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齿突蟾
二级别名:木里猫眼蟾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本种与刺胸齿突蟾相近。但本种雄蟾胸腺上黑刺粗大而稀疏,在10平方毫米内有刺10-26枚;肛周围、股部及腹面有小疣。
详细介绍
木里齿突蟾是一种齿突蟾属的两栖动物,身体为褐色,肚皮为灰白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木里)。
成蟾白天多在植被丰富的平缓山溪及其附近,一般栖于溪内或溪边石下或倒木下;夜间在溪边爬行,行动缓慢。5月中、下旬为繁殖盛期,个别可延迟到6月中旬。雌蟾产卵200粒左右,卵群黏附在石块底面,呈团状或圆环状。解剖两个雌蟾,输卵管内待产卵直径2.6-2.8mm。蝌蚪多在大溪边缓流处,栖于水底,白天多隐蔽在石下或在石隙间游动。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木里)。
生活于海拔3050-3400m高山区的平缓山溪及其附近。
习性形态
鼓膜、鼓环和耳柱骨均无;上颌无齿,无犁骨齿。背部粒较小或不明显;整个腹面呈皱纹状,腋腺远小于胸腺,无股后腺。体背面暗橄榄褐色,有深色斑,两眼间具棕黑色三角斑;腹部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