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颊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rufigenis),是松鼠科、长吻松鼠属的动物。营半树栖生活,善于高攀、跳跃,喜群居。晨昏较活跃,主要在灌丛和森林边缘活动,活动时有一定的路线,常在倒木及乱草堆寻食,在峭壁悬崖上也能穿行。红颊长吻松鼠多居树洞或石隙,利用树干腐洞和鸟类弃巢改建为鼠窝的,少在树上筑巢,在山崖石糙和...
红腿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pyrrhomerus)为我国特有的保护品种,属于松鼠科。主要是栖居在密林中,生活习性与灰鼠有些相似,多喜晨、昏活动,食性主要以摄食各种坚果,如松果、栗及浆果为主,亦食各种树叶、嫩枝、花芽及鸟卵、雏鸟和昆虫等。每年可繁殖2次,每次产3~4仔,以2仔居多。红/赤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
泊氏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pernyi),是松鼠科、长吻松鼠属的动物。多栖息于亚热带森林,尤以选择热带雨林及河谷溪流附近的林木做位栖息位点。珀氏长吻松鼠主要营树栖生活,多在山谷、河溪旁的树上,晨昏活动,有时从树上跑到地面活动,穿行于草丛间,亦活动于林中倒木上,且边活动边寻取食物。珀氏长吻松鼠警觉性很高,...
橙腹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lokriah)为松鼠科,也叫喜马拉雅橙腹长吻松鼠、西藏长吻松鼠。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3400米的青冈林或2000~2600米的树林中,以坚果和植物等为食,偶食昆虫。该物种叫声尖锐。橙腹长吻松鼠于每年5-8月气温略高时繁殖,每胎2-5仔。别喜好在青冈林中活动。在树洞中筑巢。昼行性,善于在树丛中活动...
隐纹花松鼠也叫隐纹花鼠、黄腹花松鼠、豹鼠,通常在树洞、树杈或山崖峭壁缝隙中筑巢。晨昏活动频繁。食物以植物果实、嫩芽、种子为主,也吃昆虫等。分布较广泛,为较常见的类群。广泛栖息各种林型,以亚热带森林为主,常在林缘和灌丛,垂直分布以中海拔为主,一般在海拔400到1200米,最高有在2600米的栎林。隐纹花松鼠是一种...
纹腹松鼠,也叫五纹松鼠,易危种,身体背面橄榄褐灰色带有明显赤色,以背部为最深。颏和喉部灰色,略带赤色;体腹面中央和两外侧面各有1暗纹,在3条暗纹之问又由2条白色纵纹隔开,故有五纹松鼠之称。尾毛色与头、体背面相似。五纹松鼠分布于云南和缅甸。已知有2个亚种,中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身体腹面中央暗纹呈赤黑褐色,...
蓝腹松鼠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墨脱一带。蓝腹松鼠有8个亚种,中国仅有1个亚种,即云南亚种。蓝腹松鼠昼行性,通常单独活动。以植物的花、芽等为食,也吃昆虫。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
黄手松鼠也叫黄足松鼠、黄腹松鼠、黄松鼠、菲氏松鼠等,体形略大于赤腹松鼠。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为稀有种。栖息于海拔260—300米的热带雨林和竹、阔混交林内。树栖,晨昏活动较为频繁,大多在树上觅食,以各种植物的花、果、叶等为主要食物。...
赤腹松鼠又称红腹松鼠,是树栖动物。多栖居在树上,借树枝的变杈处,利用小弼投上下搭架,围以树叶及细茅草攀物,从外表看形似鸟窝。亦有利用树干腐洞和啄木扁之类的洞穴改建为鼠窝的。在山崖石糙和山区农村屋檐下也有它的窝巢,也有在松树或其他种乔木树枝上筑巢的。有时还能利用鸟类弃巢加以改造,或利用近山区居民点住房...
