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蹄目

米沙鄢野猪

2022-12-30 19:23:52 190
米沙鄢野猪

中文名:米沙鄢野猪

别名:米沙鄢疣猪,卷毛野猪

纲目:蹄目

科属:偶蹄目 猪科 猪属

体长:23-114厘米

体重:20-80kg

寿命:10-18年

保护级别:极危

特色:脸部都有明显的白色条纹

米沙鄢野猪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米沙鄢野猪雄猪体重35-40千克,最高达80千克,身高50-55厘米,体长95.7-114厘米;雌猪体重20-35千克,体长23-45.6厘米,肩高达最高63厘米;尾长23厘米。像许多岛屿物种一样,米沙鄢野猪的体型相对较小。体形是典型的猪,呈桶状,腿较短。雄性体型比雌性大得多,两性之间的体重差异高达四倍。 这些猪通常较瘦,但在圈养时会变得肥胖。身体长度肩高度尾巴长度。
高冠颅骨在两性中都相对较小,并且性别二态性在颅骨形态中非常明显。在外部,头部伸长,带有末端鼻盘。耳朵小而直立,略尖。尽管有时也被称为“疣猪”,但是米沙鄢野猪的面部疣通常很小,来自班乃岛的雄性具有最大的疣。米沙鄢疣猪在下颚的从来没有生长过疣。雄性头部有一大片白色的簇毛标记出来的斑块,在雌性中通常没有簇毛,只有一个小白点。雄性米沙鄢野猪具有大的犬齿,从牙齿中伸出形成獠牙。雌性拥有三对乳头(在雄性中也存在,但不起作用)。其他当地和菲律宾野猪以及和其他的野猪之间的杂交种者至少拥有4对乳头,这是鉴定纯种米沙鄢野猪的重要关键。
两性脸部都有明显的白色条纹,在鼻子后面穿过鼻梁,沿着下颌线跟随下颌的角度。这个带在雌性中通常不如雄性明显,但是是区分米沙鄢野猪与其他菲律宾野猪的主要区别特征之一。
皮肤颜色为深灰色或黑色。稀疏的毛发覆盖了大部分身体。在雌性和幼小的雄性中,主要是黑毛,而在成年雄性中,通常主要是银色或浅黄色的刷毛。内格罗斯亚种的成年雄猪的皮肤在肩部和侧面表现出白毛更具优势。头顶通常有一簇发毛,往往是深红棕色或黑色,有分散的红色或稻草色的毛发。在来自班乃岛的雄猪和较小雌性中,这个簇毛被扩展成长的鬃毛,从前额向后延伸到臀部。这种鬃毛每年生长和蜕换,是该物种最显着的特征之一,经常在雄猪的脸上翻转并遮挡眼睛。

米沙鄢野猪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米沙鄢野猪是菲律宾中部的西米沙鄢群岛(或内格罗斯——班纳动物区)的特有物种,历史上曾分布于宿雾岛、吉马拉斯岛、蒂考岛、班乃岛、内格罗斯岛、马斯特岛(Masbate)和蒂奥群岛(Ticao)。尚不清楚米沙鄢野猪以前是否生活在邻近的锡基霍尔岛上,那里的野猪也已经灭绝,但该物种被保和岛和赫胥黎线以东的所有其他较大的菲律宾群岛上的体型较大的菲律宾野猪所取代。 除了在明多罗群岛(Mindoro Island),它被民都洛野猪取代。
米沙鄢野猪已经从其分布的大部分范围内消失,而碎片化的种群仅分布在内格罗斯岛、班乃岛及马斯巴特岛。
米沙鄢野猪生活在菲律宾米沙鄢群岛茂密的森林中。最初栖息地从海平面至海拔1600米处的原生和次生森林。 已经退到主要发生在800米以上的林区,因为在低地上合适的栖息地很少,只要有林木茂密的覆盖区域,米沙鄢野猪才可以在某些退化的栖息地中持续存在。尽管有证据表明,在很大程度上裸露的地方生存的猪主要是几种野猪混合杂交组成。

米沙鄢野猪的详细介绍

米沙鄢野猪(学名:Sus cebifrons)外文名Visayan warty pig,是生存在菲律宾米沙鄢群岛的特有物种。

408b6ba4c3c78e3cd427fa1e151252d9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关于未受干扰地区的米沙鄢野猪的活动模式报道很少,因为任何此类活动都在遥远的林区深处,地形崎岖,甚至不可能进行偶然的观测。相反,在大多数物种被广泛捕猎的地区,为了避免与人类活动冲突,(米沙鄢野猪可能会“突袭”种植在森林边缘内或附近的农作物),米沙鄢野猪主要在夜间活动。

米沙鄢野猪善于交流,大多数生活在3-5只的小群中,据报导能聚多达12只的群体,但考虑到其分布密度大大降低,在更自然的条件下可能会形成更大的种群。在动物园中生活的米沙鄢野猪被描述为“好玩而友好”,可能会进一步提及它们的社会性质。米沙鄢野猪的族群通常有一只单身的成年雄性,有几只雌性(当地猎人表示通常为3-4只),再加上它们的幼仔。也有独居的雄性,但很少见到。母猪会竭力保护产仔巢免受公猪的侵害,但通常会允许公猪在首次从巢中出现后的几天内完全接触到仔猪。

