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蹄目

婆罗洲须猪

2022-12-29 22:48:28 319

婆罗洲须猪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婆罗洲须猪属于中型偶蹄目动物,雄性略大于雌性。体长122-148厘米,肩高70-90厘米,尾长17-26厘米,体重57-83千克,最重达120千克(很少至200千克 )。浑身覆盖有粗糙而稀疏的长毛,浅灰色至棕灰色,也有的呈红褐色,深棕色或非常苍白,具体取决于生活的地区和个别情况。嘴巴和鼻子也都是毛茸茸的。
头大身小,有猪类最瘦的躯干和最长的猪头,耳朵小而尖。鼻梁和脸颊上有一股粗糙浓密的毛发“胡须”。胡须在雄性中更明显,长达15厘米。胡须和鼻盘之间以及眼睛周围的深色皮肤加强了胡须的白色(通常是黄色或银色)。脸部细长,雄性颊部有两对面疣(皮肤表面瘤状突起)但很小,被胡须覆盖,雌性则无。小眼睛;相当长的耳朵,对应于良好的听觉感。鼻子很突出,嗅觉很发达。两性的鼻子上均有一组由下犬齿形成的獠牙,雄性的长达25厘米。身体强壮且敏捷。颈部短,尾巴细细的像一条小棍子,有一个独特的簇,由两排刚毛组成。有大而长的腿,每只猪蹄只用第三和第四个脚趾行走,而第二和第五个脚趾则很小,不接触地面。

婆罗洲须猪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苏门答腊)、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沙捞越、沙巴);可能会灭绝:菲律宾;绝种:新加坡。
在马来半岛、廖内群岛、苏门答腊岛、邦加岛、婆罗洲、卡里马塔岛(Karimata Island)南部、苏禄群岛,巴拉巴岛(Balabac)和巴拉望岛的西布图岛(Sibutu)和塔维塔维群岛(Tawitawi islands)以及菲律宾西部的卡拉姆群岛(Calamianislands)等岛屿都有发现。
主要栖息处是雨林和红树林。润的常绿雨林包括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也称云雾雨林)。降水和日照长度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森林的年降雨量1,270毫米,季节干冷,与赤道雨林有着明显差别。在旱季,许多树木掉落甚至掉光了叶子,“阶梯”状冠层季节性减少,从而使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地面。这使越来越多的阳光促进了在森林低地不曾发现的林下灌木层的生长。这样的湿润森林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存在,尤其是婆罗洲岛的热带雨林,给这里生长和活动的野猪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婆罗洲须猪的详细介绍

婆罗洲须猪(学名:Sus barbatus)外文名Bearded Pig、Western Bearded Pig,有2个亚种。

c0d4de0068ee924d1b46a4869b40591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欧亚野猪(Sus scrofa)在马来亚和苏门答腊分享着婆罗洲须猪的活动范围,但欧亚野猪的体型较小,缺乏婆罗洲须猪独特的面部毛发。巴拉望须猪的体型比婆罗洲须猪小,并且范围非常有限。 在视觉上,两者可以通过它们的胡须区分,巴拉望须猪的面部毛发在下颌最发达,而婆罗洲须猪的毛发在鼻梁上最浓密。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婆罗洲须猪生活在一个稳定的家庭群体中的一个位置。 它们所进行的广泛的迁徙方式是独一无二的。 数百只动物为了迁徙集结在一起。 在迁徙的畜群中从未观察到一岁的幼猪,并且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繁殖的时间安排使得一岁仔在年度迁徙时生长。 迁徙的猪群由老公猪带领。 晚上在宽阔的路径上旅行,这些路径都很好。 白天,它们隐入灌木丛中。婆罗洲须猪总是在同一条路线上旅行,并且在一年的同一时间。 在迁移过程中,婆罗洲须猪比平常少了一些胆怯。尚不清楚这些迁移中的族群应对食物供应的变化是否由于定期的迁徙周期决定。

婆罗洲须猪通常在早上和傍晚最活跃。中午在泥塘打滚休息或在睡觉中度过。在人类居住的地区,特别是当它们采食袭击农作物时,可能会转向夜间活动。该物种经常跟随长臂猿和猕猴,以灵长类动物掉落或移位的果实为食。该物种擅长游泳,包括在海洋岛屿之间游泳,即使年幼时也具有很好的登山和跳跃能力。婆罗洲须猪有不寻常的种群动态,族群通常很小并且分散,但有时观察到非常大的迁徙群体,超过上百只。这些可能覆盖30-600公里的大规模运动似乎是对森林中大量的果实成熟的回应。繁殖成功与丰厚的结果年份密切相关,由此产生的人口爆炸性扩张可能迫使它们继续迁徙以寻找足够的食物。而且,在记录果实较多和丰富的地区不再出现这种迁徙。

婆罗洲须猪用长长的鼻子在地上挖掘蚯蚓和植物根茎。水果和胶树幼苗也是饮食的一部分。 有的猪经常跟随猕猴群体捡食猕猴掉在地上的果实。在海岸沿线,也会以死去的鱼为食。杂食性,主要以水果,还有植物的根茎、坚果和植被为食,也吃动物如无脊椎动物和腐肉等。主要掠食者为虎、豹、云豹蟒蛇。家庭组由母猪和幼猪组成,因为经常有其他的雌性和小猪加入,就会形成较大的群体,有记录多达数百只的族群。 除繁殖外,成年雄性通常是孤立行动的。

7af312d10e207f1814a8de96de2bab8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婆罗洲须猪和其他猪一样在求爱期间会产生唇腺信息素和唾液泡沫。在求爱期间,公猪会吟唱同时轻推母猪的侧翼并嗅其生殖器区域。公猪反复试图将下巴放在终猪臀部上。在完全容易接受的母猪中,公猪下巴靠在它的臀部上,刺激母猪站在交配的位置。交配可持续长达十分钟,在此期间,螺旋阴茎适合于带槽的子宫颈,并且在交配后形成塞子。在野外,婆罗洲须猪一般全年可繁殖,当果树结束其开花周期时,交配活动具有显着的峰值。当水果特别丰富时,这会导致分娩。妊娠期大约持续4个月,野外估计90-120天,人工饲养从100-160天不等。当怀孕的母猪准备分娩时,会离开族群在灌木丛的高处建造一个大而深的猪窝,窝的直径可达1.8米,高度可达1米。窝由蕨叶、树枝和干棕榈叶制成。母猪有5对乳头,每窝产7-9只猪仔。小型母猪可能仅产3-4只,而大型,身体条件良好的母猪可能产12只仔猪。

猪仔的皮毛有独特的浅色条纹图案,背部中间有深褐色条纹,每侧身体有有三条淡黄色和三条深棕色条纹。在大约5周龄时开始褪色,脸部毛发生长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在跟随母猪活动之前,仔猪出生后大约7-10天留在巢中,母猪非常保护自己的后代,并会追捕任何入侵者,包括其他的婆罗洲须猪。仔猪在几周龄时开始尝试固体食物,3个月大断奶,但仔猪与母猪一起待了大约一年。当食物充足时,雌性可以在一年内饲养两窝。

虽然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婆罗洲须猪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当普遍。由于该物种在迁移期间缺乏防犯并且具有可以预测的时间和迁徙路线,因此婆罗洲须猪很容易成为当地人的猎物。 当地人沿着婆罗洲须猪迁徙路线的边界等待,并在它们出现时捕猎。这些野猪在大群中行走,相对没有防御能力,无法逃离。它们被当地人用作可靠的肉类来源,每年一次。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易危(VU)。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