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两栖动物>>无尾目

原髭蟾

2022-10-13 17:55:34 416

原髭蟾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鼓膜不清楚;上颌具齿,无犁骨齿。头体背面皮肤布满网状细肤棱;四肢背面具肤棱。体和四肢腹面具细小粒;体侧具小白疣,股后腺不清楚。体和四肢背面灰红褐色,有黑色斑点,体后部和体侧斑点较多;雌蟾头侧为浅红褐色;眼球上部浅蓝色,下部黑色;四肢具黑褐色横纹。

原髭蟾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屏边大围山、河口)。

生活于海拔1300-2100m的山区溪流内。

原髭蟾的详细介绍

原髭蟾,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与其他蟾科动物相比,髭蟾的蝌蚪期长,易遭天敌吞食,成活率低,所以原髭蟾为世界级的珍稀动物。雄性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此乃中国角怪的名称由来,也被称为“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

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成蟾栖息在海拔700~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白昼隐匿在石隙、土洞、杂草或树根下。夜出觅食,主食蝗虫、蟋蟀、叩头虫、竹蝗、金龟子、等多种农林害虫。蝌蚪大而粗壮,全长可达100毫米以上。后背与尾基交界处一般均有醒目浅色的Y字形斑。角质颌强。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也吞食小蝌蚪。一般昼伏夜出。经1~2年才能完成变态。


平时髭蟾不会轻易露面。 到了求偶时节,夜晚时分方在千米高山的林涧中鸣叫。


每年冬天11月上、中旬繁殖(注:多数两栖动物早已进入冬眠,髭蟾此习性相当奇特)。在山溪内才抱对、产卵,卵灰白色,卵径约3.5毫米,卵群呈团状或圆环状,卵群在水中飘荡,最后卵粘附于水中石块上,卵群含卵量多为200-500粒。约半个月的产卵期过后则销声匿迹。


受精卵约经一个月孵出蝌蚪,蝌蚪也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缓流处或回水荡内,全长可达91毫米,其中头部和身体约长31毫米。蝌蚪背面为深棕色,尾灰棕色,有深色斑,体尾交界处有浅色的“Y”形斑。蝌蚪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在石缝内,夜晚以苔藓、藻类为食,蝌蚪需越冬两次,约3年才变态为幼蟾。髭蟾的蝌蚪期长,易遭天敌吞食,成活率低。


原髭蟾为为中国特有属,现有5种:

①峨眉髭蟾,上唇缘每侧有角质刺5~8枚;

②崇安髭蟾,每侧多为1枚,产于福建武夷山;

③雷山髭蟾,每侧2枚,无声囊,产于贵州雷山;

④瑶山髭蟾,每侧多为2枚,有声囊,产于广西瑶山、湖南和浙江等地,

⑤哀牢髭蟾,每侧有10~16枚;产于云南。


原髭蟾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种群数量很少。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