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形成由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约5千万年前)所导致,然而对于高原如何隆起成今天的高度和规模,隆升过程中西藏地区环境曾如何演变,科学家们的认识分歧很大。关于隆起的时间,有观点认为高原在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早期就已经形成,并在渐新世(约3千万年前)或中...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与来自英国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发表了新疆三叠纪斯堪尼亚鱼目阜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科研团队运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阜康鱼头骨内部的一些解剖学特征与多鳍鱼类似,并将化石...
《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9月4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鱼类登陆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他们在宁夏青铜峡发现了一种3.7亿年前的古鱼——周氏鸿鱼,该鱼体长达到1.5米,兼具根齿鱼类、希望螈类和四足动物的特征,揭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
罗平动物群是我国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世早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群,类似化石组合也见于贵州盘县,又称为盘县动物群。长期以来,罗平动物群中发现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包括多种爬行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因此也被视为二叠纪大绝灭后,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典型代表。罗平生物群中的海洋爬行动物包括属种丰富的鱼龙...
近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在线报道了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发现最早的多鳃鱼类——锯齿宽腹鱼(Platylomaspis serratus gen. et sp. nov.),将多鳃鱼类的起源由早泥盆世提前至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向前推进了大约两千万年。同时,将多鳃鱼类的古地理分布从原来的华南板块扩展到塔里木板块,证明两大板...
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在河南平顶山汝州市中央公园的一处人工湖中,划船的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巨大身影在湖水中游动,体长达1米左右,嘴巴非常长,而且嘴中隐约可见锋利的牙齿,性情非常凶猛。专家根据其特征判断,怪鱼为鳄雀鳝,属外来物种。此事引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组织打捞队进行捕捉打捞,但打捞效果不好,最终决定...
在地球上曾经生活中巨大的史前生物,它们凶猛恐怖,比恐龙还要巨大与凶恶。看到了它们只想庆幸它们没有和人类生活在一个世纪,不然顺便一个都可以让人类灭绝。第一名:史前巨鱼这种鱼距今大约有3.6亿年,从一些照片和模拟画面可以看出史前巨鱼是一种非常凶恶的鱼,这种鱼一般会有10米左右长,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2吨左右。此...
1、犀牛犀牛的最大威胁是人类。主要是因为犀牛角被制成传统药材,其实犀牛角跟指甲是一样的构造,许多盗猎者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犀牛的数量因此而锐减。目前全世界有25000多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亚洲的野外,2000多只在动物园养殖。现存的5种犀牛中,有2种处于几近灭绝的边缘,其余3种也处在受威胁状态。2、河马河马是地球...
1、鹿角珊瑚由于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状生长形态的珊瑚被称作鹿角珊瑚,是印度洋——太平洋一带水域生长的珊瑚礁,鹿角珊瑚是数量多的珊瑚品种,主要包含栅列鹿角珊瑚、松枝鹿角珊瑚、粗野鹿角珊瑚等。它们的珊瑚杯都很细小而且结构简单。鹿角珊瑚生存环境水流湍急,水深0.5-20米。和其他珊瑚一样,该物种与虫黄藻是共生关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