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黑冠长臂猿(学名:Nomascus concolors)英文 Black Crested Gibbon、Black Gibbon、Concolor Gibbon、Indochinese Gibbon、Western Black Crested Gibbon,法文 Gibbon Noir,西班牙文 Gibón de cresta negra,德文 Westlicher Schopfgibbon,有2个亚种。西黑冠长臂猿在1986年以前,曾经被认为有4个亚种(N.c.concolor、...
海南长臂猿(学名:Nomascus hainanus)外文名Hainan Gibbon、Hainan Black Crested Gibbon、Hainan Black Gibbon、Hainan Crested Gibbon,无亚种。海南长臂猿与其他长臂猿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种群较大,营家族式生活,一般以3-5头至7-8头的家庭群为活动单位,有时甚至每群10余只。社群配偶制为“一夫多妻”制,即一只成年雄性...
越南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外文名Tonkin Snub-nosed Monkey,无亚种。越南金丝猴分小群体活动,通常由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组成,也有多只雄性的群体,多个小群体共同分享一片栖息地。白天活跃,通过四肢爬行,爬坡和跳跃,甚至悬挂在树枝上。虽然有些活动也发生在地面上,但通常穿过森林冠层,在树上活动的...
栗红叶猴学名Presbytis rubicunda,特别喜欢在高大的树上活动,很少到地面,晚上也睡在大树上。几乎只吃叶子,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婆罗洲的藤蔓植物和一些稀有树木的幼叶和一些不甜的水果。我们常常提到猴子就会想到猴子喜欢吃香蕉,奇怪的是香蕉对于栗红叶猴来说是致命的。因为香蕉会破坏胃酸平衡,带来严重的消化不良,甚至...
何氏叶猴学名Presbytis hosei结群活动,白天活跃。主食较坚韧的树叶,也吃水果、花和昆虫。下分四个亚种,其中一个亚种,Presbytis hosei canicrus 于2005年在其原分布地、婆罗洲东北部被宣布绝种。2011年6月在印尼东加里曼丹省重新被发现。每次只产1个猴崽。一夫多妻制,一般4--5岁达到性成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金斑喙凤蝶作为中国的特有珍品,被誉为“国蝶”、“蝶之骄子”。它珍贵而稀少,是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排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又有“梦幻蝴蝶”和“世界动物活化石”之美誉。金斑喙凤蝶是亚热带、热带高山物种,喜欢吸食一种杜鹃花科植物的花蜜。它常飞翔在林间的高空,也时而停在花丛间,其姿态优美,华丽高...
雪虎是白虎基因进一步变异的结果,出现概率为10万分之一。属孟加拉虎银白色变种,世界珍稀动物。全世界动物园里也仅有几十只。雪虎的毛色比白虎更加洁白,条纹也显得不明显,颜色比较浅。 中国的动物园也仅有7只。世界首只白虎是在印度发现,所以白虎是印度的国宝。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玛德琳”,是中国首只雪虎,生于1990...
白化孟加拉虎(英文名:Bengal White Tiger)外文名Bengal Tiger (white),也称孟加拉白虎,简称“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黄色底黑色条纹的毛发转变成白底黑纹。第一只野生孟加拉白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发现并捕获,被取名为“莫罕”。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孙。第一只...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外文名Bengal Tiger,是老虎的指名亚种,又名印度虎,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虎亚种。孟加拉虎的栖息地较广,一只老虎的领地从十几至上百平方千米不等,视猎物丰富程度,领地地形等多方面因素而定。领地范围估计是雌性10-21㎞²,雄性30-79㎞²。孟加拉虎采用多种方式来标记自己的...
华南虎 (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外文名south China tiger,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在中国分布,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亦称“中国虎”,在野外已灭绝。华南虎主要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森林山地。华南虎虽不喜欢长途泅水,却能游过较狭窄的海峡,所以还出现在像厦门等地的岛屿上。多单独生活,不成群,多在夜...
