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地球上约有9000余种鸟类,分为27个目,160多个科。那么,有哪些鸟类与北极有关系呢?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而在南极,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而企鹅到底算不算鸟类,至今仍然大有争议。北极候鸟迁徙路线图北极铁爪鹰生活在...
南极地区的鸟类全部是海鸟,除不会飞的企鹅外,其他均为飞鸟。在南极繁殖的飞鸟有30余种,其中,只有雪海燕是土著居民,其他均为异洲侨民。南极地区海洋飞鸟的种类稀少,但数量却相当可观,约6500万只,如果加上企鹅,海鸟总数更是多得惊人,约1.78亿只。据世界著名海鸟学家估算,全世界的海鸟约10亿只之多,南极地...
南极企鹅的老家是在什么地方?企鹅的祖先会不会飞?企鹅是由什么进化来的等等有关企鹅起源问题,是生物学家正在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谜。但人们把它称为南极的象征,实属是当之无愧。一、企鹅的现状1、因为企鹅的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现已发现南极地区约有1亿多只企鹅,占世界海鸟总数的1/1...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特别是南极辐合带附近的水域,生物更加稠密。南大洋过去曾称为南极洋或南冰洋,它的北界为南极幅合带--水温、盐度急剧变化的界限,位于南纬48o~62o之间,这条线也是南大洋冰缘平均分布的界线。南大洋的面积为7500万平方公里,是...
南极洲的陆地动物虽有150余种,但其中多为海鸟和海兽身上的寄生虫,并非真正的陆地动物。真正的南极陆地动物有昆虫和蜘蛛类,它们是在南极大陆土生土长的土著居民,例如蜱、螨、尖尾虫和蠓等。螨也叫无翅南极蝇,是南极大陆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长仅2.5~3毫米。它分布于南极半岛两侧南纬64o~65o30′之间的狭窄地带,...
1、始祖鸟标本、渐变,从龙到鸟的演化随着越来越多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科学家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如身体结构(大小、骨骼愈合程度等)、生活习性(食性、哺育等)、生活年代等。因此很多恐龙化石物种在研究之初被误认为是鸟类,如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原始祖鸟(Pr...
Q1:什么是猛禽?A:猛禽是肉食性鸟类,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在分类上包括隼形目和鸮形目所有鸟类。隼形目鸟类大多白天活动,包括各种鹰、隼、雕、鹞、鹫、鵟等;鸮形目鸟类大多夜间活动,就是我们俗称的各种"猫头鹰"。猛禽都有敏锐的视力、发达的听觉、强健的脚、锋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它们分布广泛,不...
Q1:世界上最古老的鸟是什么鸟?A:迄今,全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鸟类化石是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的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生活在距今约1亿5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的地球上,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征,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Q2:鸟类的祖先是谁?A:目前,学术界公认的鸟类祖先是长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Q3:鸟...
Q1:最早征服蓝天的动物是什么?A:昆虫是最早获得飞行能力的动物,也是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无脊椎动物。Q2: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生活在哪个时代?A:大约4亿年前,当地球上的第一个陆地生态系统形成的时候,Rhyniognatha hirsti作为最古老昆虫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该化石1919年被发现,1928年被研究归入昆虫,...
俗称羽虱。体型微小,体壁坚韧,无翅,善于爬行。常寄生在鸟类,少数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外,食毛屑、鳞屑及皮肤分泌物,引起寄主瘙痒,烦燥不安,有碍家禽生长,并传播禽类疾病。也有少数种类吸取寄主的血液。世界已知4500多种,我国有931种。[识别要点]体长0.5-10毫米,一般不超过5毫米。长形或宽圆形,背腹扁平,...
鸵鸟的飞翔器官与其他鸟类不同,是使它不能飞翔的另一个原因。鸟类的飞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变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是长在翅膀上的,尾羽长在尾部,这种羽毛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构成,各羽枝又密生着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把各羽枝钩结起来,形成羽片,羽片扇动空气而使鸟类腾空飞起。生在尾...
传说中:即便在鸟的家族里,鸡也是呆头呆脑的那一类,它们只是一群行走的肉类工厂,唯一的本领是下蛋。事实上:这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鸟类实际上非常聪明,甚至有可能会关心同类的福祉 - 这可能会给养鸡产业带来一道难解的道德难题。关于鸡,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实。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脊椎动物之一,鸡在全球的总存栏量高...
中国的首都师范大学主导的研究发现,生活在1.5亿年前的难逃泥潭龙,刚孵化的时候有牙齿。研究人员在《当今生物》专业期刊发表的报告中说,但是随着幼龙的成长,可能也就从肉食转变成草食,而方便食肉的牙齿也就换成了易于食用植物的喙。这在其他的爬虫类或者是恐龙研究中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直到大约10年前,难逃泥潭龙化...
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Blue Planet II)制作团队说,在海上拍摄期间,几乎很少有看不到塑料的时候。该片第三集集中介绍塑料如何影响海洋生物。制作助理莎拉·康纳尔(Sarah Conner)告诉BBC,几乎每一次下潜,我都能发现某种塑料,有时候是塑料渔线,有时候是糖果包装,有时候是塑料瓶。“乘船行驶在开阔的海面,如果看到...
从十九世纪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以来,我们对这类已灭绝的古生物已经有了长远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古生物学家至今仍然需要破解许多人们对恐龙的错误认知,这是因为包括《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等好莱坞卖座电影在内的流行文化中,对恐龙有许多不准确的描述,导致人们对恐龙产生误解。所有恐龙都灭绝了吗?大约...
鸟类演化的成功与其独有的生殖孵育系统密不可分。3月21日,周忠和、邹晶梅、巴约勒团队在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报道了世界范围内首个腹腔内含有蛋壳的灭绝鸟类——反鸟类化石,为研究古鸟类的生殖繁育提供了新的信息,进而为探知早期鸟类的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标本发现于中国甘...
2019年《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徐星、周忠和的研究成果: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展示了在恐龙—鸟类演化历程中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适应飞行的尝试,与之对应演化出差异显著的骨骼—表皮衍生物组合。在脊椎动物漫长的演化史...
恐龙的后代-鸟类,是如何躲过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的,一直是科学家亟欲待答的问题。陨石撞击地球以及火山频繁活动导致的大量火山灰在大气中布满,导致地球终年不见天日,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进一步造成植食性恐龙失去了主要的食物来源,最终导致食物链最顶端的肉食性恐龙,如暴龙等相继灭绝。在这一食...
近日,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独立完成的有关早期鸟类头骨和身体独立演化的研究。李志恒和王敏为共同第一作者,王敏为通讯作者。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为中科院生物学大类一区,IF: 15.46。中生代记录了鸟类如何...
过去常说:“千年鹤,万年龟”当然这只不过是语言上的夸张,据说体重达250~260公斤的大乌龟能活300~350年,仍可算是动物界中的长寿者了野生鳄鱼也可以活到300岁,然而,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它只不过能活40~50年。人们往往认为大象的寿命最长,其实大象的寿命一般来说仅有六七十年,很少能活到100岁鲸鱼曾被当做古生动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