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佛树蛙
二级别名:洪佛泛树蛙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体较扁平,鼓膜明显,背面绿色
详细介绍
洪佛树蛙为两栖类树蛙科动物,体较扁平,吻端略钝尖,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鼓膜明显,前肢短而粗壮,指端具吸盘,趾蹼缘缺刻深,背面绿色,散有稀疏的乳白色细点,体侧和隐蔽部位及指、趾吸盘为乳黄色,腹面淡黄色,卵粒小,呈象牙色。洪佛树蛙常见于海拔1100m左右的山区,栖息于与小溪相连的小水塘边的灌木枝叶上。洪佛树蛙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都江堰、汶川。
洪佛树蛙繁殖季节为6月。洪佛树蛙在静水域边的泥窝内及草丛中产卵,卵群均被包埋在泡沫状卵泡内,卵孵化后,随液化的卵泡和雨水的冲刷,小蝌蚪即从树上掉入下面的水塘中或流入其下的池塘内,蝌蚪在静水域中生活约2~3月变态成幼蛙,并登陆到草丛中营陆栖生活。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都江堰、汶川)。生活于海拔1100m左右的山区小水塘边,6月期间在水塘边见到乳白色卵泡。常栖息于与小溪相连的小水塘边的灌木枝叶上。蝌蚪在静水塘内生活,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体长16mm。
习性形态
鼓膜显著,距眼后角很近;犁骨齿两小团。背面布满均匀的小痣粒,不成刺状;咽胸部有少数扁平疣,腹部和股部腹面密布扁平疣。背面绿色有稀疏的乳白色小斑点;体侧和隐蔽部位及指、趾吸盘为乳黄色;腹面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