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在生态适应现象中,另一种表现是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仿另一种生物从而获得益处。许多鱼类的体色花斑与环境的适应是密切相关,鱼类和别的动物一样,色彩、斑纹对于捕食和逃避敌人,负有隐蔽自身的作用。生活在水草丛中的天使鱼,在很薄而略呈圆形的身上,有着若干深黑色的条纹,使它的体色有如水草的茎,当它...
无论是物种多样性还是遗传多样性,都是寓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之中。我国地大物博,生态系统多样,仅湖泊生态系统就可划分为5个不同的湖区类型,生物区系结构复杂,不同自然地理区的不同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许多名贵水产品或为一个种,或为一个地方物种,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一些特殊的生态系...
昆虫的生活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昆虫生活的环境条件,叫做环境因子。昆虫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围绕着昆虫,由各种生物性的与非生物性的因子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相联系,共同影响昆虫生活的总体。因此我们说环境是由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的。非生物因子主要由气候的变化和土壤的性质构成;生物因子包括因植物...
一项最新英国自然科学研究发现,现代蛇类之所以能成功生存繁衍于世界各地,必须要感谢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灭绝包括恐龙在内大多数物种的那颗天外来物——陨星。科学家表示,当时有少数几类蛇种在绝大多数地球物种面临灭顶之灾时,由于可以穴居地下,并可以长时间休眠和经受饥渴煎熬,最终得以有机会演化成今日的3000多种遍...
2019年12月5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学者关于早白垩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研究成果:在下孔类脊椎动物演化中,曾经是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受各自基因机制的调控,在兽类哺乳动物中分别适应自然选择以提高听觉和咀嚼的效率...
雪豹起源于青藏高原,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在现生猫科动物中,雪豹与虎的演化关系最为接近,两者在大约200万年前分化。在其分布范围内,雪豹均栖息于高海拔生境中,是全球分布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它们喜欢在陡峭地形中活动,包括高山流石滩、山脊、陡崖等,较短粗壮的四肢及长而有力的尾巴让雪豹在陡峭的岩石间行动自如...
摇蚊是地球上翅膀扇动最快的昆虫,每分钟约达63000次。如果截去翅的尖端,放在华氏99°的温度下,翅扇动速度达到每分钟13万次左右。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 其数量占底栖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 生物量占到水生底栖动物的70%~80%。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
目前科学界认为恐龙灭绝于约660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新研究发现,这次撞击的烟尘虽然曾使地球短暂变冷,但撞击使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地球气候在短暂变冷之后又经历了约10万年的变暖。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与突尼斯同行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他们通过分析鱼类残骸化石中的氧同位素含量,推断出...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出现了成群的马鹿,它们或低头觅食,或成群结队跑向草原深处,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勃勃生机。马鹿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或因其体型庞大,亦或是人类本身处于食物链顶端,我们对同处于食物链较高位置的大型食肉动物会有更多关注。因此,相比于小型且食草的动物来说,我们下意识认为大型食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会更加重要。人们不禁思考,如果大型食肉动物灭绝,生态平衡是否会被打破,生态系统最终是否会不可修复,走向崩溃?在相同营养级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