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湍蛙
二级别名: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详细介绍
海南湍蛙是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头长、宽几乎相等;吻短而高,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颊部几乎垂直;鼻孔位吻眼中间或略近吻端;鼓膜很小;上颌齿甚发达,无犁骨齿;下颌前侧有2个发达的齿状骨突;舌呈长椭圆形,后端缺刻深。主要分布省份:海南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吊罗山 尖峰岭 坝王岭(昌江、白沙)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五指山
该蛙生活在海拔800m~850m水流湍急的西边岩石上或瀑布直泻的岩壁上。成蛙白天常攀爬在瀑布旁的悬崖绝壁上,受惊扰后跳入瀑布内牙缝中,晚上躲在西边石上或是灌木职业上。4~8月为繁殖期,卵群成团粘附在瀑布内岩缝壁上。蝌蚪栖息于溪面宽阔、两岸植被丰茂、溪内多巨石的急流水中,常吸附在石块底面。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南(东方、琼中、五指山、昌江、白沙、乐东、三亚、陵水)。
生活于海拔80-850m水流湍急之溪边岩石上或瀑布直泻的岩壁上。4-8月繁殖,卵群成团贴附在瀑布内岩缝壁上。
习性形态
头的长宽几乎相等;鼓膜很小,无犁骨齿,下颌前侧有2个大的齿状骨突;背面橄榄色或褐黑色,有不规则黑色或橄榄色斑上唇缘有深浅相间的纵纹;四肢背面横斑清晰,股后方有网状黑斑;腹面肉红色。雄蛙无婚垫,无声囊,亦无雄性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