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羊驼(拉丁学名:Lama glama,英文名:llama)是南美体重最重、体形最大的南美驼马。大羊驼是群居的动物,在断奶后被训练使用绞索及领路,非常的友善。它们极度好奇,很乐意接触人类。但是,年幼时经人工喂哺、过度群居或控制的大羊驼,在成长后会很难控制,它们会将人类当为其他的大羊驼,对他们吐口水、脚踢及用颈来摔跤...
原产于南美洲的羊驼(学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 Alpaca),在我国有别名叫草泥马(Grass Mud Horse):是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之一,起源于百度魔兽世界吧。包括草泥马在内的十大神兽最初发布于百度百科(2009年),之后迅速蹿红,在聊天室、论坛中广为流传。关于“草泥马”的视频、卡通和商品也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对象。...
原驼(学名:Lama guanicoe)外文名Guanaco,是一种温顺的食草动物,共有四个亚种。原驼喜欢结成小群,4-10只雌兽由一只雄兽率领,领地以群族的粪便堆积标志界限,公原驼用身体互撞和吐口水进行地盘之争。年轻的雄性一般单独或在雄性群体中生活,主要吃草、灌木、地衣,仙人掌及肉质植物。它们很忠诚,据说如果群中头兽被射...
台湾鬣羚外文名Taiwan serow,无亚种。台湾鬣羚体型较小,更像斑羚(Naemorhedus goral)而不像大陆的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毛褐色,鬃毛较大陆的鬣羚短,但更加竖立,有一淡奶油色斑从颏延伸到喉部,角比大陆的鬣羚小而纤细。台湾鬣羚善于奔跑和跳跃,经常单独出没,晨昏活动频繁,食物包括青草种子和植物嫩叶...
中华鬣羚外文名Chinese Serow,有2个亚种,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中华鬣羚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中华鬣羚外形似羊,与斑羚属相比角较长、较粗,横脊较大,中华鬣羚比斑羚(Naemorhedus goral)大很多,而比...
帕米尔盘羊外文名Pamir Sheep,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帕米尔盘羊亚种“Ovis ammon polii”于1841年首次由动物学家“Edward Blyth”进行科学描述。这些盘羊通常也被称为“马可波罗盘羊”或“帕米尔盘羊”。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在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
天山盘羊Tian Shan Argali,曾是盘羊的天山亚种。天山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天山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
西藏盘羊外文名Tibetan argali,是典型的山地动物,曾是盘羊的亚种之一。西藏盘羊的科学拉丁文名称其中一个同义学名“Ovis ammon dalai-lamae”(也曾经是“盘羊阿尔金山亚种”)的中文译名是“达赖喇嘛盘羊”。这是1888年命名的,用来纪念藏传佛教中达赖喇嘛这个尊号或封号(此达赖非彼“达赖”)。1876-1877年,俄国人普热...
戈壁盘羊拉丁学名Ovis darwini,曾是盘羊的一个亚种。戈壁盘羊一般被认为是盘羊(Ovis ammon)戈壁亚种,英国学者彼得·格拉布和澳大利亚学者科林·格罗夫斯合著的《有蹄类动物分类学》 (Ungulate Taxonomy) 一书中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也采用此说法。但是截止2021年2月《世界...
哈萨克盘羊外文名Kasachstan Argali,曾是盘羊的一种。哈萨克盘羊曾经被视为盘羊(Ovis ammon)的一个亚种。2019年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视为独立物种,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将其作为独立物种。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仍将其列入...
阿尔泰盘羊外文名Altai Argali wild sheep ,是典型的山地动物。2011年《世界哺乳动物手册》(THE MAMMALS OF THE WORLD)将盘羊的9个亚种确定为9个不同的物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25日版也采用了这个定位。但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3月13日的版面上,阿尔泰盘羊仍然...
岩羊外文名Blue Sheep,有2个亚种。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外貌也确实兼有这两类羊的一些特征。就体形而言,岩羊很象绵羊,不过它的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但雄兽的下颌又没有胡须,也没有膻味。岩羊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因而有保护作用。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
北山羊外文名Siberian Ibex,有4个亚种,是典型的野生山羊。北山羊多在晨昏活动,喜欢成群活动。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弹性的踵关节和象钳子一样的脚趾,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乱石之间纵情奔驰。白天多在裸岩上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到较低的高山草甸处去觅食和饮水。喜欢成群活动,一般为4-10只,也有数十只甚至...
喜马拉雅塔尔羊外文名Himalayan tahr,有3个亚种。中国于1974年上半年,青海省生物研究所蔡桂全、王祖祥和北京自然博物馆曹俊和在西藏自治区波曲河谷的曲象地区首次发现了喜马拉雅塔尔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马拉雅塔尔羊多为几十只集群,活动范围较固定。雄性喜马拉雅塔尔羊平时都是独居或小团体活动,它们栖息在...
中华斑羚外文名Chinese Goral,有2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中华斑羚从名字上看,像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止在我国有分布,在印度、泰国、缅甸等国家也有,它们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等地。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及山间的裸岩乱石地带,是中华斑羚常出没的地方,它们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喜马拉雅斑羚外文名Grey Goral,有两个亚种,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喜马拉雅斑羚雌性和未成年动物群占地40公顷。独居的雄性占地22-25公顷。它们依靠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周围的环境。敏锐的视觉使它们能够在休息或吃草的时候看到捕食者。这些动物使用一系列的鼻息,口哨声和打喷嚏来指示对其他成员的警觉。像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一样...
长尾斑羚外文名Long-Tailed Goral,无亚种。长尾斑羚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聚集12只或更少的小群。雌性、小斑羚和亚成斑羚组成这种族群一起活动,而年长的雄性通常独居。在陡峭的岩石地区活动,最多迁移2千米。在夏季,居住在俄罗斯的长尾斑羚距离陡峭的悬崖不超过1千米。在冬天,当它们不进食的时候,可以发现它们躲在岩石的...
赤斑羚外文名Red Goral,有2个亚种,是典型的林栖动物。赤斑羚宽大的蹄子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一般成对或几只结成小群,外出觅食和饮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中午大多在隐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机警,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
高鼻羚羊外文名Saiga,有2个亚种,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高鼻羚羊是群居动物,随季节性迁移,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其迁移行程可达250-400公里。这种动物颇善奔跑,奔跑速度极快...
海月水母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如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蠕虫和桡足类动物。海月水母偶尔也会吃凝胶状的浮游动物,如水螅水母类及栉水母。海月水母也会利用刺细胞捕捉浮游生物。海月水母生存及繁殖了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死亡。在野外很少会活多于6个月,但也有一些在水族箱的可以生存达数年。于夏末时的暖流会令它们的食物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