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一级动物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该名单收录了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梅花鹿、穿山甲等在内的23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从类目来看,雉科动物最多,有23种,其次是牛科,17种,然后猴科13种,鹰科12种,鹿科9种,长臂猿科8种,须鲸科、猫科各7种,鹤科、灵猫科、麝科、小鲵科各6种。从纲来看,哺乳纲最多,共计有99种动物,鸟纲次之,也有92种,其次是爬行纲19种,硬骨鱼纲10种,两栖纲7种,昆虫纲3种,肠鳃纲2种,珊瑚纲、双壳纲、头足纲各一种。

保护名单

物种
哺乳纲灵长目蜂猴、倭蜂猴、台湾猴、豚尾猴、喜马拉雅山长尾叶猴、印支灰叶猴、黑叶猴、菲氏叶猴、戴帽乌叶猴、白头叶猴、肖氏乌叶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怒江金丝猴、西部白眉长臂猿、东部白眉长臂猿、天行长臂猿、白掌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

鳞甲目印度穿山甲、马来亚穿山甲、穿山甲

食肉目豺、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大斑灵猫、大灵猫、小灵猫、熊狸、小齿狸、长颌带狸、荒漠猫、丛林猫、金猫、云豹、花豹、虎、雪豹、普通海豹

长鼻目亚洲象

奇蹄目普氏野马、蒙古野驴、藏野驴

偶蹄目野骆驼、威氏鼷鹿、安徽麝、林麝、马麝、黑麝、喜马拉雅麝、原麝、黑麂、豚鹿、梅花鹿、西藏马鹿(包括白臀鹿)、塔里木马鹿、坡鹿、白唇鹿、麋鹿、驼鹿、印度野牛、爪哇野牛、野牦牛、蒙原羚、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秦岭羚牛、四川羚牛、不丹羚牛、贡山羚牛、赤斑羚、喜马拉雅斑羚、塔尔羊、西藏盘羊、台湾鬣羚、喜马拉雅鬣羚

啮齿目河狸

海牛目儒艮

鲸目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蓝鲸、小鳁鲸、塞鲸、布氏鲸、大村鲸、长须鲸、座头鲸、白鱀豚、恒河豚、中华白海豚、长江江豚、抹香鲸
鸟纲鸡形目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斑尾榛鸡、黑嘴松鸡、黑琴鸡、红喉雉鹑、黄喉雉鹑、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蓝鹇、褐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

雁形目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头硬尾鸭

鸽形目小鹃鸠

鸨形目大鸨、波斑鸨、小鸨

鹤形目白鹤、白枕鹤、赤颈鹤、丹顶鹤、白头鹤、黑颈鹤

鸻形目小青脚鹬、勺嘴鹬、黑嘴鸥、遗鸥、中华凤头燕鸥、河燕鸥

鹱形目黑脚信天翁、短尾信天翁

鹳形目彩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

鲣鸟目白腹军舰鸟

鹈形目黑头白鹮、白肩黑鹮、朱鹮、彩鹮、黑脸琵鹭、海南鳽、白腹鹭、黄嘴白鹭、白鹈鹕、斑嘴鹈鹕、卷羽鹈鹕

鹰形目胡兀鹫、白背兀鹫、黑兀鹫、秃鹫、乌雕、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白腹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

鸮形目毛腿雕鸮、四川林鸮

犀鸟目白喉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

隼形目猎隼、矛隼

雀形目黑头噪鸦、灰冠鸦雀、金额雀鹛、黑额山噪鹛、白点噪鹛、靛冠噪鹛、黑冠薮鹛、灰胸薮鹛、棕头歌鸲、栗斑腹鹀、黄胸鹀
爬行纲龟鳖目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四爪陆龟、红海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鼋、斑鳖

