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大头蛙
二级别名:大头蛙、脆皮蛙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外形与版纳大头蛙很相近,头长与宽几乎相等,头体略扁,尾较长。
详细介绍
外形与版纳大头蛙(Limnonectes bannaensis)很相近,从地理分布看,脆皮大头蛙仅分布于中国海南岛;版纳大头蛙分布于中国云南和广西以及广东西部边缘。
脆皮大头蛙生活在海拔290-900米的山区平缓的浅水流溪内,溪内多为大小卵石或石块,水质清澈,水的流量较小而浅,多在石块间流过,溪两岸有高大乔木或灌丛,该蛙多在石块间或石下活动,行动敏捷,跳跃力强,稍受惊扰,立即用后肢翻起浪花,随后钻入石下或石间。翻石后必须快速捕捉才能捉到,但因蛙体皮薄肉嫩骨骼易脆,捕捉时用力稍大,则导致皮破甚至骨折。
由于脆皮大头蛙分布区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过度捕捉,其种群数量减少。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南(海口、琼中、陵水、白沙、檐州、乐东、三亚、东方、昌江、万宁)。
生活于海拔290-900m山区小溪流内。2-8月繁殖;蝌蝌底栖于石块下或石间。
习性形态
皮肤较光滑且极易破裂,从眼后至背侧各有1条断续成行的窄长疣,但无背侧褶; 体背面棕红色,上、下唇缘有黑斑,背中部有1个W形黑色斑,有的个体有1条浅色脊线;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3-4条;腹面浅黄色,咽喉部及后肢腹面有棕色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