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羚
无危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是津巴布韦的国兽,其中亚种大黑马羚是安哥拉的国兽
详细介绍
黑马羚(学名:Hippotragus niger)外文名Sable Antelope,共有5个亚种。
黑马羚族群一般在良好的栖息地可达30-75只雌羚及幼羚。由5只雄羚带领。雨季时族群会分成几个小群体;而旱季时则再组成大群体。一天约行1.2公里。在旱季时,黑马羚族群惯于蹲坐在同一片草地一星期以上,只有在找寻饮水或避阳时方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再回到同一个草地。但基本上黑马羚族群会一直迁移。年龄还长之雌性其族群地位越高。雄羚在成熟前都依附在雌羚群体中,三岁以后成熟离开雌羚群体而到雄群中生活。五岁后雄性第二性征发育使到雄羚开始寻求领土或得不到领土的话则过着独立的生活。居头羊地位的雄羚一般独自巡逻、标示领土。
黑马羚是草食性动物。主要吃草及树叶。
雌羚2.5岁后达性成熟,雄羚则需达3岁才成熟,成熟后的雄性尚不会进行交配。需待该雄性居领导地位方有权利与雌羚交配。产下幼羚的母羚将会组成一个母羚群体来照顾及保护幼羚,尤其是幼羚出三个星期内。三星期后幼羚对参于其他幼羚一起玩乐,只有喂食时间才回到母羚群体中。当幼羚达6-8个月后,母子的联系就更少,一般幼牛和其他幼牛一同生活,偶尔才回到母羚群体中。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赞比亚、津巴布韦。
引进:斯威士兰。
喜热带灌木林及热带草原。生活在大草原的林地,适应干旱地区生活,对干旱沙漠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习性形态
黑马羚体长190-255厘米,肩高117-143厘米,尾长40-75厘米;体重190-270kg。雌羚体型较雄羚小。雄羚的角又大又弯,约80-165厘米长,雌羚角则只有60-100厘米。尤其是雄羚体态优美,颈部强壮,颈背毛发直立,四肢稳健,表现出力的感觉。幼羚三岁后方可分办雄雌。雄羚体色较深黑及头顶长了一对较大的角。。体毛短而粗糙,雄羚体色为深灰或黑色;雌羚及幼羚(三岁以下)则是栗色。而指名亚种,雌羚亦在成熟后换棕黑色。眉及嘴鼻部有白显的白色条纹。腹部及臀部呈白色。两个月以下的幼羚体色为淡棕色并有不明显的斑点。
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内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质套(角鞘),套在骨质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随着骨心的生长而扩大;角上无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一般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且不更换角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