东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ssp.altaica)英文 Amur Tiger、Altaic Tiger、Korean Tiger、North Chinese Tiger、Ussuri Tiger,法文 Tigre de Sibérie,俄文 Tigr,是虎的亚种之一。是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它的名字和其他老虎一样,源于它曾经游荡的地方,100年前,该物种在西伯利亚、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
中华蛩蠊(学名:Galloisiana sinensis)是蛩蠊科、蛩蠊属昆虫,无亚种。中华蛩蠊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主要食物为植物(苔藓)和小虫。中华蛩蠊的活动时间在夜晚,主要活动方式为爬行,行动敏捷。中华蛩蠊为卵生成长,因为成虫无翅,所以变态显得不明显。雌虫一次产1枚卵,卵黑色,选择的产卵地多在土壤中、石块下或者是苔藓里...
黄唇鱼(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外文名Chinese Bahaba,无亚种,是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鱼类。黄唇鱼在水清时集群,水浊时分散。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在农历23~26日最低潮、平流水、吹东风时,黄唇鱼苗便会成群浮上水面;当开始涨潮、水流动、不是吹东风时,黄唇鱼苗便散群下沉。黄唇鱼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
川陕哲罗鲑拉丁学名Hucho bleekeri,世界上5种哲罗鲑属鱼类中分布最南(北纬29-33°)的种类。川陕哲罗鲑属冷水性鱼类,喜栖居于深水河湾及流水环境,底质为砾石或砂石、海拔700-1200米的山麓溪流,两岸多高山遮蔽、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溶氧量及水温较低的水域。性活泼健泳、凶猛,喜单独活动。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其食物主...
扁吻鱼拉丁学名Aspiorhynchuslaticeps,外文名Big-Head Schizothoracin,是随着青藏高原的抬起而逐渐定居于西北地区的物种,生活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地处干旱荒漠、水位变化较大、水温较高的静水水体或缓流的湖泊之中。栖息地大多河床宽阔,底质多为土壤,沿岸多为放牧草场。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盐冲流入水,鱼类饵料生物...
勺嘴鹬繁殖于苔原,迁徙及越冬时则多见于沿海滩涂湿地。在繁殖早期若第一窝卵损失则会产下第二窝卵,因此允许保育人员采集第一窝卵用于人工抚育。由于其特殊的喙形,其觅食方式主要为在浅水中如吸尘器般左右或前后移动喙端滤食;或有时如沙锥般将喙抬离水面又竖直向下插入水中。因此在滩涂上觅食时并不常见与红颈滨鹬混群:...
北方铜鱼拉丁学名Coreius septentrionalis (Nichols),外文名Northernbronze-gudgeon,为鲤形目鲤科铜鱼属的淡水鱼类,俗名鸽子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北方铜鱼常成群活动。冬季潜伏于深水处的岩石下或深沱中,开春溯游产卵。生殖期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产卵,卵沉性,但可随水漂流发育。9-10月份退至下游。幼鱼食其它鱼...
鲥的拉丁学名是Tenualosa reevesii,外文名Hilsa herring 、Seasonal shad 、 Reeves’ shad,无亚种。鲥(Tenualosa reevesii)是在1846年,由苏格兰海军外科医生及博物学家理查森(John Richardson,1787-1865),在《大英科学促进协会报告(Report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中《中...
达氏鳇拉丁学名Huso dauricus,外文名kaluga sturgeon,无亚种。达氏鳇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其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鳇鱼学名为达氏鳇,是鲟鱼的一种,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达氏鳇性情凶猛,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能活50年以上。黑龙江...
莽山烙铁头蛇拉丁学名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是中国的特有的巨型毒蛇种,俗称“小青龙”。莽山烙铁头蛇的食性为肉食性,它们会适时的对猎物进行跟踪,找准机会进而捕食。在饲养条件下食鼠、蛙、鸟等。莽山烙铁头蛇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下旬,一直持续到7月,其每次产卵数量为20到27枚,其卵重约31—41g。卵径为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