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日前认为,名为“bunostegos”的丑陋草食性爬行动物被发现是从2.6亿年前进化过来的,而其化石现已探明这种生物的出现早于恐龙。“bunostegos”的外形酷似牛,头上和背部长有球根状物。bunostegos这个名为“bunostegos”的爬行动物从头部到背部,都长着大大小小的球根状凸起,体型有一头家养牛那么大。报道称,...
不同的时代要求动物具备不同的生存能力,如果生活在远古时代,巨大的体型和凶猛的习性一度成为动物最重要的特性。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物竞天择,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部分已灭绝的动物。1、旋齿鲨旋齿鲨生活在3亿年前,旋齿鲨颚部位置较低,...
白垩纪末期见证了地球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大规模灭绝之一。找出导致恐龙和许多其他动物灭绝的原因。化石记录表明,在恐龙存在的头1.75亿年里,随着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这些新条件的新物种的进化,恐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未能适应的恐龙灭绝了。但是在6600万年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恐龙完全消失了(鸟类除外)。许多其...
虽然恐龙生活在数百万年前,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其中一些恐龙死后变成了化石。那恐龙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更详细地探索该过程。恐龙Hypsilophodon的头骨化石,发现于英国,距今约1.25亿年一、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史前植物或动物的物证。这可能是他们保存下来的遗骸或其他痕迹,例如他们生前在地上留...
恐龙是一群爬行动物,统治陆地超过1.4亿年(在世界某些地区超过1.6亿年)。它们进化出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从可怕的巨型棘龙到鸡大小的小盗龙,并且能够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存。恐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有的用四条腿走路,有的用两条腿走路。这里有一些来自现在美国的晚白垩世恐龙。从后到前:甲龙、霸王龙、...
我们已经知道,恐龙悲剧性的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实际上,灭绝的不仅仅是恐龙,那些曾经广泛地分布在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动物——鱼龙、蛇颈龙、沧龙等等,以及翼手龙等飞行爬行动物,都没有能够从中生代之末的劫难中逃过来。如果在计算那些多得不计其数的无脊椎动物,那么在这场大劫中遇难的名单就更长了。恐龙...
我们已经知道,根据头骨颞部的发育情况,即颞孔的发育与变化关系,科学家把将爬行类(纲)分成四个亚纲,即缺弓亚纲、单弓亚纲、阔弓亚纲和双弓亚纲。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其它特征,科学家把爬行动物分为更细的一级级分类阶元,这一级级的分类就像家谱一样,把各种爬行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反映出来。其中,亚纲与目两级的...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地球上各大陆的轮廓以及地层和古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认为从石炭纪末到三叠纪这一相当长的时间段里,至少现在主要位于南半球的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大陆以及印度次大陆这几个大陆块曾经是一个整体。他把这个正块的大陆称为冈瓦纳古大陆。从侏罗纪开始,这个...
建在法兰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馆是德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馆之一。森根堡塑像1763年,以德国著名的医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遗产建立了森根堡基金会,用来促进科学的发展。1815年,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兰克福探访时参观了森根堡基金会并首先提出创建森根堡自...
中文名称:伤齿龙拉丁文名:Troodon生存年代:晚白垩世化石产地:加拿大,美国,中国体形特征:长2~3.5米食性:肉食种类:兽脚类释义:啃咬的牙齿伤齿龙是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样子很像著名的伶盗龙,生活在晚白垩世的北美洲。伤齿龙在发现之初曾一度给古生物学界造成非常大的困惑。...
中文名称:窃蛋龙拉丁文名:Oviraptor生存年代:晚白垩世化石产地:蒙古体形特征:长1.8~2.5米食性:肉食种类:兽脚类释义:偷蛋的贼1920年,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主导的第三次中央亚细亚考察探险计划,在中国内蒙古地区以及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的成功挖掘,震惊了世界。探险队发现...
中文名称:尾羽龙拉丁文名:Caudipteryx生存年代:早白垩世化石产地:中国辽宁体形特征:长70~90厘米食性:肉食种类:兽脚类释义:尾巴有羽毛的鸟分类上属于窃蛋龙亚目的尾羽龙和类似于驰龙科恐龙的原始祖鸟保存了羽毛状的皮肤衍生物,这些发现在世界上首次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鸟类羽...
中文名称:原始祖鸟拉丁文名:Protarchaeopteryx生存年代:早白垩世化石产地:中国辽宁体形特征:长70~90厘米食性:肉食种类:兽脚类释义:原始的始祖鸟1997年3月的《中国地质》杂志上,刊登了季强和姬书安的一篇题为“中国的始祖鸟类化石”的论文。对任何关心鸟类起源研究的人来说,仅...
中文名称:镰刀龙拉丁文名:Therizinosaurus生存年代:晚白垩世化石产地:蒙古,哈萨克斯坦体形特征:长8~11米食性:杂食种类:兽脚类释义:长柄大镰刀的蜥蜴1923年,古生物学家在蒙古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化石前臂骨骼以及一些钩爪化石。其前臂骨竟然达到2.5米长,一些钩爪大约75厘米长—...
中文名称:单爪龙拉丁文名:Mononykus生存年代:晚白垩世化石产地:蒙古体形特征:长1米食性:肉食种类:兽脚类释义:一个爪的蜥蜴单爪龙是一小型的兽脚类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年的晚白垩世,主要分布于蒙古西南部。其发现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
中文名称:中国鸟龙拉丁文名:Sinornithosaurus生存年代:早白垩世化石产地:中国辽西体形特征:长1米(亚成年)食性:肉食种类:兽脚类释义:来自中国的像鸟的恐龙1999年9月,我国学者徐星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中国辽西的中国鸟龙。从根本上说,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驰龙类恐龙骨骼形态的...
恐爪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快捷和凶猛的种类之一,是最不寻常的掠食者。虽然从体形上来说,恐爪龙远远不能被列入到大型掠食者的行列,但就其速度和屠杀而言,它的形体是完美的:身体轻便而不失健壮,后肢强健有力,镰刀状的爪子锋利无比。恐爪龙头部较大,牙齿可以毫不费力地将猎物撕碎。它们的大脑较其它恐龙发达,智商很高...
永川龙是一种生活于晚侏罗世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因其标本首先在重庆永川县发现而得名。永川龙长有一个近1米长、略呈三角形的大脑袋,两侧有六对大孔,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头部的重量。在这六对大孔中有一对是眼孔,这表明它的视力极佳,其它孔是附着于头部用于撕咬和咀嚼的强大肌肉群。永川龙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
生活在晚侏罗世的异特龙(又名脆弱异特龙)是那个时代最大的肉食性恐龙,它们身长12米,高5米,有的体重超过1.4吨,它靠两条高大粗壮的后肢行走,脚上长有3只带爪的趾,这种三趾结构看起来有些像鸟类的脚。异特龙的尾巴又粗又长,但前臂却相对较短小。假如有两个成年人,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肩上,上边的人刚好可以看到...
南方巨兽龙是一种巨型的兽脚类恐龙,最初,古生物学家科里亚推测它生前身长约12.8米,和已知暴龙的最大个体“苏”身长相当。但随后发现的另一具南方巨兽龙的下颌骨更为庞大,推测其全长可达到14.3米,头骨长1.8米,体重8吨,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兽脚类恐龙的王座。和暴龙相比,南方巨兽龙虽然身体较大,牙齿却小很多,而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