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氏麂
数据缺乏别名:普氏麂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是一种新发现的物种
详细介绍
朴氏麂学名Muntiacus puhoatensis,外文名Puhoat Muntjac,是一种新发现的物种,仅分布于越南的Pu hoat地区,这里和老挝接壤。也有科学家认为朴氏麂和罗氏麂同种,其栖息地和行为有可能是类似的。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数据缺乏(DD)。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越南的Pu hoat地区,这里和老挝接壤。
习性形态
被毛短而细;四肢细长,蹄狭尖;有大的上犬齿弯曲呈獠牙状 ,但较麝、獐的獠牙小;头骨略呈三角形,泪窝显著。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具角,角是雄麂的第二特征,同时是争偶的武器,其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初长出的角叫茸,外面包着皮肤,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随着角的长大,供血即逐渐减少,外皮遂干枯脱落。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发达,支撑身体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变小。雌麂有2对乳头。每胎产1~2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