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疣猪(学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外文名Common Warthog,有4个亚种。
非洲疣猪是高度群居的动物。它们经常会组成一个小型家庭团队,通常由一或多头的雌性疣猪和它们的幼猪所组成。单独的成年雄性疣猪有时候也会加入这一群野猪之中。非洲疣猪喜欢彼此躺在一起,用嘴和牙为对方整理身上的毛发。
非洲疣猪是很多非洲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包括斑点鬣狗、野狗、印度豹、狮子、豹和老鹰等等。当危险来临时,如果可能它们会尽可能退到它们的洞穴里。在战斗中,非洲疣猪能用长长的下犬齿进行防守,让它们占到多一些优势。除了掠食者外,疣猪对非洲大草原上的其它动物毫不在意,它们会和平的做自己的事。黄犀鸟就是和非洲疣猪有共同生活关系的鸟类,它们被允许可以吃掉在疣猪身上的寄生虫。
独居或成群穴居,善于挖洞,这样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阳的暴晒。虽然它们非常善于挖洞,但它们还是会利用其他动物的已经挖好的洞穴作为自己的家。它们在进入这些洞的时候是后半身先入,头始终对着洞口,这样就能先用它的獠牙来对抗入侵者。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它们会从洞穴中高速地冲出来,以躲避任何可能在洞口等待的掠食者。好斗。 以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等为食,偶食腐肉。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强,非常适应高温和干旱环境,可连续数月不饮水。
非洲疣猪奔跑时的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54.4公里,它们通常习惯竖着尾巴小跑步。进食中的非洲疣猪会跪在地上吃草并用鼻子拱地,被人类饲养时,一头不安的非洲疣猪会绕著它的围栏乱跑,同时发出长声的尖叫和强烈的呼噜声。
在多雨季节,非洲疣猪靠吃大草原上的长草维生;而在旱季,它们用獠牙及嘴挖掘地底下的球茎和块茎吃。因为找食物所锻鍊出来的掘地功夫,使得非洲疣猪在寻找地底下好吃的东西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所以非洲疣猪对於它们的生活土地是有益的,它们吃植物的根时,对泥土的搅拌使得土壤变的松散透气,能够有助于以后植物的生长。它们还吃从树上熟透掉下来的水果,偶尔也会吃腐肉。被人类饲养时,它们会吃胡萝卜、甘藷、莴苣、甘蓝菜、香蕉、苹果和榖类混合物。
生活在炎热多雨地区的疣猪一年四季随时可以交配,而沙漠干旱环境中的种群一般预算在雨季到来时让小猪降世,疣猪在同一个繁殖季节内不会另觅新欢,为争夺配偶而爆发的双雄之战非常激烈,决斗的方式只有一种:互相猛撞,从某种意义上说疣猪的大脑袋就是为此而生的,血战往往会给落败者留下致命伤。
疣猪家庭由一个成年雌性和5-10个幼猪组成,主要是5个。育种是季节性的:交配主要在五月或六月期间发生,幼仔出生的高峰期出现在十一月和十二月,产仔数从两个到六个不等,主要是三个或四个。在第一次分娩年龄为2年,产仔的时间间隔为12个月,雌性有12年的寿命。母猪的妊娠期为170-175天,每胎不多不少产下4只小猪,在分娩之前母猪会把它的上一胎子女赶走然后独自隐居起来直到新一代儿女出世。疣猪择偶后,在同一个繁殖季节不另觅伴侣。在多雨的地方,终年都可以繁殖,在较干旱的地方,繁殖有季节性。幼猪在雨季将来临时出生,豪雨带来充裕的食物。繁殖力很强,因生殖器官的形状特别,雄猪阴茎末端是螺旋形的,与雌猪子宫颈的螺旋形管道刚好配合,所以精子得以直接进入子宫内。繁殖力很强。
动画片《狮子王》中的“彭彭”,辛巴最好的朋友之一,“彭彭”的真实身份就是非洲疣猪。
疣猪在南非的总数估计为至少22,250(Swanepoel等人。2016)。在其他南部非洲国家的数量尚无定论。在东部非洲不存在,或者密度非常低。在很多的地理范围内大多数的群族数量疑似在下降(2014年)。典型的密度范围从1-10动物/公里的保护区(卡明斯,2013年),但在肯尼亚中部的纳库鲁国家公园的矮草区,局部密度为77只/公里。自然气候和极端事件是非洲疣猪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干旱、牛瘟、被捕食和沙漠化,以及人类开垦、修路和其他设施造成的栖息地退化、丧失和破碎化,与家畜争夺水和食物,猎杀娱乐,丛林肉食用,皮和獠牙(只有上牙被认为是可以制作纪念奖杯)的交易,作为诱饵用于响应狩猎大型食肉动物作物袭击,放牧压力和根除计划(2014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