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主页头条位置上登出了一幅古生态复原图,并以“古鱼展新脸—令人瞠目结舌的科学发现”为题报道了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属于硬骨鱼纲的一员,人类的颜面部骨骼,例如构成我们上颌的上颌骨,和构成我们下巴的下...
在泥盆纪中期,一些更为进步的硬骨鱼类出现了。它们骨骼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骨化成硬骨质。头骨的外层由数量很多的骨片衔接拼成一套复杂的图式,覆盖着头的顶部和侧面,并向后覆盖在鳃上。鳃弓由一系列以关节相连的骨链组成;整个鳃部又被一整块的骨片——鳃盖骨所覆盖。因此,它们在鳃盖骨的后部活动的边缘形成鳃的单个...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最早的脊椎动物也是在水域中诞生。甲胄鱼类和盾皮鱼类都曾在地球的水域中繁盛一时,但是很快地,它们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促使它们灭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的高等鱼类的兴起和发展。高等鱼类,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日常概念中所谓的鱼类,其适应水生生活的能力是如此的完善,使得...
早在盾皮鱼类刚刚出现的志留纪晚期,硬骨鱼类中最原始的一支——棘鱼类也悄悄地登上了进化的舞台。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早期的栅鱼可以作为早期棘鱼类的代表。它们体长只有几十厘米,身体由前向后逐渐缩小,在末端向上翘起,形成歪尾;背部有两个三角形的大背鳍,每一个背鳍由皮质的膜构成,鳍的前缘由一个强大的骨质...
鮣鱼常依赖于头顶的大吸盘吸附在鲨、鲸、海豚和海龟的身体腹面,有时也附着在船舶底部。这样它不仅可以避免敌人的攻击,而且能获得食物。当寄主正在吃别的动物时,鮣鱼就能获得浮在水面的食物碎片。有时鲨鱼等宿主只作为它的运输工具,把它带到一个新的饵料场去。一到了鱼群中,它立即和宿主分开,横冲直撞地去寻找食物...
2016年6月3日,美国《ScienceAdva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课题组卢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高精度CT扫描技术,他们对4.1亿年前的掠食鱼类箐门齿鱼的精细脑腔结构进行详细研究,揭示了箐门齿鱼兼具肉鳍鱼类干群和冠群镶嵌特征,开始解开肉鳍鱼类早期演化阶段的层层谜团。&n...
鲨鱼可以说是当今海洋生物中的顶级霸主了,无论是速度、咬合力、撕咬能力还是攻击策略,都算是一等一的好手。但是如果把时间推到4.05亿年前—3.65亿年前的泥盆纪,鲨鱼可就算不上出众了,甚至还不幸地沦为了弱势群体,被一种名为邓氏鱼的海洋巨兽各种欺压。邓氏鱼吞食鲨鱼那么,邓氏鱼究竟有多强呢?先不说它的体测数据,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3月8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报道了楚步澜博士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他们描述了一种4.2亿年前身披奇特鳞片的古鱼——丁氏甲鳞鱼,为探索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实证。作为志留纪潇湘脊椎动物群的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人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