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水羚(学名:Kobus vardonii)外文名Puku,有2个亚种。
领地范围是靠雄性瓦氏水羚自己建立的。领地大小取决于该地区领地雄性的数量和合适的栖息地资源的可用性。单身雄性组成自己的群体,雌性往往以6-20只的小群出现。雌性的小群不稳定,因为成员不断发生变换。领地雄性在草地上摩擦自己的角,用颈部分泌物浸透草地。这些分泌物警告敌对的雄性,让它们不要进入另一个雄性的领地。如果单身雄性在领地雄性的区域,那么单身雄性会被赶走。如果它是另一个领地雄性,那么它会通过快速摇摆它的头部并使用视觉交流,试图吓跑另一个雄性。如果对方的雄性没有逃跑,就会发生战斗。雄性用角打架。在争夺领地的过程中,两只雄性之间发生了角冲突。获胜者可以保留领地。两个领地雄性之间发生的对峙明显多于领地雄性和单身雄性之间的对峙。追逐通常发生在领地雄性和单身雄性之间。即使单身雄性对领地雄性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性行为,也会发生这些追逐。
瓦氏水羚通常在清晨和傍晚进食。一起游走,一起吃草和睡觉。领地雄性会全年维护其领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这些独居的雄性会发出3-4声鸣叫哨,警告其他雄性远离。这种哨声也被用作向雌性示爱的一种方式。瓦氏水羚主要通过吹口哨进行交流,无论性别或年龄如何,它们都会吹口哨以警告其他掠食者的到来,幼羚会吹口哨以引起它们母亲的注意。
瓦氏水羚更喜欢吃粗蛋白含量高的植物。它们吃各种各样的多年生草,这些草因季节而异。硬叶画眉草(Eragrostis rigidior)是主要的食用草,因为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草成熟后,粗蛋白质的数量减少,瓦氏水羚会转吃其他植物来获取蛋白质。在3月份,它们92%的饮食来自宽叶臂形草(Brachiaria latifolia),但这是为了弥补维生素E。宽叶臂形草的粗蛋白质含量约为5%。瓦氏水羚比其他羚羊吃得更多,这种草的蛋白质含量高,但粗纤维含量低。
瓦氏水羚可全年繁殖,但在雨季的第一场大雨之后性生活更加活跃。领地雄性是一雄多雌制,它们会将雌性赶到自己的领地中。但有证据表明雌性会选择配偶。偶尔单身雄性会被允许进入交配领地。虽然可以全年繁殖,但繁殖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大多数交配发生在5-9月之间,以确保后代在雨季出生。这个季节的降雨量因年份而异;大多数幼羚出生于1-4月,因为此时饲料最丰富。每个繁殖季节每只雌性可产1仔。幼羚很难找到,因为它们是“隐藏者”,这意味着雌性将它们单独留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而不是与它们一起游走。雨季为雌性提供了高质量的草料以支持其泌乳,而茂密的植被有助于为隐藏的幼羚提供掩护。妊娠期持续8个月,幼羚在6个月后断奶。年长的幼羚从躲藏处出来并加入到羚群中。瓦氏水羚的性成熟期是12-14个月。
1999年统计的瓦氏水羚,估计总量规模为130,000只。对包含非洲最大的瓦氏水羚种群的基隆贝罗河谷进行的一次航测,采用了两种互补的方法来评估种群规模。使用与之前统计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时,数量估计为23,301±5,602之间,比之前1989年估计的55,769±19,428和1998年的66,964±12,629显著下降。然而,2013年,更密集的调查进行了(使用2.5公里横断面间距而不是10公里)专门计算瓦氏水羚,这导致总数估计为42,352±5,927。这些数字表明,在相当于不到三代(19年)的时间(15年)内,瓦氏水羚下降了3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近危(NT)。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