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外文名River Deer,有2个亚种,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
獐不结大群,居或成双活动,最多3-5只在一起。行动时常为窜跳式,迅速。獐生性胆小,两耳直立,感觉灵敏,善于隐藏,也善游泳,人难以近身。
雄性獐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会用尿液和粪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当别的雄性入侵时,如果威胁无效领地内的雄獐会向对方发起进攻。争斗中双方都会使用自己的獠牙来试图刺伤对方的头部,颈部或者背部。打斗通常在其中一方低头认输或者逃跑的情况下结束。雌性獐在繁殖季节以外不具有很强的领地性,但是在小鹿出生的前后这段时间母鹿会显示出攻击性,把靠近小鹿的其他母鹿驱赶走。
獐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常用眶下腺的分泌物和粪尿等来标记。有明显的繁殖季节,但发情期却随着地点和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发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在中国,交配发生在11月到翌年的1月之间,高峰期在12月,孕期6个月左右,大多数幼仔出生在5月底和6月。在欧洲的动物园中,交配通常发生在5月。此时雄性会跟踪雌性,根据气味判断雌性是否发情。多数交配会发生在雄性的领地内。
雌獐的妊娠周期通常为170-210天,每年5月到7月为产仔高峰期。雌性分娩时通常会单独离开平时活动的区域,会选择开阔地带分娩,每胎2-3仔,多者达8仔,比其他任何种类的鹿都多。然而,在对动物园的调查中,发现通常每胎只有2个后代,偶尔有3个。1龄獐平均产2.17仔,成年獐平均产2.73仔。在野外雌獐产下小獐后,就会将它们带到植被茂密的区域隐藏起来。幼仔在最初的几周内一直处于隐蔽状态,只有在母亲来哺乳时才会出现。幼仔出生后10余分钟就能站立,体重为870克左右,胎毛细软,全身为灰褐色,杂有浅棕色斑点,1个月以后随着胎毛的脱换和夏毛的生长而消失。
生境改变及过度捕猎是导致獐数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区绝迹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又是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原来多高草丛和芦苇的湿地,大部被垦为农田;残留芦苇,在冬季全部割尽,破坏了獐的栖息环境和隐蔽场所,加上农民为吃其肉而过量捕猎,其主要栖息地在平原、江湖岸边、海滩或低丘林缘,易被人追捕杀绝。
在獐分布区内,已有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等。但包括保护区内也未受到真正的保护,因其繁殖力较高,只要环境不被破坏,当前并不存在绝灭的危险。如在舟山星罗棋布岛屿间和鄱阳湖草滩间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能在岛屿间作数公里的游泳,逃避猎民的追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