米沙鄢野猪是杂食性动物,以多种动植物物种为食。由于该物种在野外稀缺,因此没有直接的摄食行为报告,但已经从粪便和摄食迹象中获得了一些信息。该物种主要以植物物种为食,例如山毛榉科植物、卓越肖榄(Platea excelsa)和雷氏五桠果(Dillenia reifferscheidia),而前两种植物物种可能完全依赖米沙鄢野猪传播种子。该物种还以多种藤本植物、棕榈、野香蕉、芋头、鳄梨等和农作物为食。圈养的米沙鄢野猪很容易食用各种各样的谷物、水果、蔬菜、多叶树枝和草;而且大多数米沙鄢野猪会大量捕食啮齿动物(老鼠和大鼠)和其他“猎物”。

米沙鄢野猪的繁殖行为主要是从圈养种群中得知的。妊娠期约为118天,在分娩前1-2周,雌性开始表现出筑巢行为,并且可能对特定种有侵略性。雌性通常会在一夜之间分娩,并且非常保护自己的后代。野外的窝产数在2-4仔之间,与人工饲养的相似。2005年,在菲律宾的两个繁育中心中,发现了一个窝中有5个后代的创纪录数量。幼仔在一周大时就开始食用固体食物,并且可能要到6个月才能断奶。雌性能够在8-12个月产一窝。幼仔出生时皮毛是浅棕色,从头到尾沿身体向下延伸有四道深色条纹。这些条纹随着幼仔的成长而褪色,并在一年后达到成年的毛色。雌性在2-3岁时达到性成熟,雄性在2岁时性成熟,但不具备成年雄性的完全发育特征。野生米沙鄢野猪寿命10-15年,圈养的可以活18年。

039921ae6e1c5510dd7841db865fb134_九雷图片转换器.jpeg

米沙鄢野猪已从先前已知或假定曾经发生的六个岛屿中的三个中消除。 即宿务(该物种最近一次报告于1960年代),吉马拉斯和提卡群岛。 它在马斯巴特岛上已经濒临灭绝,即使尚未“功能性灭绝”,该物种于1993年最后一次被确认,当时据报道只有少数个体在一个地方生存。 因此,有生存潜力的种群只能在内格罗斯岛和班乃岛上最后剩下的森林碎片中生存(分别占陆地面积的6%和> 4%)。 尽管也证实了与这些散养的家猪或野猪杂交产生的遗传污染发生在大多数(也许全部)这些种群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分类为最高威胁状态为极度危险。据认为,它在其先前范围的95%以上已灭绝,仅发现有零碎的零散种群。除了失去合适的森林栖息地外,该物种还受到狩猎和破坏农作物被袭击的严重威胁。杂交是另一种威胁,最近的证据表明该物种可能与家猪繁殖。这在被偷猎者杀死的动物中很明显,这些偷猎者(以增加的频率)表现出这样的杂种特征,包括短吻口,大耳朵,鬃毛减少,身体更大,甚至斑纹。

米沙鄢野猪所有剩余的很少的种群都在广泛地分散和减少。因为人类的商业伐木作业,持续的低水平非法伐木和农业扩张(特别是刀耕火种和毁林)以及狩猎压力。内陆地区的当地农民和大城市的休闲猎手都在为食用其肉继续猎杀,这些物种的肉通常在当地市场和特色餐厅的价格至少是当地猪肉价格的两倍。不幸的是,减少或阻止狩猎的努力通常也因为这些动物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而消减,米沙鄢野猪可能会严重破坏现有森林边界内或附近种植的农作物,因此被视为害兽,因此被认为是合法狩猎活动的目标。最不幸的是,该物种还会与自由放养的家养和其他野猪杂交而受到遗传污染的威胁,并且几乎所有剩余的种群地点都证实了杂种的存在。

米沙鄢野猪已受到菲律宾法律的全面保护,尽管由于缺乏资源和其他因素,在大多数地区,包括许多“保护区”,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普遍较差。该物种分布在几个“自然公园”中,数量很少,包括坎拉翁山有8,000公顷;北内格罗斯有 18,000公顷;塔里尼斯山/巴林萨索湖有 11,000公顷;以及拟议的西班乃山自然公园约70,000公顷。但是,由于相关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缺乏一致意见,最后一个保护区的正式宣布最终受阻,此后宣布了多个单独的较小地区,尽管这些地区并未涵盖所有最重要的地点,也没有任何这些地区自宣布以来,由于没有任何相应的国家预算拨款,因此无法得到更好的保护。

维萨扬野猪养护计划(VWPCP)于1992年在菲律宾政府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部(DENR)与圣地亚哥动物学会之间新的协议备忘录(MOA)的支持下正式成立。美国ZSSD),以促进与保护相关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实施。这些措施包括广泛的调查和其他实地研究,教育意识运动,在建立新保护区方面的援助,各种人员培训和其他地方能力建设举措。后者还包括协助建立三个当地受威胁物种的救援和繁育中心(一个在班乃岛上,两个在内格罗斯岛),以建立结构合理的保护育种计划,从而建立和管理这些动物的纯种始祖种群,而这样做的机会仍然存在。此后的繁殖计划已扩展到当地和国际上的其他繁殖中心,并希望这也将使这些动物将来能够重新引入宿务和其他岛屿的选定地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极危(CR)。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