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鼠兔昼夜活动,行动敏捷,常相互追逐要嬉,遇敌很快入洞。
藏鼠兔的洞系复杂,出口多者达5-6个:出口一般开于草垛和树根处。洞口椭圆形,直径4-4.5cm。在落叶松林和高山灌丛,洞道多利用石块的缝隙,洞口和洞道很不规则,洞口入土一般是斜向的,因石块大小不同,形状、排列也不相同。藏鼠兔的洞穴一般可分三类,每种洞穴均有不同的用途。第一类是复杂洞穴,常集群分布在灌丛处,洞系较为规则,洞口入土有垂直的、有斜向的,斜度大小不一。由洞口出土后洞道与地面平行,再分岔蜿蜒通至各个洞口,长度达350cm,分岔长100cm以上,洞道平均直径8-10m,距地表面6-8cm。第二类为简单洞穴,有2-3个洞口,洞道较短,长100-150cm。距地表面5-7cm,常有1-2个分支,每分支上盲道较少。这种洞穴常分布在复杂洞穴之间。第三类是临时洞穴,极简单,一般只有一个出口,一个盲端。洞道长度约70-100cm,直径不规则,为临时避敌之用。这类洞穴数量极少。由于在高山永冻层不到1m的地带,藏鼠兔不可能把洞穴挖得很深,所以分散的洞穴系统使它们可以拥有广阔的觅食范围,而且在危险的时候能及时躲入最近的洞穴里。
藏鼠兔雨天也出外寻食。多以莎草科与禾本科植物的茎、叶为食,也吃其他植物的根、叶。藏鼠兔很容易受到几种捕食动物的捕食,它们不会离开自己安全的洞穴太远。藏鼠兔的觅食行为受天敌的影响很大,首先,它宁可在洞穴附近过牧的草场觅食,也不远离洞穴到比较丰美的草场觅食。其次,最容易遭到攻击的年幼个体比成年个体的活动范围更加靠近自己的洞穴。怀孕的雌兽因需要更多的食物,才不得不扩大觅食范围,但离洞穴越远,遭到捕食的风险也越大。
藏鼠兔每年5月开始繁殖,每胎仔数3-5只。一些食肉类动物和猛禽都是藏鼠兔的天敌。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