有鳞目大耳沙蜥、鳄蜥、孟加拉巨蜥、圆鼻巨蜥、西藏温泉蛇、香格里拉温泉蛇、四川温泉蛇、莽山原矛头蝮

鳄目扬子鳄
两栖纲有尾目安吉小鲵、中国小鲵、挂榜山小鲵、猫儿山小鲵、普雄原鲵、辽宁爪鲵、镇海棘螈
硬骨鱼纲鲟形目中华鲟、长江鲟、达氏鳇、白鲟

鲱形目

鲤形目北方铜鱼、扁吻鱼

鲇形目长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级动物 家养畜禽 昆虫 问题 淡水鱼 海洋馆
虎头海雕

虎头海雕

虎头雕,海雕,羌鹫

猛禽 一级

特点:世界上最大的雕

虎头海雕外文名Stellers Sea Eagle,是大型猛禽,有2个亚种。虎头海雕在中国仅有指名亚种,极为罕见,仅记录于河北滦南、山西榆次、辽宁大连和营口、吉林珲春、黑龙江抚远,以及台湾新竹和嘉义等地。除台湾为迷鸟外,其他各地的居留情况也尚不清楚,其中吉林、辽宁可能为夏候鸟,河北可能为冬候鸟,山西可能为旅鸟。大部分虎...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

黑鹰,腰玉

猛禽 一级

特点:尾羽是非常珍贵的羽饰

玉带海雕外文名Pallas's Fish Eagle,属大型猛禽,无亚种。玉带海雕栖息于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的开阔地域,平原或高原湖泊地区均有栖息,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也吃蛙和爬行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有时偷吃家养水禽和偷窃其他鸟类的食物。经...

北白颊长臂猿

北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灵长目 一级

特点:雄性体毛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雌性体毛为桔黄色至乳白色,腹部没有黑色的毛。

北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目、长臂猿科动物。栖息于高大的原始和退化的常绿和半常绿森林中。在越南西北部和老挝北部,这些动物生活在亚热带气候中,没有霜冻的冬季短暂且不太冷。在越南,发现该物种的海拔高度为200-1,000米之间,最高记录达海拔1,500米,然而,2011年发现了个体由于低地森林砍伐,大部分海拔超过700米。在老挝,从...

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

白腹雕,白尾雕

猛禽 一级

特点:叫声简单,是海上和陆地上出色的捕猎者

白腹海雕外文名White-bellied Sea Eagle,是大型猛禽,无亚种。白腹海雕通常单只或成对沿着海岸在水面上低空飞翔,两翅煽动缓慢而有力,有时也在高空翱翔和滑翔。当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的时候,两翅常上举成“V”字形。有时也栖息于开阔地区的树上或地面上较高的地方。它既在海上觅食,也在陆地上空寻找食物,常沿着海面飞行。...

镇海棘螈

镇海棘螈

镇海疣螈

有尾目 一级

特点:背和体侧均呈黑色,有蜡光,腹部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头部大,四肢细长。

镇海棘螈为蝾螈科棘螈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无亚种。生活于海拔100-200米的丘陵地区,常年在溪流边栖息。所在环境植被茂密,永久性水塘较多,附近有石穴和土洞。镇海棘螈白天很少活动,晚上出来览食,尤其是刚下过小雨或雷阵雨,地面十分潮湿,镇海棘螈就开始蠢蠢欲动了。镇海棘螈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蜈蚣等...

白肩雕

白肩雕

御雕

猛禽 一级

特点: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

白肩雕外文名Asian Imperial Eagle,是大型猛禽,无亚种。白肩雕在中国是候鸟,在新疆为夏候鸟,在其他地区系冬候鸟和旅鸟。迁来和离开中国的时间因地区而不同,在北京见于9月初和11月,辽宁见于10月、11月和5月。白肩雕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

草原雕

草原雕

大花雕,角鹰

猛禽 一级

特点:容貌凶狠,一种全深褐色雕类

草原雕外文名Steppe Eagle,体形比金雕、白肩雕略小,也是大型猛禽,是一种全深褐色雕类,有2个亚种。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曾经和茶色雕(Aquila rapax)在分类上划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但根据形态,生态和行为上的差异,这两个物种各自独立。草原雕白天活动,或长时间地栖息于电线杆上、孤立的树上和地面上,或翱翔于...

