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儿山小鲵
特点:头部较大,略扁,生活时颜色有变异,在水中时背面为黑色或黄绿色,离开水后体背面呈黄绿色或浅紫棕色,无斑纹。
猫儿山小鲵生活于海拔1978~2015米较高山区的沼泽地及其周围地带,其附近植被以南方铁杉和山顶矮林为主。喜食小型无脊椎水生生物较多,比如蚯蚓和石娥幼体。猫儿山小鲵遇到灯光、声音和拨水等干扰时会迅速选择覆盖物或者腐殖质泥土作为藏身地。猫儿山小鲵仅在3个静水坑内繁殖,雌鲵将卵袋产在水质清澈透明、水底淤泥较厚的静...

挂榜山小鲵
豫南小鲵、祁山小精灵、祁阳小鲵、娃娃鱼
特点:与安吉小鲵相近似,但本种体型较小,生活时背面为黑色或黑褐色,在阳光照射下稍呈黄绿色。
挂榜山小鲵生活于湖南祁阳的挂榜山,该山的最高峰海拔为788米;海拔400米以下为水稻田区,少数水稻田可到达600米左右。该鲵主要栖息于海拔720米左右的山间小水塘、沼泽区及其附近。该山区植被多为杉木林、竹林、油茶林及灌丛和茅草等植物。非繁殖期间该鲵营陆栖生活,成鲵多栖息在陆地上有厚厚的枯枝落叶层下和松软的土壤内...

中国小鲵
特点:头部较大,头长大于头宽,体尾背面几乎为一致的黑色或褐黑色。
中国小鲵(学名:Hynobius chin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一种动物,是一个距今3亿年的古老物种,与恐龙处于同一发展时代。1889年,一名外国人Günther最早在湖北宣昌发现它,定名为“中国小鲵”,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被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成鲵多栖于山间凹地水塘附近植被繁茂的次生林、杂草和灌丛内...

安吉小鲵
特点: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低而明显,尾末端钝圆。体背面皮肤光滑,眼后至颈褶有一条纵肤沟;背部中央有一条脊沟。
安吉小鲵(学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安吉小鲵对栖息地生境和水的要求尤为严格,该物种生活于沼泽地中的泥炭藓下腐殖质层中,产卵季节进入水坑。成鲵多栖息在山顶沟谷处沼泽地内,周围植被繁茂,地面有大小水坑,水深50~100厘米;以多种昆虫及蚯蚓等小动物为食。解剖后检查...

海南鳽
海南夜鳽,海南虎斑鳽,白耳夜鹭
特点: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极为罕见,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海南鳽外文名White-eared Night-heron,体型和大小近似于鹭,是中型涉禽,没有亚种分化。海南鳽部分留鸟,部分候鸟。它们一般白天隐藏,晚上出来活动,尤以晨昏活动最为频繁,但繁殖育雏期间,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觅食。 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在滩地上和浅水区觅食鱼虾、小螺和昆虫等,在林中树上营巢。海...

黑脸琵鹭
黑面琵鹭,饭匙鸟,琵琶嘴鹭,匙嘴鹭,小琵鹭,饭匙鹅
特点: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
黑脸琵鹭外文名Black-faced Spoonbill,是中型涉禽,无亚种。黑脸琵鹭长像与白琵鹭极为相似,在野外常常会把它们弄混。它的体形比白琵鹭略小一些,全身的羽毛也都是雪白色的。夏季时,后枕部有很长的发丝状桔黄色羽冠,项下和前胸还有一个桔黄色的颈圈。虹膜为深红色或血红色。嘴全部都是黑色,不像白琵鹭嘴的前端为黄色,形...