金背松鼠(学名:Callosciurus caniceps)为松鼠科丽松鼠属的动物,原生在西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南部。已经人为引进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台湾高雄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该种以前长期被作为赤腹松鼠的一个亚种。关于该种的生态学资料甚少。...
北松鼠主要生活于温带及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在大树上筑巢,善于跳跃。主要以松树等树木的种子为食,也吃蘑菇、嫩芽、野果及昆虫等,是北方林区的常见类群。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生活在树上、有毛茸茸的大尾巴、会抱着松果啃的松鼠,其实只是松鼠科物种中的一个小分支。从海拔6000余米的雪山到太平洋中的热带岛屿...
常见的那种大型袋鼠,叫红袋鼠,也是最著名的一种,其形象被全世界人们广泛熟知。看那桀骜的气质,稀疏的胡茬,壮硕的胸脯。肌肉盘虬,青筋暴露,一看就非常社会。它们善于跳跃,能跳7—8米远,1.5—1.8米高。如果它们去参加奥运会,一定能拿到“双跳冠军”。大袋鼠喜欢搞“小团体”,往往是结小群生活于草原地带,活蹦乱跳...
水豚这种动物我们虽然不常见,但是水豚的长相很可爱,而且对人类很友好,水豚喜欢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因为它们离不开水,而它们可爱的外型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女生,可能就会喜欢这种小动物。水豚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是“暖”,任谁见到了都想给它一个舒服的拥抱。而水豚确实是动物界中的“中...
袋鼠(英语:kangaroo,ganguro)是双门齿目有袋类鼠亚目袋鼠科大袋鼠属的哺乳动物,属于袋鼠科(Macropodidae,意思是大脚)。“袋鼠”一词通常指袋鼠科中体型最大的四个物种,分别为红大袋鼠、东部灰大袋鼠、西部灰袋鼠及羚大袋鼠。袋鼠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本土动物。跳得最高、最远。雌性袋鼠都长有一个前开的育儿袋,...
短尾矮袋鼠(学名:Setonix brachyurus),短尾矮袋鼠是有袋目袋鼠科哺乳动物,最小的袋鼠之一,看起来像老鼠一样。因其胖嘟嘟的脸庞和“甜美”的笑容被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动物”。它们非常友好,是当地一大旅游特色,非常受游客喜爱。体型矮胖,后腿发达,短而圆润的耳朵和一个裸露着的鼻子头部短而宽,带着暗条纹的额头...
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包含了啮齿目和兔形目的一些动物。老鼠的诞生较人类为早。据古生物学家从化石中研究追溯,原始人类出现在距今120万年的上新世,而老鼠却出现于距今350万年的渐新世,它比人类早230万年。我国考古学者在王公岭挖掘出距今100万年前蓝田人的洞穴里,发现了烧焦的成堆鼠骨,并...
袋鼠是一种胸前长有袋子的动物。袋鼠源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作为澳洲独有的动物袋鼠,一直被视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也因为它们的声名远扬,被称为袋鼠国。“袋鼠”之名源于一个误会,在土著民族的语言中是“我不知道”的意思。欧洲人来到大洋洲,第一次见到袋鼠的时候,曾问当地居民,它是什么动物,...
拟刺毛鼠种级地位争议较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针毛鼠的同物异名。针毛鼠模式产地为尼泊尔,拟刺毛鼠模式产地为福建挂墩,两者距离较远。通过分子系统学证实拟刺毛鼠为独立种。针毛鼠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北部。两者分布区的界限目前不完全清楚,有待深入研究。...
该种的种级地位有较大争议,长期以来作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同物异名,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才确认其独立种地位。该种主要分布于台湾海拔2000m以上的区域。栖息地面积小,IUCN列为近危种。社鼠善于攀爬,行动敏捷,多夜间活动,食性杂,喜食各种坚果、嫩叶或少量昆虫,每年可繁殖3-4胎,每胎产仔鼠...
安氏白腹鼠的种级地位稳定,有3个亚种分化,分子系统学上,形成3个明显的支系,但支系的界限不清楚,和3个亚种不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