秃鹫

秃鹫

狗头鹫,夭勒,狗头雕,座山雕,欧亚黑秃鹫

猛禽 一级

特点: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秃鹫外文名Cinereous Vulture,大型猛禽,无亚种。秃鹫是留鸟,部分迁徙或进行巢后期游荡。在中国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和四川西北部为留鸟。台湾、香港、长江中下游和东部与东南沿海地区为偶见冬候鸟,或许是部分留鸟不定期的冬季游荡。在猛禽中,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它会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这些大...

黑兀鹫

黑兀鹫

印度黑兀鹫

猛禽 一级

特点:头、颈及腿红色和白色翎颌为识别特征

黑兀鹫外文名Red-headed Vulture,,是大型猛禽,无亚种。黑兀鹫性情大胆而好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每天清晨通常并不飞翔,而是屹立不动地停息在树枝或岩峰上,安静地等待着阳光把山上的岩石、山谷和地面晒热,使地面上升的热气流与空中的冷空气作不均匀性的上下对流。这时,它才从一跃而起,展开双翅飞到空中,利用热气流所...

白背兀鹫

白背兀鹫

拟兀鹫、白腰秃鹰

猛禽 一级

特点:其爪不锋利,不能活捉猎物,头部和颈部全部裸露

白背兀鹫外文名White-rumped Vulture,是中型兀鹫的一种,为亚洲仅有,无亚种。白背兀鹫是群居动物,在地上或岩坡上进食,时常成小群。白天活动,晚上在树上休息。飞行速度一般是每小时50至55公里,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飞行的高度能达2700多米。 叫声似沙哑的抱怨声,见到尸体时发出尖厉叫声。常单独在开阔的低地上...

马来穿山甲

马来穿山甲

穿山甲、鲮鲤

鳞甲目 一级

特点:尾巴上有一处白色鳞片,全身都是深褐色鳞片。

马来亚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蜷缩在树洞里或洞穴中休息,整夜出来觅食,它们利用自己可卷曲的尾巴爬树以追捕猎物。饮食主要由蚂蚁和白蚁组成。它们通过其敏锐的嗅觉很容易定位的蚁巢,并且可以使用其大的弯曲爪轻松拆除蚁堡。为了防止叮咬,该物种长有特别的肌肉,可以闭合鼻子和厚厚的眼睑来保护眼睛。偶尔也捕食其他柔...

印度穿山甲

印度穿山甲

厚尾穿山甲、鳞片食蚁兽

鳞甲目 一级

特点:头部小呈三角形,身体纤细而长。

虽然属于地栖动物,但善于利用其适于抓握的尾部攀爬。除交配季节外,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大部分时间都在洞穴或岩石中度过。受惊时则蜷缩成球形。通常每胎产1仔(有时2仔)。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印度穿山甲的数量正在迅速下降,在野外罕见。印度穿山甲与穿山甲非常相似,体形比穿山甲大,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

穿山甲、食蚁兽

鳞甲目 一级

特点: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

中华穿山甲是特化物种、视觉基本退化、尤以嗅觉灵敏。 穿山甲的肝脏不大,肝解毒功能弱,免疫系统弱,属于单室胃,胃中披着角质膜,胃腺部的黏膜处密布许多呈"S"型的皱襞,借吞食时吞进胃中的小砂石将食物磨碎。穿山甲肠管表面平滑,小肠长。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径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直...

胡兀鹫

胡兀鹫

大胡子雕,胡子雕,髭兀鹫,胡秃鹫

猛禽 一级

特点: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名

胡兀鹫外文名Bearded Vulture,有3个亚种。胡兀鹫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与其他猛禽混群。常在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和翱翔,头向下低垂,并时常左右转动,眼睛紧盯地面,寻觅动物尸体。由于它嗜食腐肉和骨头,所以脚有所退化,但高而侧扁的喙变得格外强大,先端钩曲成90度,象钢钳一样。依靠强大的喙从动物尸体上去撕下...

