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保存基本完好的野牛(Bison)化石材料,为野牛化石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研究员等记述了产自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地区距今约2万年前的2件野牛头骨和3件下颌骨化石,认为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应归入草原野牛种。2013年出版的《人类...
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的距今约370万年前的披毛犀,是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披毛犀。该披毛犀及其共生的其他寒冷适应性动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在第四纪冰期出现之前的上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已经成为冰期动物最初的演化中心,从而推翻了它们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成果于2011年9月2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
20世纪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根据第三纪以来哺乳动物进化与自然环境变迁的情况,推论认为中亚(包括中国西北部以及蒙古)这块当今干旱、贫瘠的广阔原野在遥远的过去却是曾经孕育人类的“伊甸园”。因此,许多国家纷纷组织考察团进入中亚地区,试图找到人类远祖的线索。一时间,“中亚热”席卷世界古人类学界和古生物...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的象泉河流域,海拔3700~4500米,在行政上属于阿里地区管辖。象泉河是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一说起札达,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古格王朝遗址,它记录了这个延续700年的王国的兴衰历史。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则是札达土林,形成土林的基础是新生代晚期的河湖相...
为了了解评价西藏披毛犀在犀亚科内的系统发育位置,邓涛等人对包含17个犀牛属种的类群进行了分析,其中有全部5种现生犀牛和12种绝灭的犀牛种类,包括已知的全部4种披毛犀。在得到的系统发育树中,现生犀牛的位置与分子生物学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古生物学家基于形态特征的分析结果一致的。但在披毛犀与现生哪一种犀...
西藏披毛犀具有披毛犀的典型特征:如修长的头骨、骨化的鼻中隔、宽阔而扁的鼻角角座、下倾的鼻骨、抬升而后延的枕嵴、高大的齿冠、发达的齿窝等。西藏披毛犀复原图另一方面,西藏披毛犀不同于其他进步的披毛犀,它主要表现在它的鼻中隔骨化程度较弱,只占鼻切迹长度的三分之一;下颌联合部前移;颊齿表面的白垩...
冰期动物群长期以来已被认识到与更新世的全球变冷事件密切相关,其中的动物也表现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如体型巨大,身披长毛,并具有能刮雪的身体构造,以猛犸象和披毛犀最具代表性。猛犸象这些令人倍感兴趣的绝灭动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的上述特点曾经被假定是随着第四纪冰盖扩张而进化出来的,即这些动...
西藏上新世(距今约370万年前)的世界上最原始的披毛犀,为解决这类动物演化之谜提供了重要证据。这批珍贵的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阿里地区高海拔的札达盆地采集,经邓涛研究员等人研究并命名为一个披毛犀的新种——西藏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 Deng et al.,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