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蟾蜍
二级别名:癞蛤蟆,圆腺蟾蜍,Stejnegeds toad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体形小;无鼓膜;耳后腺短略呈圆形,长、宽之比约为5:4。
详细介绍
史氏蟾蜍为蟾蜍科蟾蜍属的两栖动物,俗名癞蛤蟆。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区河流附近的杂草及灌丛中以及喜栖石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00至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朝鲜。
白天常隐蔽在杂草及灌丛中,多栖于石下;夜间多在19–23时或雨天出外活动觅食,行动缓慢,善爬行;觅食昆虫及其幼虫、蚯蚓等小动物。每年9月末入蛰,在水底越冬;翌年3月末至4月初出蛰,并抱对产卵,卵粒排列在胶质卵带内,每只雌蟾产卵700–960粒。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辽宁(丹东市郊区、宽甸、庄河、本溪、抚顺),吉林(临江)。国外分布于朝鲜开城。
生活于海拔200-700m山区河流附近杂草及灌丛中或石块下.
习性形态
无鼓膜,无耳柱骨;上颌无齿,无犁骨齿。皮肤粗糙,背面密布小锥状;两眼后各有1行小凛粒排于耳后腺内侧,呈倒八字形,肩部背面小瘰粒排成八字形;背部及后肢背面有小圆瘰粒;腹面有扁平小疣。体背面灰褐色或棕褐色,肛孔上方有1条浅色脊纹;背部黑纹呈八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