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所发表的两栖类系统发生学研究将原本的蟾蜍属(Bufo)重新调整,其中的黑框蟾蜍归类于新设的一属Duttaphrynus ,学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但在IUCN红色名录上则仍沿用较普遍的旧名Bufo melanostictus 。
蟾蜍不受人待见主要是因为它长得麻麻赖赖的,这容易引起人感官上的不适,这导致了人们不喜欢它们,甚至会故意地伤害它们。
虽然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蟾蜍,但是蟾蜍对我们人类的益处甚至要超过了青蛙。首先,蟾蜍是一种高度自由的两栖动物,它们不像青蛙那样借助皮肤呼吸,所以即使白天,它们依然能够上岸,而蟾蜍的猎物与青蛙高度一致,都是以各类昆虫为食。在这些昆虫中有大量的农业害虫,这也是我们在下地翻土时为什么总是能翻出蟾蜍的主要原因,而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发现:蟾蜍一天消灭的害虫量是青蛙的两倍还要多,这一点让“农田卫士”青蛙都有些汗颜,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护好它,而不是伤害它。
虽然行动迟缓,但却很少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和侵害,这是因为它体内和皮肤上的疙瘩包内有毒腺体,能分泌出白色剧毒汁液,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在香港除了红脖游蛇及眼镜蛇因不受其毒液影响外,其它蛇类一般不选择捕食黑眶蟾蜍。
黑眶蟾蜍的皮肤腺和耳后腺上的分泌物能制成蟾酥、药用。需要注意的是,它们是有毒的,具体的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生存能力强,未受到重大威胁。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黑眶蟾蜍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黑眶蟾蜍是“三有保护动物”。黑眶蟾蜍是常见的一种蟾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未经许可私自捕猎、贩卖黑眶蟾蜍均属违法行为,人工养殖黑眶蟾蜍也要办理“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