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西貒(Catagonus wagneri)外文名Chacoan Peccary、Tagua,无亚种。最初发现时草原西貒只有一些化石,且以为已经灭绝。到了1975年才于大查科平原发现它们仍然存活。原住民十分熟悉它们。
草原西猯比西猯科的其他两个物种体型更大,更重。它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有较长的背骨,较长的嘴吻,成比例的较大的头和较长的耳朵、尾巴和腿。颅骨与其他野猪物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口吻、鼻腔和鼻窦极度发育。与其他两个物种相似,草原西猯没有明显的性二态性。除怀孕外,雄性比雌性稍重。
像领西猯一样,草原西猯的领地其范围以凸多边形为基础,面积约为1,100公顷,在巴拉圭草原西猯分布的核心区域约为600公顷。密度估计值从少于1只/平方千米到高达9.2只/平方千米。在巴拉圭草原西猯分布区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的密度估计值为0.43只/平方公里。在阿根廷草原西猯分布地区,密度在被猎捕的地点之间为0.17只/平方公里,而在非被猎捕的地点之间为0.44只/平方公里。
草原西貒的兽群规模在1-9之间,平均为4.5。但是,在狩猎区,平均群体规模较小,从1-4不等。经常成群结队地旅行,最多有10只。是日间活动的动物,清晨最活跃,尤其会在早上活动,全天活跃,正午时分,会在树木和灌木丛的阴影下休息,黄昏时不活跃。群族会以一环形迁徙,约于42天就会回到原有的地方,以监视地盘,显示其所在区域的所有权。
草原西猯的远视力和嗅觉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防御策略,族群成员群族会组成一堵墙来保护自己,不过却很易成为狩猎的对象。尽管该物种并不是特别胆小或警惕,当受到惊吓时,它们会迅速逃离,抬起背上的长发,并从背腺喷出分泌物,大概是为了通过气味使这些群体保持在一起。它们会分泌一种奶状及有味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由背部的腺所分泌,涂抹在树上作记号,或透过磨擦分散到周围。这些分泌物与团体成员互相擦擦,也用作领土标记。它们虽然经常在泥中打滚,但却会在特定的地点排泄。这些社交哺乳动物通过各种声音交流,会以不同的叫声来沟通,包括咕噜声及牙齿的嗒嗒声。即使个体偶尔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有时会有撞及撕咬等行为,但该物种并不像其他物种那样具有攻击性。
大查科地区的干旱生境为草原西猯提供了非常坚实的植被基础。这些物种以各种仙人掌为主,这些仙人掌的种类包括管花柱属和变色仙人掌(Opuntia discolor),这两种仙人掌是白唇西猯的主要食物。草原西猯用它坚硬的鼻子把仙人掌滚到地上,把刺磨掉。也可以用牙齿拔出刺并吐出来。草原西猯的肾脏专门用来分解仙人掌中的酸。两室的胃也很适合消化像仙人掌这样的难消化的粗糙的食物。偶尔吃凤梨科植物的根,也吃相思科的豆荚和落下的仙人掌花。这种野猪会寻找由蚁丘形成的穴及建筑地盘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寻找盐渍地,从舔盐中吸取钙、镁和氯等基本矿物质。它们有时还会吃腐肉,甚至可能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草原西貒分布在南美洲,很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群族的数量亦因失去栖息地及被分隔而减少。也有猎杀及不明疾病的影响。物种数量在其有限的地理范围内零散分布,数量正在减少。该物种已从阿根廷查科的大部分地区消失,其原始范围已减少了约40%。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东部也有所减小。物种总数未知,但据估计1990年代初期有5,000人在巴拉圭生存。在阿根廷的密度和剩余栖息地的估计,估计2002年的数量为3,200只。这是在该地区2003年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之前。在阿根廷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草原西猯是该地区三种野猪中最稀有的一种,并且可能是最容易受到人类干扰的地方。
草原西猯的分布范围和数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人类狩猎,栖息地破坏和疾病。大猫科动物的捕食也是一个原因。其中,狩猎压力产生最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三个国家中,查科地区的所有野兽物种,无论发生在哪里,甚至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中,都遭到严重捕猎。草原西猯构成了以前丰富的丛林肉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草原西猯的皮比其他野猪的皮更薄且价值更低。例如,1988年在巴拉圭的皮草买家以每只约0.5美元的价格从定居者那里购买了草原西猯的皮。然而,它们仍然被狩猎和商业交易。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濒危(EN)。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