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蹄目

威氏鼷鹿

2022-08-26 08:45:28 250
威氏鼷鹿

中文名:威氏鼷鹿

别名:威氏小鼷鹿,云南鼷鹿

纲目:蹄目

科属:偶蹄目 鼷鹿科 鼷鹿属

体长:47厘米

体重:1.3-2kg

寿命:暂无考证

保护级别:一级

特色:一种体型非常小的原始鹿类

威氏鼷鹿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前肢短,后肢长,尾短,适于跳跃。面部尖削而长。额顶无角。雄性有发达的上犬齿,露出唇外呈獠牙状。上体、体侧麂黄色,颈下侧有显著白色条纹,胸腹部淡棕黄色。
主要以植物叶茎为食物,以嫩叶、茎杆和浆果为主食,青草为副食。

威氏鼷鹿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威氏鼷鹿主要分布于泰国、老挝北部,中国仅见于云南南部勐腊县,是仅有的一种鼷鹿。2015-2016年的调查结果将威氏鼷鹿的物种分布地理北限进一步向北扩展,表明该物种在西双版纳乃至中国境内分布范围要比之前了解的更广泛,勐腊县东北部中老跨境区域高海拔的南腊河上游区域可能存在威氏鼷鹿的重要栖息地。
威氏鼷鹿主要栖息于热带稀树草丛、灌丛和阔叶林。喜欢在热带次生林、灌丛、草坡等地带活动,有时也会进入农田。2015-2016年间,北京师范大学学者在西双版纳勐腊县东北部的中国——老挝跨境区域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发现威氏鼷鹿出现在勐腊县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海拔接近1000米。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威氏鼷鹿在中国有分布,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威氏鼷鹿出现在海拔超过700米的区域。国际上此前一般认为小鼷鹿的分布海拔不超过600米。

威氏鼷鹿的详细介绍

威氏鼷鹿外文名 Williamson's Chevrotain,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原始鹿类,无亚种。

1661475258952382.jpeg

威氏鼷鹿属于分布于泰国和老挝北部和中国云南省勐腊县的一种鼷鹿,原与爪哇鼷鹿(Tragulus javanicus)一起被划归为小鼷鹿(Tragulus kanchil)的一个亚种,2004年起爪哇鼷鹿与威氏鼷鹿成为了独立物种。1916年,一位名叫“威廉姆逊”的人根据泰国北部“帕府”发掘的头骨等材料,描述了“云南鼷鹿”,所以云南鼷鹿也被称为“威氏小鼷鹿”,其学名“Tragulus williamsoni”带有威廉姆逊的名字。

威氏鼷鹿是夜行动物,主要在清晨和黄昏外出觅食,常在清晨和黄昏于溪沟边有水草的附近活动和觅食,本来身材就袖珍,又不像鹿科动物那样有发达而坚硬的角可以防身,它们的战斗力基本是“负分”,因而生性胆小机警,靠林间隐蔽和敏捷的行动躲避危险——可以像兔子一样跳跃奔跑,受惊时也能游泳逃走。一般单独活动。喜水,善于隐蔽。听觉、嗅觉均较敏锐

威氏鼷鹿可全年繁殖,孕期4-6个月,每胎一崽(偶见两崽),产崽后不久就可以继续发情,甚至能一边哺乳一边怀孕。幼崽出生后很快就能站立活动,5个月左右就达到性成熟。

由于一些分类学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关于发生范围、威胁、栖息地偏好和海拔范围的数据缺乏,因此无法评估威氏鼷鹿的状况。在泰国、中国和印度支那北部高山地区的威氏鼷鹿种群数据缺乏,阻止了对发生程度的猜测,从而阻止了红色名录标准的应用。虽然在该物种的可能范围内狩猎占比很重,并且那里的栖息地扰动正在增加,但由于对种群水平对物种的影响缺乏了解,因此排除了基于衰退的标准的推论应用。尽管自1916年以来一直没有记录,但似乎没有理由将其视为可能已灭绝的候选者,因为缺乏记录被认为反映了缺乏合适的调查。因此,该物种被确认为数据不足。但即使是少量的当前信息也可以对物种进行分类,并且可以保证近危或受威胁类别之一。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3.1——数据缺乏(DD)。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