卷羽鹈鹕

卷羽鹈鹕

Pelecanus crispus

游禽 一级

特点:颈部常弯曲成“S”形,缩在肩部

卷羽鹈鹕外文名Dalmatian Pelican,是一种大型的白色水鸟,无亚种。卷羽鹈鹕喜群居。鸣声低沉而沙哑。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也善於在陆地上行走。颈部常弯曲成“S”形,缩在肩部。卷羽鹈鹕会迁徙一段短距离。它们飞行时的姿态很优美,将颈昂起像鹭科,而且整群会一同飞行。卷羽鹈鹕以鱼为主食。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

斑嘴鹈鹕

斑嘴鹈鹕

花嘴鹈鹕,犁鹕,逃河,淘鹅,塘鹅,淘河

游禽 一级

特点:上下嘴的边缘具有一排蓝黑色的斑点

斑嘴鹈鹕外文名Spot-billed Pelican,有2个亚种。斑嘴鹈鹕一般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善游泳,飞翔力亦强,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亦常在水面上空翱翔。游泳时颈伸得较直,嘴斜朝下。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蛙、甲壳类、蜥蜴、蛇等。斑嘴鹈鹕通常结群营巢。通常营巢于湖边和沼泽湿地中高大的树上。巢相当庞大,用树枝和干草构成。每...

白鹈鹕

白鹈鹕

犁鹕,淘河,塘鹅,鹈鹕

游禽 一级

特点:嘴长而粗直,铅蓝色,嘴下有一橙黄色皮囊

白鹈鹕外文名Eastern White Pelican,大型水禽,无亚种。白鹈鹕主要以鱼类为食。常成群生活。善飞行,亦善游泳,在地上亦能很好的行走。飞行时头向后缩,颈弯曲成S形,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得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乙字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

唐白鹭,白老

涉禽 一级

特点:有着与其它鹭鸟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

黄嘴白鹭外文名Chinese Egret,是中型涉禽,无亚种。黄嘴白鹭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4月下旬可飞到繁殖地,5月产卵,每窝2-5枚,孵化期24-26天,育雏期35-40天,10月南迁越冬。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

白腹鹭

白腹鹭

帝鹭

涉禽 一级

特点:性胆怯而机警,见人即飞

白腹鹭外文名White-bellied Heron,大型迁徙性涉禽,无亚种。白腹鹭是迁徙种类。常单个或成4-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而机警,见人即飞。飞行时两翅扇动虽然缓慢,但飞速却甚快。叫声高而粗哑。白昼或展昏活动,以水性生物为食,包括鱼、虾、蛙及昆虫等,兼食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

辽宁爪鲵

辽宁爪鲵

有尾目 一级

特点:头后至尾基部脊沟较显著,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角至颈褶有一浅纵沟;

辽宁爪鲵是中国特有种。被发现于海拔600m左右的植被茂密的山区。常栖于水质清凉、石块较多的流溪或泉水沟的近源处及其附近。4月上旬出蛰,多营陆栖生活,但不远离水域。白天隐伏于潮湿环境中;黄昏或雨后活动频繁,捕食小虾、蚯蚓、马陆、蝌蚪、昆虫成虫及其幼虫。5月初至6月初为繁殖期,多在夜间产卵,雌鲵产卵袋一对,呈纺...

普雄原鲵

普雄原鲵

有尾目 一级

特点:头扁平,眼大而突出,四肢较发达,前肢较细,后肢较粗壮。

普雄原鲵是小鲵科、原鲵属有尾两栖动物。1965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学者在四川省越西县普雄海拔2900米的小溪旁的1个储存马铃薯的废弃地窖内采到1号原鲵标本,命名为普雄原鲵。普雄原鲵的栖息地位于海拔2770~3000米的高原山地,覆盖有高山草甸和杜鹃、箭竹等灌丛和茂盛的草丛,其主要生活在山间溪流、小浸水沟和水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