彩鹮
Plegadis falcinellus
特点:善飞行,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
彩鹮外文名Glossy Ibis,是深栗色带闪光的鹮,看似大型的深色杓鹬,无亚种。彩鹮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出到尾羽的后面,主要靠两翼鼓动,但其间也进行滑翔,飞行时呈密集的小群或呈拖长的“V”字队形飞翔。两翅煽动较快,滑翔技巧亦很好,善飞行,通常飞行距离较远。有时飞得很高,然后又头朝下的急剧落下。彩鹮主要以水...

朱鹮
亚洲朱鹮,日本朱鹮
特点: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
朱鹮外文名Crested Ibis、Asian Crested Ibis、Japanese Crested Ibis,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无亚种。朱鹮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

白肩黑鹮
东方黑鹮
特点:从地上起飞时叫声怪异且具特性
白肩黑鹮外文名White-shouldered Ibis,黑鹮共有两个亚种,活动于我国的多为缅甸亚种。白肩黑鹮从地上起飞时叫声怪异且具特性,尤在繁殖季节鸣声特别响亮。在沼泽地和沿着泥泞的河岸,或于收割后的稻田中觅食昆虫、鱼、虾、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种成熟的农作物。目前在我国的分布状况不明,仅1899年在云南西南部采到过一雄鸟标...

黑头白鹮
白鹮
特点:是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
黑头白鹮外文名Black-headed Ibis,是大型涉禽。黑头白鹮通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单独活动在水边或草地上。白天活动,活动时不声不响,平时几乎听不到它的叫声,行走也很轻盈沉着。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飞行沉着缓慢,但较其他鹭类和鹳类快,偶尔也能滑翔。主要以鱼、蛙、蝌蚪、昆虫、...

白腹军舰鸟
强盗鸟
特点:不善陆行,也不善于游泳,有掠夺性取食的习性
白腹军舰鸟外文名Christmas Island Frigatebrid,是热带海洋鸟类,无亚种。白腹军舰鸟飞翔极为迅捷和灵巧,不善陆行,也不善于游泳。取食主要在空中进行,除能追捕飞鱼外,其掠夺性取食习性甚为著名,能在高空盘旋巡视,一旦发现繁鸟及鸥类等水中啄获鱼类并衔鱼飞翔时,立即俯冲疾驰追击,猛烈啄击前者的尾部,迫使其张口,...

白鹳
老鹳
特点:羽毛主要为白色,翅膀处具黑羽,翅膀长且宽,可滑翔
白鹳外文名White Stork,属大型涉禽,是欧洲白鹳和东方白鹳的通称。有3个亚种,分别是:欧洲白鹳中亚亚种、欧洲白鹳指名亚种、东方白鹳。白鹳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屐轻盈矫健,边走边啄食。休息时常单...

黑鹳
黑老鹳,乌鹳,锅鹳
特点: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
黑鹳外文名Black Stork,一种大型涉禽,无亚种。黑鹳是一种迁徙鸟,但在西班牙大部分留居,仅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西非越冬;在南非繁殖的种群也不迁徙,仅在繁殖期后向四周扩散,主要做局部的高度运动;繁殖在欧洲的种群,几乎全部迁到非洲越冬,其中少数在西欧繁殖的种群主要经直布罗陀海峡到西非;在西古北区和东欧繁殖...

白头鹮鹳
彩鹳
特点:羽色美丽,姿态优美
白头鹮鹳外文名Painted Stork,没有亚种分化。白头鹮鹳一般结群繁殖于水中树丛。于池塘、湖泊及河流的水边取食。行动迟缓。白天常长时间地缩着脖子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显得很懒散。有时又安闲地漫步在沼泽、草地上觅找食物。白头鹮鹳主要以鱼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

短尾信天翁
海燕,信天翁,阿房鸟,阿呆鸟,Phoebastria albatrus,Short-tailed Albatross
特点:不接近船只,居留性鸟类,不迁徙
短尾信天翁外文名Short-tailed Albatross,一种大型海鸟,无亚种。短尾信天翁平时多为单只或成对活动,在冬季或在食物特别丰富的地方才偶尔能见到比较小的群体。善滑翔飞行,除繁殖期外常在海洋上空飞翔,栖息于海面,随波逐流,会游泳,但不潜水。性情比较警觉,孤独而安静,一般不像其他种类的信天翁那样接近航行于海洋中...

