保护区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
哈氏管鼻蝠为 Csorba & Bates(2005)利用采集于柬埔寨基里隆国家公园的标本发表的新种,被归入“ <cyclotis>”族群, Wu et al.(2010)报道了在海南尖峰岭发现的中国新纪录。模式标本为薄雾网捕获于有许多非成年阔叶林小河边(Csorba & Bates,2005);江西、广东标本均为竖琴网采集;海南标本采于2008年9月...
艾氏管鼻蝠是数量稀少的树栖蝙蝠。栖息于山区森林或枯叶簇中,单只或集小群生活。以昆虫为食。该种为 Furey et al.(2009)发表的新种,Francis & Eger(2012)将采集了广西和贵州的标本作为中国新纪录种予以报道。传统上将体型较小、体被金色毛发的管鼻蝠种类鉴定为金(小)管鼻蝠(<Murina aurata>)。而艾氏管...
圆耳管鼻蝠是夜行性蝙蝠,以小型昆虫为食。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250-1500m的森林和农林地区。在东南亚,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沿海地区也较为常见。多栖居于树叶中,如躲藏在豆蔻的死叶或干叶下,也曾被采自小山洞和岩石隐蔽处。与中管鼻蝠(<Murina huttoni>)非常相似,标本相对少。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