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赖旭龙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古DNA研究,发现了此前未知且现已灭绝的老虎遗传支系。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发表。
此前,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吉林通化大安镇的一处溶洞中,发掘出大量古生物化石,并将其中部分斑鬣狗化石提供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DNA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对化石中残存DNA的分析鉴定,研究人员意外发现其中一块残破的下颌骨并非斑鬣狗,而是属于老虎(以下称大安虎),其年代距今已经超过4.35万年。
在生物学分类上,老虎的演化历史、生存状态均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认为,当前老虎的各地理亚种均分化自一个距今约11万年的祖先种群。
为探究大安虎与现生老虎各地理亚种的亲缘关系,研究人员加大了对大安虎下颌骨化石的古DNA提取及二代测序文库构建等工作,从24个测序文库中,组装得到大安虎接近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及部分核基因组信息。
基于大安虎和所有现生老虎遗传成分对比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大安虎不同于任何现生老虎,属于此前未知且现已灭绝的遗传支系,这一支系与现生老虎的祖先,在约26万年前就已分道扬镳。
对于现生老虎的研究,只能揭示它们直系祖先的演化历史。大安虎基因组的测定和解析,表明在老虎的演化历程中,有部分遗传支系丢失,所有现代老虎只是其中一个支系的后代。
研究人员解释,现在的东北虎、华南虎等老虎,彼此之间就像是堂兄弟,大安虎和现代老虎则是远房亲戚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古DNA数据之前,消失的老虎支系的遗传信息,一直被尘封在破碎的、易被误读的化石中。古DNA研究使得灭绝的老虎支系重见天日,为系统全面地探究老虎的演化历史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