黑脚信天翁
Phoebastria nigripes,Black-footed Albatross
特点:个别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白色,其他地方全部黑色
黑脚信天翁外文名Black-footed Albatross,为鹱形目信天翁科下的一种大型海鸟,无亚种。黑脚信天翁与短尾信天翁亚成体极相似,但短尾信天翁亚成体嘴、脚均不为黑色,身上有明显的白斑,而且越接近成鸟白斑越大;另外短尾信天翁个体亦较大,亦可明显与之区别;短尾信天翁成鸟体羽基本为白色,嘴粉色,个体大,容易区别。黑脚...

河燕鸥
黄嘴河燕鸥,印度河燕鸥
特点:夏羽的前额为黑色,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冬羽前额为暗白色
河燕鸥外文名River Tern,为中型水禽,无亚种。河燕鸥为留鸟,常单独或成2-3只的小群活动,频繁地在江河的上空飞翔,很少停息。飞行轻快而敏捷,缓慢而悠闲,往来于青山绿水之间,发现食物后则急速落入水中,取食后再升入空中。河燕鸥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蛙、蝌蚪、甲壳类和水生昆虫。飞行缓慢有力,修长的两翼及尾显其...

中华凤头燕鸥
黑嘴端凤头燕鸥
特点:是鸥科鸟类中最稀少的一种,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现今全球总数约100只
中华凤头燕鸥外文名Chinese Crested Tern,是中型水鸟,无亚种。中华凤头燕鸥在中国东北部为夏候鸟,南部为冬候鸟。每年的4-9月,中国福建省长乐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上,这些神秘的海鸟随着每日潮涨如约而至。它们在这里嬉戏、休息,然后飘然离去。长乐闽江口的鳝鱼滩,江风与海风际会,咸水和淡水交融,滩涂平坦宽阔,潮汐徐缓...

遗鸥
钓鱼郎
特点:眼的上、下方及后缘具有显著的白斑,颈部白色;背淡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纯白色
遗鸥外文名Relict Gull,是中型水禽,无亚种。1931年,时任瑞典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动物学家隆伯格(Ejnar Lonnberg),撰文记述了在中国额济纳旗采到的一些鸟类标本,对于遗鸥,他只提到是黑头鸥(地中海鸥)的一个东方地理种群,同年又撰文将此问题说明,并使用了Larus relictus的学名,意为“遗落之鸥”,遗鸥从此开始被科学...

黑嘴鸥
桑氏鸥,闲步鸥
特点:夏羽头黑色,眼上和眼 下具白色星月形斑,在黑色的头上极为醒目
黑嘴鸥外文名Saunders's Gull,中型水鸟,无亚种。据说,晚唐年间,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花园中饲养了5种珍禽,其中之一是一种头部和喙均为黑色,而在眼后生有一道显著白色半圆的黑嘴鸥。然而,尽管从18世纪至今,有数以百计的记载、图画和诗文表明这种鸥禽曾经频繁出现在中国境内,到李商隐的故乡及附近地区探寻这种鸟...

小青脚鹬
诺氏鹬
特点:嘴较粗,微向上翘,脚较短,呈黄色、绿色或黄褐色
小青脚鹬外文名Spotted Greenshank,是小型涉禽,无亚种。小青脚鹬在中国为偶见旅鸟。春季多于3-4月,秋季于9-10在迁徙时途经中国。常单独在水边沙滩或泥地上活动和觅食。觅食时常低着头,嘴朝下,在浅水地带来回奔跑。主要以水生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常涉水到齐腹深的水中去觅食。性情胆小而机警,稍有惊动即刻起...